順商德國行:拒絕資本運作,德國中小企憑何百年不衰?

世人都把“德國製造”奉為世界製造的標杆,殊不知這背後的中堅力量,並非寶馬、奔馳、博世、西門子等巨頭,而是遍佈在德國鄉野小鎮上的的中小企業。

在德國,超過99%的企業屬於中小企業,佔整個經濟產出量52%,創造產值佔德國所有企業總產值的37%。它們在行業內享有盛譽,但不為普通消費者所知;絕大部分是家族企業,生存時間都在30年以上,有的甚至已有上百年曆史;在第一個細分的市場內精耕細作,知道成就全球行業內的“獨尊地位”,被譽為“隱形冠軍”

而在7000多公里外的佛山順德,一批來自各領域的中小企業的老闆,走進了德國產業經濟的塔基,真實地觸摸到德國製造強大的機體的細胞單元。

幾十上百年如一日持續不斷地創新,用10%的銷售額去做研發投入,一批十分忠誠於企業的優秀人才集結,對資本運作的謹慎,還有對企業經營存續的重視……此次德國中小企業考察之行的所見所聞令參與者印象深刻。而這或許正是德國中小企業百年不衰的奧秘所在。

顺商德国行:拒绝资本运作,德国中小企凭何百年不衰?

堅持創新的“隱形冠軍”與“專利高速公路”

相比起寶馬、奔馳、大眾,對德國的中小企業,一般普羅大眾往往認知偏小,但事實上,這些看似籍籍無名公司大部分都是在各自的專業領域潛心積累,是當之無愧的行業內的“隱形冠軍”。

在德國一個名為Herzebrock的小鎮上,由Miele和Zinkann兩個家族,一家名叫米勒企業,用119年的經營實踐將烤箱、洗衣機、洗碗機等看似平凡的白色家電,做成了奢侈品般的精緻和價值。

儘管規模體量遠不及美的、格力等中國白電巨頭,與博西等德國家電名企也有較大差距,但並不妨礙年營收僅34億歐元的米勒,憑藉獨特精品路線和創新匠心傳承,掌握著行業金字塔頂端的市場,被譽為“白電界的愛馬仕”

此次德國考察的另一家企業,EWM集團同樣棲身在一個不知名的小村莊上。雖然一年營業額僅有1億歐元,但並不妨礙其在世界電弧焊接界的領軍位置。作為德國最大的高新焊接技術設備生產企業,EWM集團從大功率電氣的零部件生產到提供整套電弧焊接系統,目前在德國、捷克、中國都有生產基地,並在全球有超過400個銷售和服務點。

這些德國的隱形冠軍,雖然大多有幾十上百年的歷史,但並沒有感受到老態龍鍾的氣息。反而是一直保持著對產品研發創新的專注和熱情。

米勒為研發支付巨大投資,每個工廠都配設了獨立的研發中心,單烤箱廠區研發人員數量就佔了20%,確保每件產品無論設計還是品質都達到業界唯一的20年使用標準。

而在EWM,每年都會將10%銷售額用於研發創新,這在德國、歐洲乃至全球都比較少見。公司研發部的一把手正是企業創始家族的成員,他在2012年獲國際焊接研究所授予的相當於焊接界的“諾貝爾獎”的最高獎項,足以彰顯其創新實力。“目前有三分之二的銷售額是由過去5年內的研發成果而取得的。”EWM技術負責人johannes weiser說。

“這正是德國中小企業成功的一大原因所在。”德國中小企業管理、營銷專家Thomas Starke表示,德國的中小企業往往會集中在某一專業領域去鑽研,持續不斷地湧現創新想法,從而形成一種習慣。

有數據顯示,隱形冠軍企業對研發的投入是一般工業企業的兩倍多,平均每個員工的專利數量相當於大公司的5倍。

顺商德国行:拒绝资本运作,德国中小企凭何百年不衰?

“有些員工在這裡一干就是一輩子”

創新離不開人才。德國的中小企業之所以能夠保持持續不斷旺盛的創新能力,其背後有一批技藝精湛且忠誠的人才在支撐。

這讓來訪的順德企業家十分好奇。在中國,員工的流動率比較高,尤其在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上,更成為困擾企業發展的一大難題。在德國,企業是如何樹立起員工對公司的忠誠關係?

除此之外,德國大部分的中小企業都是棲身在小鎮鄉村之上,像EWM的總部就在一個800多人的小村莊上,整個村莊就只有一家小商店,且公司自身並不提供飯堂、宿舍。這種工作條件假如放之於中國,要吸引、留住人才簡直不可想象。

對此,EWM中國企業商務相關負責人張洪坦言,德國的中小企業大部分工人都是住在企業廠區的周邊。“即使不住在附近,由於德國交通比較方便,像我們這裡有的人住在波恩、法蘭克福,將近1小時開車過來。如果家在更遠的地方如柏林,平時工作日就住在廠區附近,週末才回去。”

“當然,最近這幾年,德國企業也開始面臨技術人才短缺的問題。”Thomas Starke介紹,近幾年,很多總部在村莊裡的公司都在採取不同的措施來穩定員工隊伍,例如企業會通過辦幼兒園的方式,讓員工方便照顧年幼的子女。或者企業可能會去買一塊地,讓員工自己投資建房。“大家都知道科隆的房價在德國的城市裡非常高,如果在科隆租一套公寓,在村莊裡就可以建一棟別墅了。”

此外,每年德國還會發佈一個年度最佳僱主的榜單,入選且排名靠前的,往往會更容易受到年輕就職人才青睞。“我們米勒電器就曾是十佳之一,所以員工在這裡工作的榮譽感很高、自豪感很強。”Jürgen Brexler說。

顺商德国行:拒绝资本运作,德国中小企凭何百年不衰?

不願為資本所左右,更看重企業存續性

如果說創新和人才是德國中小企業在全球市場中的競爭優勢的話,對資本的態度或許也成為其家族傳承、基業長青的一個重要因素。

當下的中國,不少中小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為了做大做強往往會傾向於通過資本運作謀求進一步擴張。但在德國,對資本的態度則異常謹慎。

EWM因為一次不愉快的合作經歷,此後幾乎拒絕了任何與他人資本合作的機會。

1997年,EWM被德國工業氣體巨頭梅塞爾集團看中.梅塞爾曾入股50%,讓EWM為其貼牌生產。但僅3年後,雙方就分道揚鑣。具體原因,眾說紛紜,總而言之應該是雙方經營戰略理念存在分歧。所以到2002年以後,EWM創始人家族就把梅塞爾的股份全部回購過來,最後成了一家100%家族控股的企業。也就是從此開始,EWM才真正擺脫代工,開啟自主品牌時代。

米勒對資本的態度則更為決絕。Jürgen Brexler說,前幾年,公司曾經計劃建一個新的物流中心,需要1.2億歐元。當時有一家銀行過來遊說,如果他們願意把企業的賬目公開出來的話,就願意提供非常低息貸款。但當時,這家百年家族企業的董事會堅決拒絕了。因為企業自身有充足的現金流,而且用的每一分錢都是自己掙來的,要用自己掙來的錢再去做投入。

在johannes weiser看來,相比起上市公司更多追求利潤和短期效益,家族企業比較靈活,且沒有追逐利潤壓力。“我們要做什麼事、開發某個產品,即使虧損了,只要把這件事辦好也不至於有太大的壓力。”

張洪則坦言,在德國,既有將家族企業辦下去的想法,也有一些企業覺得,後代有興趣接班就繼續辦下去,如無興趣就把公司賣掉。

“但總的來說,德國家族企業,比較注重企業延續性。不管企業是否由後代接下去,還是別人來接,但還是比較注重我的企業能否存續下去,比較少會只辦兩三年就關門了。”張洪說。

“這些經營的理念和戰略是企業發展前進的基石,我想這可以有助於解決家族企業管理中產生的矛盾,經營方向堅定明確,也許正是德國企業50年乃至100年企業的根底。”在參觀完兩家典型的德國企業後,佛山市德瑪仕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楊獻召如是感慨。

顺商德国行:拒绝资本运作,德国中小企凭何百年不衰?

▋聚焦:

如何做成國際生意?順商德國行乘勢覓商機

從順德到德國,兩地相距7000多公里。不到一個月裡,順德人兩度到訪。

如果說上月底的順德政商代表團到訪德國,更多是停留在會展、路演和城市推介的層面的話,不久前由順德區經濟與科技促進局、順德區中小企業局、佛山中德工業服務區管委會主辦,順德中小企業服務中心承辦的“順商走世界之商行德國”考察活動,則讓兩地的中小企業來了一次“親密接觸”。

“德國的中小企業不以賺錢為唯一目的,數十年上百年專注於某一領域,凸顯工匠精神,正是這樣企業才經得起利益的誘惑,用心做好產品,不斷投入技術開發,讓企業保持國際領先地位、值得我們學習。”此次考察活動對參與的順德企業家觸動不少。

除了驚歎、佩服、學習,如何與德國人做生意,如何將德國企業優秀的技術和產品引入到順德,也是本次同行的順德老闆們的一大課題。

佛山市德瑪仕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正祥通過這次考察學習,進一步堅定了在德國設立分公司的信心。“德國的工業基礎雄厚,法律法規完善,進入德國就等於面向了整個歐洲市場。”

佛山市青鳥工業設計有限公司則物色到一個德國的設計團隊,有意發展成為合作伙伴。前者主要為順德的美的等大型家電企業提供工業設計服務。後者雖然2008年才成立,體量較少,只有7個人,但比較專業,且接了不少大客戶的訂單,如米勒、大金、飛利浦等知名品牌。

“我們我們準備做甲方,將一些專業業務外包給德國團隊。”青鳥設計總經理宋顥介紹,目前公司的客戶對國外設計比較青睞,通過與德國企業合作,可以提升公司服務的附加值和在市場的影響力。

作為本次活動的組織者,順德中小企業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在中德友好經貿往來的大背景下,近年來對德合作成為順德創新全球化的一個主題,組織“順商走世界之商行德國”考察活動,目標就是要促成更多“兩德”企業的對接合作,引德國工業4.0的先進技術、成果助力順德產業創新提質。

順德區中小企業服務中心是在順德區經濟和科技促進局、順德區中小企業局指導下,為落實區委、區政府“內提外引、內強外優”產業發展戰略,旨在為中小企業服務的民辦非企業機構。以“服務中小企業”為宗旨,順德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吸引、整合、優化中小企業服務資源,充分發揮政企間紐帶作用,致力於打造成為有能力、負責任、可信賴、國內一流的中小企業綜合服務平臺。

順德中小企業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透露,今後還將組織更多類似的國外考察,進一步優化完善活動行程,助推順德企業走出去、闖全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