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要“被幹掉”的經銷商,現在咋樣了?

一直都要“被幹掉”的經銷商,現在咋樣了?

苗慶顯 新經銷 今天

一直都要“被幹掉”的經銷商,現在咋樣了?

導讀

經銷商不會被淘汰,不代表你做經銷商不會被淘汰;“沒有中間商賺差價”不靠譜,但“去中間化思維”卻是實實在在的。

最近幾年,經銷商總在被幹掉的論斷中,膽戰心驚的過日子。

有的經銷商早早看開了,找個大企業“招了安”,從提心吊膽的老闆變成了職業經理人。錢拿到手,日子過得優哉遊哉。

認識幾個被收編了的經銷商,有的就是這個狀態,某老兄還用賣公司的錢炒了幾套房,又大賺了一筆。至於公司接下去如何,那是周老闆的事。

但多數經銷商沒這麼“幸運”,如果他們還不想“死”的話,據說必須要“轉型”。怎麼轉呢?通常是兩個方向。

一是“互聯網+”啊,我認識的幾乎稍有規模的經銷商,都要上個訂貨APP,還有的乾脆連微商也做上了。

結局通常都不太美妙,因為他們往往會正面槓上一個叫B2B平臺的傢伙。你經銷商的錢都是通過“萬惡“的”中間商賺差價”,一點點掙來的,人家B2B平臺的錢往往是資本市場拿來的。

人家燒錢玩補貼,你玩的起嗎?好不容易你看著身邊的B2B平臺燒錢燒死一個,還沒來得及慶幸,又冒出一個,繼續燒,總有你耗不起的時候。

而阿里和騰訊佈局B2B的決心也是有目共睹的,不出兩年,這對只會做配送的經銷商來說,將會是噩夢般的存在。

一直都要“被幹掉”的經銷商,現在咋樣了?

二是往上游延伸,想做“廠家”。

經銷商這個群體,整體自我認同度不高,經銷商做的再大,老覺得自己是個做小生意的、“二道販子”,缺乏安全感,自己有個實體工廠,最起碼有個自己品牌,才像個“企業家”。

所以在互聯網的“風口”沒來之前,很多經銷商轉型的首選就是做“廠家”。連林建華這樣的經銷商大鱷,也要搞個天喔自有品牌,用天喔國際上市而不是南浦食品。

一直都要“被幹掉”的經銷商,現在咋樣了?

但做“廠家”也沒那麼簡單,這些年偶見幾個成功的,但多數都是失敗的。

廠家有廠家的門檻,廠家有廠家的難處:研發、生產管理、成本控制、品牌塑造、渠道設計,哪一樣也不容易做。很多經銷商的初始想法是,看某個產品自己賣的不錯,就去找個能夠生產同樣產品的廠家一貼牌,做大了自己再上廠房上設備。多數經銷商轉型品牌商失敗,就是死在這個邏輯上的。

記得有個經銷商拿著幾個樣品來找我,說自己也想做生產,產品確實挺有賣相。可跟他細聊卻發現,這位老兄對這個產品的工藝、包材、成本、配方、裡面的成分特點、原材料來源,一問三不知。這樣貿然就往上游伸手,也難怪凶多吉少了。

老苗一向是堅定的所謂“去中間化”的反對者。有點營銷常識就知道,中間商存在有其價值所在。除非是一些冗餘環節,或者新技術誕生產生了更有效率的中間商,代替之前的中間商;否則,去中間化,只能使得渠道效率降低。

一直都要“被幹掉”的經銷商,現在咋樣了?

分銷經濟效果圖

科特勒說,中間商是實現商業 “經濟效益的主要源泉”,絕非虛言,科老爺子用不著拍經銷商馬屁。

事實上,這些年喊著去中間化的,大賣場也好,天貓也好、京東也好,包括廣告一直打“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的某某二手車,都沒有真正的去中間化,反倒因為“平臺化”,使得中間結構更加複雜了。

一直都要“被幹掉”的經銷商,現在咋樣了?

但是,中間商有價值,不代表現在的一些中間商有價值,經銷商不會被淘汰,不代表你做經銷商不會被淘汰。

這些年,經銷商日子過得苦逼,恰恰是因為核心價值喪失導致的。經銷商墮落成配送商,核心價值喪失,再大的企業規模也掉入食物鏈的最底端,不欺負你欺負誰,不給你壓貨給誰壓貨,不壓你貨款壓誰貨款?

二十年來的渠道發展史,就是一部經銷商的核心價值淪陷史。

重溫一下科特勒老爺子提到的中間商八大價值:

1、 信息;2、促銷;3、談判;4、訂貨;5、融資;6、承擔風險;7、付款;8、佔有實體和所有權轉移。

一直都要“被幹掉”的經銷商,現在咋樣了?

我之前把前三項稱為經銷商的核心價值,因為它代表了經銷商的核心運營能力;而後五項代表的是經銷商的商配能力。

當然,我們也可以把前三項叫做“信息流運營能力”,而後五項叫做“商流運營能力”

見下圖(某商品在營銷渠道中的五種流動):

一直都要“被幹掉”的經銷商,現在咋樣了?

瞭解了經銷商的價值,瞭解了商品在營銷渠道中的流動規律。經銷商該怎麼轉型,其實也就順理成章了。

如果你規模大、網絡全、資金實力強,倉管物流成熟,經銷商的核心價值沒有,配送能力卻是槓槓的,給你的建議是:

一、優化手裡幾個大品牌,大品牌有品牌拉力,你手裡應該要有幾個。但對那些明顯走下坡路,老讓你墊費用卻報銷不及時的,早點撇開,免得越墜越深。

二、不要接新品牌,儘量不接新品。不要聽“經銷商就要做新品”之類的忽悠,做新品需要推廣能力,雖然你規模大,但推廣是你的短板。

三、利用你強大的網絡能力,橫向整合周圍的配送商,做平臺化。

四、儘快打開互聯網信息端口,做一個大區域甚至是全國性網上“大二批”。

五、有了這個,你就有了話語權了。當然你也已經不是經銷商了,而是一個配送高效、有著竄貨風險但別人也拿你沒辦法的B2B平臺。當然,最後還是有可能被招安。

一直都要“被幹掉”的經銷商,現在咋樣了?

但對於多數經銷商而言,這條路並不可行。

一、他們需要鍛造的是作為經銷商的核心價值,其餘的可以不用考慮。掌握信息流,商品流可以不管,倉庫、配貨這些甚至都可以外包。

二、別老指望廠家指導你做推廣,中國的廠家有會打廣告的,沒幾個真的會做地面推廣的,跨國公司包括在內,給你的操作手冊基本都是套路。但可以管廠家要推廣費用。

三、掌握推廣的核心價值,從消費者高關注度、高參與度的產品做起比較容易,普通快消品做起來吃力,效果差。

四、跟廠家責權利清晰,我的東西你別伸手拿。任何事項都要繞開廠家業務,直接溝通廠家老闆或者營銷最高負責人,否則不合作。

五、信息流運營的前提是會製造信息流量,包括製造線上流量和線下流量。

六、找廠家建立穩固垂直聯盟:以前廠商合作往往一開始是蜜月期,後期增量變小,在存量博弈中廠商開始撕逼。新型的廠商關係,一是要建立一個利益相互滲透的聯合體,可參照格力娃哈哈之前分銷聯合體,或者分公司模式;二是在核心職能上,廠商依存,廠家掌握品牌,經銷商掌握推廣,互相捏卵子,誰也離不了誰。

七、找同行建立水平聯盟,不是去竄貨,而是“竄流量”,相互導流,信息共享。增強你的核心競爭力。

我是一有機會就給經銷商說說話,因為這個群體數量龐大,但整體弱勢,處在渠道鏈的最底端,而為他們說話、站在他們角度分析的並不多,但招商陷阱、新品陷阱、流量陷阱、平臺陷阱、技術陷阱卻各種各樣,總有一款適合你。

一直都要“被幹掉”的經銷商,現在咋樣了?

這兩年,傳統經銷商的環境進一步惡化。一個朋友曾是某大城市排名前幾的經銷商,年流水近十個億,現在已經基本處在撂挑子不幹的狀況,開個飯館、做點投資,年紀輕輕就過上了半退休生活。雖然也覺得可惜,但還是慶幸退出的早。

所有的優勢都是效率優勢。去“中間化”不靠譜,但“去中間化思維”卻是實實在在的,即銷售只發生在C端,一切資源和專業都指向最終的用戶。

在這樣的思維下,真正懂“經銷”的經銷商方興未艾,但這些“專業”的經銷商,才是中國經銷商群體的希望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