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馬生鮮營業額驚人,能否打破實體店高成本瓶頸?

在電商流量枯竭的時代,人們對生鮮產品穩定高頻的需求黏性,對於零售公司而言極具吸引力。

生鮮產品具有短保質、冷鏈配送難、非標準化等特性。由盒馬鮮生開始,新型的線下生鮮超市大都選擇了以海鮮爆款為切入口,採用了“超市+餐飲”的業態融合,並且輔以即時配送。

“線上配送+線下體驗”的經營模式,外加“生鮮+餐飲+超市”的消費方式,讓新型生鮮門店往往在促銷期外也可以在相同的面積裡,創造數倍於傳統商超的銷售額。

華泰證券研究報告顯示,盒馬上海金橋店2016年全年營業額約2.5億元,坪效約5.6萬元,遠高於同業平均水平的1.5萬元。盒馬創始人侯毅曾對媒體表示,盒馬用戶的黏性和線上轉化率相當驚人,線上訂單佔比超過50%,像金橋店這樣營業半年以上的成熟店鋪更是可以達到70%。這樣一來就打破了線下實體店高成本的瓶頸。

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玩家”的進入,生鮮“新物種”們面對的競爭也日趨激烈。在亦莊,四五公里內就聚集了7FRESH、盒馬鮮生三家門店。“跑馬圈地”的競爭模式是否能夠佔領市場,還需要時間的檢驗。(北京晨報)

盒馬生鮮營業額驚人,能否打破實體店高成本瓶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