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薩拉丁?

用戶67239664

薩拉丁有廣闊的胸懷,他是一個英雄人物。如果現在很多人有薩拉丁的胸懷,那現在中東地區該是多麼的和平,美好,穩定。

我們都知道11世紀末期,在天主教會的鼓動下,歐洲人向東發動了打著保衛宗教的旗幟實際上是野蠻侵略的“十字軍東征”。給西亞地區的人民帶來了無窮的災難,聖城耶路撒冷也被佔領。 十字軍佔領這些地區以後,燒殺搶掠,還建立了王國統治這些地區,比如佔領耶路撒冷以後,他們就建立了耶路撒冷王國。西亞人民不甘侮辱,紛紛揭竿而起,反抗十字軍。


公元12世紀的時候,薩拉丁成為起義軍的一個重要將領,並且幫助埃及打敗了十字軍,被埃及國王任命為大將。薩拉丁後來在軍隊的支持下發動了政變,自己當上了埃及國王。當上國王以後,他陸續平定了阿拉伯半島,兩河流域等地區。公元12世紀末後期,薩拉丁基本上統治阿拉伯世界。 統一了阿拉伯世界以後,薩拉丁對十字軍發動聖戰。薩拉丁善於用兵,多次打敗了十字軍的入侵。

打敗十字軍以後,薩拉丁乘勝追擊,一直打到了耶路撒冷的城下。經過半個月的激戰,耶路撒冷守軍投降,耶路撒冷又重新回到了阿拉伯人手中。

薩拉丁是一個英雄人物,而且他心胸寬廣。面對被俘的耶路撒冷國王,他沒有任何的羞辱,而是選擇了熱情接待,並且殺掉了奸詐的國王副手。奪回耶路撒冷以後,他沒有在耶路撒冷大肆屠殺,燒殺搶掠。他開始宣佈男人交十個金幣,女人交五個金幣,兒童交一個金幣可以獲得自由,沒有金幣的,就淪為奴隸。

其實到了最後,薩拉丁釋放了所有的耶路撒冷人,是不用交任何的金幣的釋放。他把耶路撒冷作為聖地,向所有的宗教開放,而且他允許基督徒前來朝聖。

文/紅雨說歷史


紅雨說歷史

在中世紀的歷史上,薩拉丁算得上是真正偉大的人物之一,但丁也曾經在《神曲》中歌頌過他。薩拉丁出身庫爾德族,在提克里特出生,跟我們所熟知的薩達姆算是同鄉,所以後者在建立自己的獨裁政權的時候也經常講自己與薩拉丁相提。薩拉丁名字的含義是“世界的繁榮和信仰”,他對部下以寬厚著稱,以行政才能而言更是超出了那個時代。最值得欣賞的,還是他的人性,他對於對手經常表現出俠士的風度(當時的基督徒卻認為背信棄義並不算是有失榮譽的)。在美國著名的電影《天朝上國》中,就曾經對這一個側面的薩拉丁有所呈現。歷史上薩拉丁最為他的後人所驕傲自豪的,還要數他的軍事能力。

1171年,薩拉丁已經統治了敘利亞、約旦和埃及,可以說當時沒有一個伊斯蘭的國王能有擁有與他的軍隊所匹敵的軍隊。他的軍事生涯中最重要的戰役要數進攻耶路撒冷了,說來諷刺的是,這也是他最大的一次慘敗。1177年秋,薩拉丁的三萬騎兵分成兩路對耶路撒冷發動進攻,卻被年僅16歲的鮑德溫四世指揮著500名騎士,80名聖殿騎士和幾千步兵徹底擊潰。薩拉丁的馬穆魯克近衛隊(要知道這個騎兵部隊在中世紀的時候可是出了名的戰鬥力強悍)幾乎被全殲,部隊受到重創,傷亡達到20000人,最後只有不到十分之一逃回了埃及。鮑德溫四世一戰成名,真正的建立了政權,但是薩拉丁卻只能退回到大漠。不過不可否認的是,當時薩拉丁的軍事力量仍然是中世紀其他國家重要的威脅。說來也是很可惜,鮑德溫四世在對抗薩拉丁的時候實際上身患麻風病,所以在24歲的時候就英年早逝,不得不將王位傳給後代,


國家人文歷史

薩拉丁具有人類歷史上一切偉大人物具有的人格魅力和品質。堅忍、節儉、寬容、仁慈、勇氣、果決。

歷史記載,薩拉丁統治時期,減輕稅賦,發展生產,興辦學校,支持文化發展。其

為人非常慷慨,從不吝惜錢財。薩拉丁去世的時候,只留下1枚金幣和47枚銀幣,還有一個強大的埃及王朝

但是他的敵人卻發現,對於薩拉丁而言,慷慨更是一種征服的武器。提爾(黎巴嫩南部城市)的威廉說:"薩拉丁睿智、勇敢、慷慨無比。正因為如此,我們有遠見的貴族都願意追隨他。要贏得下屬的心,沒有什麼比慷慨的賞賜更有效的手段了。"

薩拉丁非常懂得財富的價值和運用,或者說財富在他眼裡就是一個阿基米德式的支點,其作用和力量甚至可以撬動一切。他用埃及的財富征服了大馬士革,用大馬士革的財富征服了阿勒頗,用阿勒頗的財富征服了耶路撒冷。

薩拉丁不僅是伊斯蘭的英雄,在西方也被視為騎士精神的楷模。為了紀念這位浪漫的英雄,他的美德在聖城耶路撒冷廣為流傳。普魯士國王還為大馬士革薩拉丁墓贈送了一座大理石棺。

晚清左宗棠曾經寫過一個名聯“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擇高處立就平地坐向寬處行”,用在薩拉丁身上亦十分得契合。


清園居


薩拉丁征服現在斜利亞、伊拉克和埃及地中海一帶,因為埃及提供士兵和錢糧的地方,接下來就是十字軍和穆斯林爭奪聖地耶路撒冷,這裡有阿克薩清真寺和金頂清真寺,是除麥加和麥地那第三大的聖城。對天主教來說是耶穌出生與昇天的地方、教皇自然不肯丟,要不沒有合法性。



前期,薩拉丁把耶城十字軍隊打敗、降了國王居伊,佔了聖地。後面十字軍東征主要是最有名英“獅心王”查理大帝把薩拉丁打敗,在英王第弟準備篡位情況下,與薩拉丁弟弟簽了協議,要回真十字架和在聖城做禮拜自由。也好向教皇和信徒交差。而薩拉丁靠新建宗教學校統一伊斯蘭的規則和思想,也逐漸把騎士精神傳到西方。薩拉丁偉大之處就是不殺俘虜,善待其他教徒,終於言行一致感化西方來的十字軍,成為了阿拉伯世界的燈塔。

現在日內瓦公約就是從薩拉丁演變出來的


阿拉伯世界與以色列四次中東戰爭也是為了聖城打的死去活來,現在也沒個好方法解套。現代人缺少薩拉丁的心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