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圈糾錯:到底什麼樣的固態硬盤才叫不掉速?

IT圈糾錯系列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更新了,今天又有熟悉的老朋友送上了新一期話題:良心MLC不掉速。

IT圈糾錯:到底什麼樣的固態硬盤才叫不掉速?

IT圈糾錯:到底什麼樣的固態硬盤才叫不掉速?

“掉速“概念在TLC閃存問世前後有兩種,MLC時代的掉速是因為主控固件算法缺陷或是垃圾回收的策略不同,隨著使用時間的增長,SSD的讀寫速度會發送明顯下滑,以SandForce最為典型,Jmicron的多款主控也有類似的問題。TLC時代的固態硬盤基本都已經消除了上述缺陷(年初的七彩虹SL500 640G表面固態是個例外),掉速通常說的是SLC緩存用盡後寫入速度的自然下降,已經不屬於BUG的範疇。

再來看驅家後續的文字描述,使用3D MLC閃存的七彩虹SL500 1TB寫入速度從380MB/s掉落到360MB/s。無論掉速前後速度都達不到正常MLC應有的水平:即便是平面MLC閃存,不借助SLC緩存情況下也足夠達到500MB/s全速寫入,而七彩虹SL500 1TB的容量卻只能提供不到400MB/s寫入,其中原因值得深思。

IT圈糾錯:到底什麼樣的固態硬盤才叫不掉速?

除了持續寫入速度之外,4K隨機讀取速度也有疑點。現在即便是無外置緩存的3D TLC固態硬盤都能做到單線程35MB/s以上的隨機讀取速度,而七彩虹用老主控搭3D MLC,在擁有外置DRAM緩存的情況下只交出一份20MB/s左右的4K隨機讀取成績,這顯然是不及格的。

IT圈糾錯:到底什麼樣的固態硬盤才叫不掉速?

對於PCB的描述,驅動之家是這樣寫的:“內部是目前市場少見的全尺寸PCB,擁有服務器和工業級產品上常見的黃色鉭電容,電氣性能更佳。“

IT圈糾錯:到底什麼樣的固態硬盤才叫不掉速?

而據我們瞭解,近距離觀察這塊SL500 1TB你才會發現,這塊SSD是源自2015年的公版套料,包括主控和DRAM緩存的生產日期都是2015年。我們姑且將其稱之為“庫存“,至於上市後大家買到的盤是怎樣的,只有等用戶主動放棄保修自己來發現了。

IT圈糾錯:到底什麼樣的固態硬盤才叫不掉速?

近距離看顆粒一直是國產SSD評測的“大忌“,這顆七彩虹SL500 1TB也不例外,讓我們瞧瞧到底哪裡有奇怪的地方,哪些字符被描成了蝌蚪文:比如說最明顯的生產批號1734”2“7。

IT圈糾錯:到底什麼樣的固態硬盤才叫不掉速?

Intel與美光聯合研發的第一代3D閃存,最常見的是美光顆粒,而消費級產品中英特爾只用在了600p當中,這一代閃存是TLC/MLC共線,只要調整開卡設置就能切換用法。下圖是Intel 600p當中的閃存顆粒,雖然不是同一批,不過恰好也有個“2“,對比來看七彩虹的”2“非同一般呢。

IT圈糾錯:到底什麼樣的固態硬盤才叫不掉速?

可能有朋友對我們揪住批號字符不放有疑惑,一個數字表面上說明不了什麼,但這個絲印無疑是遭到篡改的,它的原本面目和來源大眾已經無法得知。

IT圈糾錯:到底什麼樣的固態硬盤才叫不掉速?

前邊說了這顆盤用的是2015年的套料,實際上SM2246EN主控非常有年頭兒了,它早在2013年就已經問世,直到現在慧榮的官網上也沒有標註它可以支持3D閃存。畢竟3D閃存跟平面閃存還是有很大區別的,靠一顆5年前誕生、只有BCH糾錯能力的主控硬吃3D閃存,這樣的“奢侈“,可能只有選它的人才會懂。

IT圈糾錯:到底什麼樣的固態硬盤才叫不掉速?

在2015年這個套料PCB設計的時候,當時的平面閃存單Die容量相對較小,所以留出了較多的焊位以支持大容量型號。有空焊位不是錯,但大吹沉金工藝來轉移注意力就有些過了,一股小米奧氏體304屌絲鋼的味道撲面而來。

IT圈糾錯:到底什麼樣的固態硬盤才叫不掉速?

與沉金工藝對應的是鍍金工藝,現在適合用鍍金工藝的基本只剩遙控器板和玩具板這種廉價產品了(鍍金是硬金,特點是耐磨、焊接性差、加工精度低、趨膚效應不利於高頻信號傳輸)。沉金工藝不是賣點,只是做了該做的。

四通道古董主控生拼硬湊3D閃存,用著MLC閃存還掉速,這都不耽誤被包裝成“高端旗艦“。驅家這樣一篇套路滿滿的評測,你get到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