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楊絳:“我們仨”已成絕響

致敬楊絳:“我們仨”已成絕響

圖片來源網絡

空有情緒在縈繞,滿腹思緒無從起。

書有千行終閱過,內有千思未讀夠。

然而浮躁心事多,

載不動我,悠悠行。

世間有愛家雖多,

不成詩,獨慕情堅。

—— 引言

雖然看過最多的書是小說,但最喜歡的還是散文。我喜歡這樣無目的的讀書,大概因為本性閒散吧。做任何事情,無目的地做的時候心情最好。記得以前最喜歡在圖書館書架徘徊,靠機遇相中書。我始終相信人和書有一種緣分,緣分到了便會相遇,而我最喜歡這樣的相遇:在圖書館裡,一回回的邂逅,一排排的書架,手持一書,人立一旁,最愜意的時光,也不過如此了吧。

“初識”楊絳先生,便是在這樣的情境裡,天時地利人和,還有我。而那本書就是《我們仨》。一整個下午,就看完了那本書。畢竟時間已經過去這麼久了,記憶不是很清楚,可是那時候,一個人在圖書館的某個小角落,哭的不能自已,實在也是很難忘記的。當時對先生的心疼一直記得。

而當我現在讀先生的傳記的時候,曾經一度,恍若當時情境再現,那些年的先生,那樣的讓我難受。

時光悠悠,還記得先生去世時的難過,跟好友說“他們仨,願景的話,是終於團圓了”。先生常說“準備回家”,是終於回家了啊。

致敬楊絳:“我們仨”已成絕響

圖片來源網絡

先生活了一個多世紀,凡是人生的坎坷,再不會有更多的了。少年時的戰爭,中年後的文革,耄耋之年,又先後失去了愛女和愛人。人生最後,獨居十幾載,整理愛人的筆記,抄寫愛人的詩,先生說“練練字,也通過抄詩與他的思想詩情親近親近”,只讓我想到了錢鍾書先生寫的“夢魂長逐漫漫絮”,先生的愛讓人深思,而先生的孤獨也讓人深思。“有一次,看楊絳先生穿的鞋還挺別緻,她說是錢瑗的,當時我都快哭了”而我讀到這裡也快哭了。

不記得看書的時候哭過多少回了,然而讀到“錢鍾書的呼吸停止了,楊絳親吻了他的額頭,久久的貼著他的臉頰”時,最最不能自已,即使是現在也依然淚滿眶。看似是淡淡的告別,卻是久久的告別,因為啊,這是永別啊。所以當錢鍾書的遺體被送進火化間,火化間的門關上時,旁人勸她離開,她說:“不,我要再站兩分鐘。”多少人生兩分鐘會比這兩分鐘難過,我已不能想象。從此世間獨她一人禹禹前行,不知歸期。

致敬楊絳:“我們仨”已成絕響

圖片來源網絡

先生的一生,那麼長那麼長。先生曾經在《我們仨》裡寫道“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然後“我們仨,終是散了”。

我不會因為看了先生的生平,就能把先生的生平寫出來,我的三言兩語如何能說得清,也是沒有那樣的文筆寫不出,也是沒有那樣的必要寫出來。只想著,繼續看書吧,看更多的書,更多先生的書。先生雖已仙逝,然先生的精神常在。喜歡不就是這樣嗎?我從未見過你,但我又如此慶幸,我曾經遇見過你。

書是好書,而書中的人,好到無以言表。就像先生的書,從來喜悅憂傷,從來悲歡離合,甚至諷刺,言語都是淡淡的,不傷人,但意味悠長。

從七點寫到十點,還是沒有寫好。喜歡不就是這樣嗎?我拼命想寫很多,然後又刪刪減減只剩下很少,反反覆覆,既怕漏了,又怕重了。寫一句,思三遍。如此如此,便不寫了吧。

致敬楊絳:“我們仨”已成絕響

圖片來源網絡

先生如此堅韌,和女兒的師生好友一起,整理出版了《我們的錢瑗》;把自己翻譯的書又重新校正,給自己的小說《洗澡》寫了續集《洗澡以後》,人生百歲,還先後寫了《走在人生邊上》和《坐在人生邊上》;錢鍾書去世之後又獨自一人整理好愛人的讀書筆記,看著他們陸陸續續都出版了;把所有的稿酬版稅都捐給母校清華大學,設立了“好讀書”獎勵基金。然後好像“我得留在人世間,打掃現場”也差不多完成了,然後先生終於回家了,此後家裡有他、有她,還有他們的女兒。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那是因為沒有遇見先生。

世間好物,都不如先生心牢;彩雲琉璃,都不如先生心脆。等閒故人心俱散,先生心堅如磐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