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焦慮?因為你“看見”了

越努力,你面對的未知挑戰越多,必然是越來越焦慮。

人都有比較之心,在你不知道的時候,沒有比較,周圍的人過的都是大同小異的生活,是不會產生焦慮的,當你看見了,焦慮也就產生了。

焦慮是什麼?焦慮其實是一種恐懼,在現代更多的表現為,對於求不得和可能失去的的恐慌。但恐懼其實不是壞事,恐懼是動物的一種保護機制,我們人類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學會了恐懼,不會恐懼的人類祖先被自然淘汰了。

恐懼的本質就是對未知、無法認知,不可控事物的恐懼。人們感到焦慮,是人們感受到了威脅,儘管這種威脅並不直接。這其實是一種心理的自我保護機制。

人為什麼焦慮?因為你“看見”了

莊子有句話叫,“ 一尺之捶,日取其半,萬世不竭”。 古希臘哲學家芝諾,也有類似的觀點,“阿喀琉斯永遠追不上烏龜”。但芝諾更著名的一句話是那句名言, “知識就好像一個圓,已知的在圓內,未知的在圓外,知道得越多,這個圓越大。圓越大,未知的就越多”。

所以誰會焦慮?是更努力的人、更有追求的人、看到更大世界的人,不信你看看,你周圍混吃等死的人不少,他們就不會焦慮。

向上不容易,向下可是很舒服啊。

所有努力的人都是這樣,所謂的努力,其實就是脫離你的舒適區,到你的不適區去,越努力,你面對的未知挑戰越多,所以必然是越來越焦慮。

不努力的人是不會焦慮的,不努力就意味著一直待在你的舒適區內,你所見的人,所見的事,都是已知的,在這裡沒有任何未知,沒有任何挑戰,都是你可以駕馭和掌控的,所以你絕對不會焦慮。

但到了你的舒適區之外,你越努力,你會發現你要應對的挑戰越多,需要的技能越多。焦慮不是一個壞事,焦慮說明你已經開始進入一種更好地狀態。

所以焦慮是壞事嗎?當然不是了。

人為什麼焦慮?因為你“看見”了

劉邦第一次見秦始皇的車駕,喟然長嘆:大丈夫當如是也。這就是劉邦的焦慮。在這之前,劉邦有漂亮富有的妻子,有穩定的體制內工作,有一對可愛的女兒,但是當他看到更大的世界後,焦慮就來了。

焦慮其實不是問題,我們應該感謝這個讓我們焦慮的時代,至少我們還有焦慮的可能,我們需要不是杜絕焦慮,而是反省自己,在焦慮之後,是去努力了,還是因為恐懼畏縮了。

很多人說自己怎麼焦慮,說完了馬上去嗨皮一下,也就忘得一乾二淨。實際上,焦慮的劑量根本不夠,你應該痛苦?

什麼叫痛苦?劉備漂泊半生,想到一生功業未遂,竟至於痛哭流涕,這才叫痛苦。

痛苦就是在你看到了更大的世界之後,產生了見賢思齊之心,焦慮是害怕失去,痛苦是恐懼得不到,痛苦才會發奮。

這就是孟子所說的,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