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資產江湖:平臺積分的前世今生

如果到現在還沒有擁有一家比特幣交易所的平臺積分,那麼這個投資籃子是不完整。

2017年的比特幣熱潮除了帶來了區塊鏈,還催生了Token這一熱詞,在牛津詞典中Token排在最前列的解釋為“(用以啟動某些機器或用作支付方式的)代幣,專用輔幣”,隨著更多專業人士的加入,Token一詞的解釋也由“代幣”衍生出了“通證”。

但Token的身份卻很快又延伸出了另一個解釋,一個我們生活中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名詞——積分。

其首創的平臺代幣(當時還沒有積分的說法)BNB,由於可以用來抵扣平臺交易手續費,並且每個季度將幣安平臺當季淨利潤的20%用於回購BNB,回購的BNB直接銷燬,直至銷燬到總量為1億個BNB為止,在圈內引起了不小的轟動。隨後價格也一路高歌猛進,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百倍幣”。

數字資產江湖:平臺積分的前世今生

儘管後來幣安成為了全球排名第一的交易所,但遭受到的壓力也與日俱增,常常成為風口浪尖的擋刀者,而其捆綁的平臺幣BNB也在創下新高(25.18美元)後踏上了跌跌不休的征程,截止目前價格只有最高的一半多。

但真正給平臺積分帶來巨大改變的是在2018年初,其他大型比特幣交易所紛紛入局,包括火幣、OKEX、ZB都推出了自己的平臺積分,這才真正引爆了該市場的價值。

尤其是常年佔據全球比特幣交易市場前5的火幣和OKEX,他們推出的全球通用積分受到了圈內用戶瘋狂的追捧。尤其是火幣的全球通用積分(HT)通過購買點卡套餐贈送HT,創下了2542萬22秒就售罄的記錄,當時行情可謂是“萬人空巷搶火腿”。

隨後不甘示弱的OKEX在發行自己的平臺積分OKB後,宣佈自2018年4月20日起未來兩年內公司每週將拿出當週手續費收入的50%作為激勵,並以BTC的形式分配給OKB的持有者,這在圈內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但故事很快變成了火藥味兒十足的兩大交易平臺之間的對壘,火幣很快也發佈了詳細的回購方案,“火幣全球專業站承諾拿出收入的20%來進行回購(收入摺合USDT以3月31日收盤價格計算),同時按每季度進行信息披露。”雖然從數字上看一個是50%,一個是20%,當我們仔細琢磨盤面,一個是手續費一個是收入,一個是獎勵一個是回購,說白了一個是積分本身越來越值錢,一個只是紅利分享,結果不言而喻了。

另外,我們在查閱了OKEX和火幣兩大交易所的佈局後,發現了一個尷尬的結果。火幣一直在全球範圍內佈局自己的生態,建立火幣全球生態基金,還與合作方建立HT的鎖倉計劃,甚至還在月初建立了火幣礦池並於近期宣佈參選EOS超級節點,加之HT的鎖倉者越來越多,市場上流動的HT也在減少,其價值自然會顯著提高。

當然,OKEX同期也宣佈了開始佈局全球生態,但這一步卻慢了半拍。

據數據統計全球比特幣交易所數量已經超過500餘家,而發行平臺積分的交易所目前還不算充足,因此在平臺積分的投資上,眾多投資者仍然在找尋下一個“百倍幣”,畢竟只要這個市場還在,交易所的存在就是相依為命的。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但也可能是最幸運的時代,誰都還有機會成為風口上的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