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眾多國寶級文物,玉石為何不可勝數

清宮劇近幾年來受到廣泛追捧,但是你知否知道,乾隆皇帝為讚美玉石所作的詩有多少首?他隨身佩戴的玉器長什麼樣子?玉雕的工匠師傅們又有著那些故事呢?近期有100套國寶級文物在安徽博物院展出,為您展示它們的前世今生。

故宮眾多國寶級文物,玉石為何不可勝數

(玉石製作的棋子)

故宮博物院所藏明清皇家玉器近一萬九千件(套),數量之多、品質之優,為世界上任何博物館所不及。清代玉器,特別是乾隆朝玉器,被稱為中國古代玉雕藝術史上的高峰。

“中國人喜歡玉,玉文化也很豐富,宮廷玉器應該是那個時代,工匠們技藝的最高水平。”安徽博物院策劃交流部副主任卞堅介紹,100套玉器“皇家用品”,大到敬天地、安邦國的禮器,莊嚴肅穆的佛像、祭器;小到彰顯身份、象徵品性的陳設、首飾;甚至日常飲食所用的杯盤箸匙,工藝、造型、紋飾立體展現清代玉雕藝術的巧奪天工。

故宮眾多國寶級文物,玉石為何不可勝數

(白玉仿古蚩尤聯環)

在二樓的臨時展廳裡,為了保護文物,展示燈光打得很暗,在“玉不去身”區域,很容易錯過一件乾隆皇帝最珍愛的“白玉仿古蚩尤聯環”。這白玉蚩尤環可合可錯,兩個圓環共有十個單獨的橫截面,兩環相合時嚴絲合縫。2個環結合的內部有乾隆的題詞,合成手鐲時,題詞被蓋在裡面。

這個看似普通的白玉仿古蚩尤聯環,其實是一件無法複製的國寶。乾隆皇帝詠玉的詩有800多首,但是作詞的僅此一件。白玉蚩尤環橫截面與兩環相疊處,刻著乾隆御筆:合若天衣無縫,開仍蟬翼相連。乍看玉人琢器,不殊古德澹禪。往復難尋端尾,色形底是因緣。霧蓋紅塵溫句,可思莫被情牽。

故宮眾多國寶級文物,玉石為何不可勝數

(碧玉合巹杯)

碧玉合巹杯,靜靜擺放著,有一種沉靜之美。巹是瓢之意,把一個匏瓜剖成兩個瓢,新郎新娘各拿一個,用以飲酒,就叫合巹。不過這次的合巹杯,卻不是用來喝酒的,而是一種根據合巹杯的含義,通過工匠們的手,製作出來的擺件。

清朝最鼎盛時期,江南、兩淮地區均有專門的玉器匠人給皇家“訂製”。工匠們除了根據皇家的要求製作出玉器,還可以發揮自己的才能,獨創設計。“當時皇家使用的玉料都是大塊好玉,需要對玉料掏空,這就造成了浪費。”來自故宮博物院的布展師介紹,於是工匠們根據實際的情況,主動向皇宮“打報告”,設計一些微型飾品或者擺件,讓玉料“物盡其用”。打完報告,皇宮同意設計圖案後,先用上等的木料製作成型,再上報,皇帝覺得滿意,再用玉器雕刻。

從這些文物故事裡,不僅看到的是皇家的生活、歷史背景、工匠的手藝,懂得了白玉無瑕、君子如玉這些成語的含義,更重要的是透過這些文物,看到的“中國製造”、“大國工匠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