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黔西南冊亨縣:中國布依族第一縣

冊亨,地處南、北盤江交匯的夾角地帶,國土面積2598平方公里,總人口23萬人,其中布依族佔76%,被譽為“中華第一布依縣”。氣候溫和,有“天然溫室”之稱。獨具特色的喀斯特地貌、優美的自然風光、悠久的歷史文化和濃郁的民族風情給予了冊亨這座小山城以秀美、神秘、靈動和希望。冊亨戰國屬夜郎國,漢屬牂牁郡談指縣。南朝梁屬東爨烏蠻。唐屬羅甸(殿)國。宋屬廣南西路。明屬廣西泗城州安隆長官司。清,改土歸流,撥粵歸黔,屬南籠府永豐州,設冊亨州同。民國3年,設置冊亨縣。


一,冊亨的布依族風情

布依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布依文化底蘊深厚、絢麗多彩。布依族是我國只有語言、沒有文字的少數民族之一。布依族,是一個既能歌唱又善舞的民族,男女成群的山歌、民歌,管絃婉約,笙簫齊鳴的“八音”,熱情奔放的情歌,柔美含蓄、纏綿緋惻的“浪哨”歌,聲調古怪的布摩法曲,構成布依族人民在音樂上的獨特神韻。而“銅鼓舞”、“耙棒舞”、“響槁舞”、“鐃鈸舞”、“撒麻舞”、“趕嘎舞”、“靛染舞”、“織布舞”、“糠包舞”、“轉場舞”、“獅子舞”、“扁擔舞”、“刷把舞”、“筷子舞”等,起跳婆娑,場面恢宏。其中的銅鼓舞起源較早,自有銅鼓以來就開始擊鼓踏節作舞。其祭祀性的意味尤為濃烈,加上浩如煙海的民間傳說,豐富的口頭說唱,都體現了布依族人民輝煌燦爛的文化藝術的繁榮和富有。

貴州黔西南冊亨縣:中國布依族第一縣

布依族村寨都依山傍水,特別是南北盤江畔的布依民居更有一番迷人景象。冊亨有著悠久布依族文化,擁有布依戲、布依服飾、布依靛染技藝、布依節日“三月三”、布依轉場舞等非物質文化遺產29項,還有文物保護單位67處和博物館一座。冊亨的布依文化得到各級各界的認可,相繼被國務院命名為“布依戲之鄉”,被貴州省布依學會授予“中華布依第一縣”和“布依文化保護與傳承研究基地”。

貴州黔西南冊亨縣:中國布依族第一縣

布依戲,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古時當地布依族群眾通過布依戲劇演出活動,祈求達到驅邪鎮妖、來年風調雨順的目的。布依戲表演時有固定的程序,一般由祭祀、請祖師開箱、降三星、打加官、正戲、掃臺、封箱等部分組成,其中正戲是主體部分。正戲的劇目包括本民族劇目和移植劇目兩類。本民族劇目以講述布依族傳說故事為主,有《三月三》、《六月六》、《羅細杏》、《人財兩空》等,唱、白均用布依語,民族特色十分濃郁。

貴州黔西南冊亨縣:中國布依族第一縣

布依族山歌,是冊亨布依族群眾所獨創的一種民歌。其中聲部有獨立音調,也有假音,演唱時音色柔和,旋律優美。在農家的吊腳樓、火爐邊、大路旁,在山崗上、大樹腳、小河邊到處都有布依族兒女對唱、教歌、學歌、練歌的場景。男女老少、姑娘小夥,三五成群席地而坐,以歌會友,以歌傳情,以歌養心,以歌養身,是冊亨布依人最快樂的精神享受。每逢三月三、七月半等布依族傳統的盛大節日或紅白喜事等聚會,布依族兒女都從會四面八方匯聚在一起,盡情詠唱著似乎永遠都唱不完的山歌。冊亨縣組織本縣音樂創編人員深入各鄉鎮收集、整理冊亨布依民歌音樂素材,完成了冊亨布依民歌調子的記譜工作,並收集了6000多首民歌歌詞。

貴州黔西南冊亨縣:中國布依族第一縣

八音座唱,原為當地布依族在每年農曆正月初一至元宵期間舉行的一種民間娛樂活動,通過活動來預祝五穀豐登,人畜安康。如今,它已轉變成為一項群眾性文藝活動。每逢賀新居、賀新婚、祭祀、祝壽等紅白喜事,布依族之間的姻親、嫡系、師徒、老庚、老同等關係都會請上布依八音座唱到場吹拉彈唱,以表恭賀或祈禱助興。

貴州黔西南冊亨縣:中國布依族第一縣

冊亨民族民間文化種類繁多,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達到30多個。現已將布依“轉場舞”、“八音坐唱”、“高臺舞獅”、“勒尤”製作工藝、布依服飾等26個民間文化項目列為縣內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其中布依戲“谷藝”已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布依服飾製作工藝、藍靛製作被列為省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貴州黔西南冊亨縣:中國布依族第一縣


二,冊亨山水

冊亨境內大大小小的幾十條河流。單說兩條江:南盤江與北盤江。這兩條發源於雲南省烏蒙山餘脈馬雄山東麓和北麓的河流,是珠江的源頭。兩條源頭同在一座山脈的江河經過滇黔桂三省區,一路奔湧,流入黔西南腹地,經幾百公里後,在冊亨縣境內的雙江口匯合。南盤江,江水清冽,從雲南馬雄山的南面緩緩而來,進入冊亨境內,時而湖光山色,波瀾不驚;時而險灘急流,奔騰咆哮,沿岸蕉林搖曳,山林、草坡蔥鬱。

貴州黔西南冊亨縣:中國布依族第一縣

貴州黔西南冊亨縣:中國布依族第一縣

巖架鎮位於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冊亨縣東部北盤江畔,距縣城約26公里。巖架,布依族為“昂架”,意為經常被河水、江水衝涮過的丫口。昂架有座山從北向南傾斜至北盤江岸,東面是北盤江,西南是者樓河入江處,在江、河夾角處形成了一個半島。2015年,全長817.5米、高200米的望安高速公路北盤江巖架大橋完工。此橋的主橋為混凝土全飄浮體系的斜拉橋。通車後,此橋成為冊亨縣與相鄰地市間互通的咽喉要道。

貴州黔西南冊亨縣:中國布依族第一縣

貴州黔西南冊亨縣:中國布依族第一縣

郭家洞位於巖架鎮洛凡村東北1公里,漢-唐,省文物保護單位。存於天然溶洞“郭家洞”洞口崖壁上,離地2.5米。畫面高1.0米,寬1.1米,赭色塗繪4處。最大者高1.1米,寬1.1米,含義不明。其餘3組形擬符號。據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副主任史樹青先生考證,為“朱繪符形文字”,年代距今1000至2000年。

貴州黔西南冊亨縣:中國布依族第一縣

美麗的冗峰坪風光,位於冊亨縣慶坪鄉南部,與冗渡鎮接壤,冊貞公路6公里處往四合通村公路行徑3公里便是,該處峰頂海拔1541米,,四周有億峰環繞成一線,夕陽西下,署光縈繞,茫茫重峰,金光璧玉。峰頂有千畝梯田,稻穀溢香,山間清泉,清甜可口,常飲之延年益壽。

貴州黔西南冊亨縣:中國布依族第一縣

冗渡鎮區東面夯達組有一處藏於身閏的奇景---夯達瀑布群,走進夯達瀑布群,薄霧遮面、流水潺潺,宛如觀賞一位溫柔的女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瀑布群為梯級九連瀑,落差近350米,寬約100米,瀑布流水時急時緩,時分時合,迂迴曲折於灌木叢間。

貴州黔西南冊亨縣:中國布依族第一縣


三,冊亨美食

冊亨縣200多公里長的南、北潘江河段,山青水綠,無汙染,天然餌料豐富,盛產多種野生魚類,聞名於省內外的“盤江魚”,就生長在這裡。冊亨南、北江湖濱的巖架、板壩兩個碼頭,是飽嘗“盤江魚”的好地方。現在,常年都有各地遊人,成群結隊,慕名到冊亨巖架,旅覽盤江風光,品嚐鮮美可口的盤江魚。巖架盤江魚,已經成為冊亨生態旅遊的一個知名品牌。

貴州黔西南冊亨縣:中國布依族第一縣

酸筍野生魚,酸筍是用夏季出土的嫩竹筍去殼後切成絲,再加入鹽巴、酸辣子等醃成酸味。自有特殊的酸味,用來煮魚。掩蓋魚的腥味同時又有清筍的香味及酸味,這道菜酸香可口,味道特別濃郁,酸筍味不僅僅侵入你的味蕾,也會侵入你的衣服,你的頭髮,美味久久不能散去。

貴州黔西南冊亨縣:中國布依族第一縣

農曆三月三、六月六、七月半,是布依族隆重的傳統節日之一,五色糯米飯是冊亨縣布依族人民節日的特色食品。五色花糯米飯有古老的傳說和歷史。其製作方法就是將採摘山上聲場的天然新鮮的楓香葉、蘇木、糯米花、觀音草等植物煮沸後,用其五顏六色的水汁浸泡當地優質糯米,煮熟後放在竹製的簸箕中攪拌,就成了色彩鮮豔的五色花糯米飯。山上採摘的染色用植物,是生態和具有對人體健康有益的藥物,又有食品香味,浸染糯米,蒸出的米飯芳香濃郁。

貴州黔西南冊亨縣:中國布依族第一縣

枕頭粑(俗稱棕粑),布依話叫“豪防”是冊亨布依族人民過春節家家戶戶不可少的食品。枕頭粑是一種能夠產生特殊香味、又具解毒、防腐功能的棕粑葉包紮糯米包制的。冊亨的枕頭棕選用當地優質糯米,再用酥麻桿和糯谷稻草燒成灰後,與糯米混合、攪勻,搓揉,再加以草果,食鹽等香料拌新鮮豬肉作粑餡心,用棕粑也包成枕頭狀,煮熟即可食用。枕頭粑形態優美,味道清香,酣軟可口,不僅是布依族祭祀祖宗必不可少的食物,而且也是親友“拜年”的禮品。

貴州黔西南冊亨縣:中國布依族第一縣

冊亨的布依族人民。逢年過節,都要大餈粑,招待親朋好友或食用,餈粑的製作是來字當地自產的優質糯米,泉水浸泡,濾幹,木甄蒸米,木槽木棍搓打揉細,然後用酥麻、芝麻、黃豆麵、紅糖、白糖製成餡包心,即可食用。特別是剛出甄大致的熱餈粑,十分美味可口,是人民普遍喜愛的一種民族美食。

貴州黔西南冊亨縣:中國布依族第一縣

狗肉是滋補健身、祛風抗寒等優良食品之一,布依族人民喜歡吃狗肉。冊亨布依族把狗肉作為接待親朋、貴客的美味佳餚。冊亨縣布依狗肉製作自有特色,狗殺好、毛刮乾淨後,用茅草或者至麻桿慢慢地燒烤狗的全身皮子,但又不能讓皮子爆裂。然後洗乾淨,配以多種野生藥材香料,用鐵製大鼎罐配以米酒和清泉水煮熟後切塊,再配以用小米生辣椒、薄荷配置的辣椒蘸水,吃起來特別清香可口。

貴州黔西南冊亨縣:中國布依族第一縣

在冊亨,要吃最天然的水果,便是芭蕉了,有人賜名“馬路水果”,因為在趕場天路邊擺著的水果多是芭蕉,口感最好的便是小米芭蕉。芭蕉不會施用化肥,只因芭蕉這種植物給點陽光就燦爛,冊亨的氣候和土質又非常適合芭蕉生長,結出的果實又甜又糯,還帶一點原生態的微微酸味,芭蕉不僅抵餓,又還可以用來消食。

貴州黔西南冊亨縣:中國布依族第一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