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死叫駕崩,和尚死叫圓寂,仇人死叫什麼?

恆通利美業

本問題估計是出自郭德綱師傅在節目中的一個段子:

和尚去世了叫圓寂,皇上死了叫駕崩,諸侯死了這叫薨,咱們看紅樓夢不也是嗎?賈母去世了,丫鬟進來,老太太薨了,士大夫死了呢,叫不祿,……普通人死了,那才叫死,那還有一些跟我作對的人去世了,叫歐耶!

雖然是段子,但是郭師傅當初在某電視臺臺長去世後,確實發過個隱晦的微博,有幸災樂禍之意,這到底是真性情以直報怨還是小心眼做事過分,儘可以見仁見智,咱們這裡不談。

回到題幹,其實不懂為什麼很多回答會羅列一堆各個級別的人的死是用怎樣的詞彙,人家問的不是這個好不好。

郭師傅說的說到底還是戲言,如果要文藝化地表達解氣也大有詞語可用,但是,我們還是來看看相對正規的用法吧。

1971年9月11日,赫魯曉夫去世,我國權威媒體在國際版用一個單欄簡單報道這一消息,標題用小黑體“赫魯曉夫

死了”一行六字直排。1975年4月6日,我國權威通訊社也以“XXX死了”的標題報道了常凱申去世的消息。

這其實還是和特殊時期有關,追溯到之前1959年對杜勒斯之死的報道,是”杜勒斯病死“這樣的表述;“(英國右翼工會首腦)狄金病死”、“陳誠病死”、“張國燾在加拿大病死”也都是用的病死這樣的表述。

這似乎說明在新聞標題中涉及已經離世的人時,即使是敵人仇人,也有約定俗成的詞語選擇規則,就是不濫用貶義詞。

近幾十年,對於相對負面的人物,似乎病亡成為一個相對比選擇得比較多的詞彙。

談古論金,掰開揉碎歷史的人性和技術流呈現給您


談古論金

一,按身份等級,皇帝死為“崩”或“駕崩。”諸侯死為“薨”。大夫死為“卒”。一般官員死為“逝”,士死稱“不祿,”平民死稱“死”。

二,按年齡。8至11歲死為“下殤。”12至15歲死為“中殤”。16歲至19歲死為“上殤”。若男子已訂婚,女子已許嫁則不為“殤”。青壯年死謂之“夭亡。”老年死謂之“壽終”。

三,按不同宗教,和尚死謂之“圓寂”,“雲寂”。喇嘛死謂之“涅磐”。道士死謂之“羽化”。基督教徒死謂之“歸主”。

死的其他稱謂有:犧牲,殉國,客死,作古,去世,辭世,殞命等。

仇人死有翹辮子,回老家,掛了。


沐容劍秋

古今200種死的說法

俗話說得好:一樣的生,百樣的死。年齡不同,地位不同,死法不同,則“死”的說法也不同。那究竟有多少個“死”的說法?在此收集了二百種,以饗讀者。

一.常見說法:1.去世 2.過世 3.謝世 4.辭世 5.死去 6.離世 7.長逝 8.死亡 9.永逝 10.嚥氣 11.死了 12.安眠 13.安息

二.婉稱死:14.永眠 15.長眠 16.永別 17.仙逝 18.歸西 19.千古 20.光榮 21.照山 22.林業員 23.合上眼 24.入地宮 25.歸地府 26.見馬克思 27.姥姥家去了 28.永遠地睡著了 29.永遠地閉上了眼睛

三.古帝王死:30.駕崩 31.大薨 32.山陵崩 33.登遐 34.崩 35.晏駕

四.君主時代稱諸侯或大官死:36.薨 37.薨逝

五.為國為民為正義:38.捐軀 39.犧牲 40.殉國 41.殉難 42.就義 43.國殤 44.殉職 45.殉 46.壯烈 47.捨身

六.病死:48.病故 49.病卒 50.病逝 51.暴卒 52.病死 53.病亡

七.和尚死:54.圓寂 55.坐化 56.示寂 57.示滅 58.涅槃

八.意外死:59.遇難 60.非命 61.死於非命 62.橫死 63.遇害 64.畢命 65.被難 66.死難 67.山高水低 68.罹難 69.喪身

九.未成年死:70.夭折 71.短命 72.夭亡 73.短陽壽 74.夭逝 75.夭殤

十.仇敵死:76.斃 77.嗚呼 78.烏呼 79.喪命 80.斃命 81.歸天 82.完蛋 83.斷氣 84.見閻王 85.回老家 86.歸西天 87.玩兒完 88.一命嗚呼 89.命歸西天 90.一命歸西 91.一命歸天

十一.正常死:92.壽終正寢 93.善終 94.老逝 95.壽終

十二.忌諱說死:96.老了人

十三.指父親或母親死亡:97.大故 98.如喪考妣 99.棄養

十四.死了妻子:100.悼亡 101.斷絃

十五.在監獄中病死:102.瘐死

十六.婉辭,道教徒稱人死:103.羽化

十七.在作戰中犧牲:104.陣亡

十八.因丈夫死而自殺:105.殉節

十九.因戀愛受阻而自殺:106.殉情

二十.死了父親:107.失怙

二十一.自殺:108.自殺 109.蹈海 110.自裁 111.自焚 112.自盡 113.自戕 114.自刎 115.自縊 116.自經 117.自絕 118.短見 119.輕生

二十二.死在他鄉或外國:120.客死

二十三.被人殺害:121.凶死 122.兇殺

二十四.指人突然死亡:123.溘逝 124.溘然而逝 125.猝死

二十五.指餓死:126.餓殍 127.殣

二十六.用力掐死:128.扼死 129.扼殺

二十七.指老年人死:130.凋謝 131.油盡燈滅

二十八.指偉人死:132.蘭摧玉折 133.巨星隕落 134.與世長辭 135.逝世

二十九.高齡而死:136.登仙

三十.譏笑或詼諧說死:137.伸腿 138.翹辮子 139.嗚呼哀哉

三十一.用槍打死:140.擊斃 141.倒斃 142.槍斃 143.吃花生米

三十二.死了配偶:144.喪偶

三十三.迷信說死:145.昇天

三十四.用繩勒死:146.絞殺


北國小野草

原來一直想不透的問題,這句話終於找到了根源,讓自己豁然開朗!打小接受的傳統教育是做人要講義氣,也明白“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道理,所以,自己傾心相助的朋友離我而去時,我苦悶並百思不得其解:雖然自己不圖回報,可事情不應如此,這到底是一種怎樣的道理?

  “一碗米養個恩人,一斗米養個仇人”。理解了這句話讓我茅塞頓開!一個人飢寒交迫的時候,你給他一碗米,就是解決了他的大問題,他會感恩不盡。但是,如果繼續給他米,他就會覺得理所當然了。一碗米不夠,二碗米不夠,三碗四碗還是覺得你只給了滄海一粟。慾望像海水,喝得越多,越是口渴。慾望,其實就是你靈魂中的癢,痛可以忍住,而癢卻是越撓越想撓的。

  從前,有兩戶人家是鄰居,其中一個家中要富裕的多,兩家相處卻很好。有一年,天災導致田中顆粒無收。窮的一家沒了收成,只能等死。富的一家有很多糧食,就給窮的一家送去了一升米,救了急。

  窮的一家非常感激救命的恩人!熬過最艱苦的時刻後,窮人就前往感謝富人。說話間,談起明年的種子還沒有著落,富的一家慷慨地說:這樣吧,我這裡的糧食還有很多,你再拿去一斗吧。這窮的千恩萬謝地拿著一斗米回家了。

  回家後,家裡人說,這鬥米能做什麼?根本就不夠明年地裡的種子,他們太過分了,既然這麼有錢,就應該多送我們一些糧食和錢。

  這話傳到了富人耳朵裡,他很生氣,心想,我白白送你這麼多的糧食,你不僅不感謝我,還把我當仇人一樣忌恨。於是,本來關係不錯的兩家人,從此成了仇人,老死不相往來。

  這就是升米恩,鬥米仇。當人快被餓死的時候,你給他一升米,他會把你當作恩人;可你要給了一斗米,他就會想,既然你出得起一斗米,就能給我更多,你要不給我,那你就成為我的仇人了。

  三國時,吳國有個叫趙姬的女人,閨女出嫁前,她說“到了婆家,你可千萬不要做好事喲!”閨女不解問母親:“您不讓我做好事,那我可以做壞事嗎?”母親立刻正色道:“好事都不能做,更何況是壞事!”

  趙姬說的這番話很復雜,既有哲學問題,又有道德問題,還牽扯到心理學問題。好事不是不可以做,怕的是他人習慣了這樣做,甚而認為天生就該這樣做。

  生活裡常有這樣的事,第一次幫他時,他會對你心存感激,第二次他的感恩心理就會淡化,到了N次以後,他簡直就理直氣壯地認為這都是應該為他做的,甚至當沒有了這種幫助時,他會對施助者心存怨恨,正所謂恩中招怨。

  一碗米養恩人,一斗米養仇人。明白了這些,我心釋然了。這句話解開了多少人的心鎖。 原來一直想不透的問題,這句話終於找到了根源,讓自己豁然開朗!打小接受的傳統教育是做人要講義氣,也明白“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道理,所以,自己傾心相助的朋友離我而去時,我苦悶並百思不得其解:雖然自己不圖回報,可事情不應如此,這到底是一種怎樣的道理?

  “一碗米養個恩人,一斗米養個仇人”。理解了這句話讓我茅塞頓開!一個人飢寒交迫的時候,你給他一碗米,就是解決了他的大問題,他會感恩不盡。但是,如果繼續給他米,他就會覺得理所當然了。一碗米不夠,二碗米不夠,三碗四碗還是覺得你只給了滄海一粟。慾望像海水,喝得越多,越是口渴。慾望,其實就是你靈魂中的癢,痛可以忍住,而癢卻是越撓越想撓的。

  從前,有兩戶人家是鄰居,其中一個家中要富裕的多,兩家相處卻很好。有一年,天災導致田中顆粒無收。窮的一家沒了收成,只能等死。富的一家有很多糧食,就給窮的一家送去了一升米,救了急。

  窮的一家非常感激救命的恩人!熬過最艱苦的時刻後,窮人就前往感謝富人。說話間,談起明年的種子還沒有著落,富的一家慷慨地說:這樣吧,我這裡的糧食還有很多,你再拿去一斗吧。這窮的千恩萬謝地拿著一斗米回家了。

  回家後,家裡人說,這鬥米能做什麼?根本就不夠明年地裡的種子,他們太過分了,既然這麼有錢,就應該多送我們一些糧食和錢。

  這話傳到了富人耳朵裡,他很生氣,心想,我白白送你這麼多的糧食,你不僅不感謝我,還把我當仇人一樣忌恨。於是,本來關係不錯的兩家人,從此成了仇人,老死不相往來。

  這就是升米恩,鬥米仇。當人快被餓死的時候,你給他一升米,他會把你當作恩人;可你要給了一斗米,他就會想,既然你出得起一斗米,就能給我更多,你要不給我,那你就成為我的仇人了。

  三國時,吳國有個叫趙姬的女人,閨女出嫁前,她說“到了婆家,你可千萬不要做好事喲!”閨女不解問母親:“您不讓我做好事,那我可以做壞事嗎?”母親立刻正色道:“好事都不能做,更何況是壞事!”

  趙姬說的這番話很複雜,既有哲學問題,又有道德問題,還牽扯到心理學問題。好事不是不可以做,怕的是他人習慣了這樣做,甚而認為天生就該這樣做。

  生活裡常有這樣的事,第一次幫他時,他會對你心存感激,第二次他的感恩心理就會淡化,到了N次以後,他簡直就理直氣壯地認為這都是應該為他做的,甚至當沒有了這種幫助時,他會對施助者心存怨恨,正所謂恩中招怨。

  一碗米養恩人,一斗米養仇人。明白了這些,我心釋然了。這句話解開了多少人的心鎖。


aiq碸雨電o

萬般皆由緣起,緣滅人盡,何妨緬懷?

古代對於死的說法是很有講究的,即使在民間,有時為了諱言也不會直言“死”,而是代之以其它的字眼,請一定看到最後哦。

1.皇帝的死大家應該都聽說過,稱之為“駕崩”,也稱之為“生霞”,在潘岳《徵西賦》中提到:“武皇忽其升遁。”其實也是在指天子之死,除此之外,天子之死還被稱為“星駕”。

2.諸侯死叫薨,在唐代稍微有些區別,只有二品官員死後才用“薨”。

3.不祿,不再享有俸祿,指的是士人之死。

4.僧人之死稱為“圓寂,佛的死亡成為“涅槃,道士的死亡成為“羽化基督教教徒死謂之“歸主”,回民伊斯蘭教教徒死謂之“無常”

5.一般人的死就被稱為死亡,但是有時候會諱言,就會稱之為“辭世”、“過世”、“作古”。

6.那仇人之死呢,仇人如果是不共戴天之仇,那他的死就是大快人心啊,如果僅僅是口角之爭的仇人,不妨也稍微緬懷一下,畢竟萬般皆由緣起,緣滅人盡,無妨緬懷。


方北Simon

皇帝死,叫駕崩,或者大行。古代是一個等級制度區分嚴格的社會,對“死”的稱呼也有著嚴格的規定,死者的身份、地位,年齡的不同,其“死”的叫法也各不相同,是絕對不能混淆的。比如,依據《禮記·曲禮下》的記載:“天子死曰崩,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也就是說,皇帝老兒一個人才有資格叫“崩”,別的人都不能叫這個,否則就是犯規。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規矩沒有那麼嚴苛了,比如,唐代的時候,二品以上的大員死了也可以叫薨。而到了清朝,清皇室成員中,除了皇帝,還有皇后和皇太后,他們死掉了也可以叫“崩”,而皇貴妃以下,或者王、公、侯、伯之類的貴族他們死掉了可以叫“薨”。

和尚死了叫圓寂,意思是和尚死後就昇天了。當然,這是迷信的說法。和尚和普通人一樣,死了之後一樣是化為腐土,最後分解為基本的元素,什麼都沒有。和尚們吹噓說自己死了可以化為舍利子,還有虹化,其實都是騙人的。很多火葬場的師傅都說,普通人死了也能化為類似舍利子一樣的玩意,其實就是結石,沒有什麼稀奇。至於什麼五顏六色的“舍利子”,那都是騙術,早就有人做了專門的研究,發現古代的“舍利子”,都是拿青金石,瑪瑙之類的寶石,以及琉璃之類製造的。近代就大量使用石英和樹脂材料,價廉物美。還有一些舍利子,其實直接就是動物的骨頭。法門寺的地宮被打開後,據說發現了所謂的佛指舍利子,尺寸大的駭人,比大猩猩的手指骨還粗壯。季羨林在《考古動態》上發表了研究,為我們揭開了真相,原來,所謂的法門寺的佛指舍利子,原來就是一種動物的骨頭。這種動物就是馬。佛指舍利子就是馬骨頭。原來如此而已。



仇人死了叫什麼?仇人死了,自然沒有那麼好的詞彙了,因為大家都不尊敬仇人。我們看看文學作品,經常說“竊國大盜暴斃”,“嚥下了最後一口罪惡的氣”,“走完了罪惡又可恥的人生”。在口語中,我們一些地方也以嘲諷的語氣說某人“翹辮子了”,“伸了腿了”,“上了鐵板燒了”,這當然不完全是描述仇人之死的,不過也不是描述自己親人之死的。


懷疑探索者


小喻會生活

皇帝死稱駕崩、公侯貴戚死稱薨、大臣死稱卒、士死稱不祿、庶人死稱歿

“死亡”說法輯錄

一、等級

1、崩:天子死曰崩,例如駕崩、山陵崩等。

2、薨:諸侯死曰薨。

3、卒:士大夫死曰卒。

4、不祿:士死曰不祿。

5、死:庶人死曰死。

二、宗教

6、圓寂:佛教用語,指僧尼死亡。

7、涅槃:佛教用語,指所幻想的超脫生死的境界,也用作死的代稱(指佛或僧人)。

8、坐化:佛教指和尚盤膝端坐死亡。

三、避諱及謙稱

9、百年以(之)後:死亡的委婉說法。

10、見背:(書面語)指長輩去世,委婉的說法。例如:生孩六月,慈父見背。(《陳情表》)

11、婉詞,指人死。

12、上天:迷信的人指到深佛仙人所在的地方,也用作婉詞,指人死亡。

13、仙逝:婉詞,稱人死。

14、歸天:填溝壑:把自己的死說成填溝壑。例如:雖少,願及未填溝壑而託之。《觸龍說趙太后》。

四、褒貶

15、犧牲:為了正義的目的捨棄了自己的生命。

16、就義:為正義事業而被殺害。

17、見閻王:指死,含有貶義。

18、蹬腿:(蹬腿兒)指人死亡(含詼諧意)

19、一命嗚呼:指死(含詼諧意)

20、見鬼:指死亡或毀滅。例如:讓這些害人蟲見鬼去吧。

21、翹辮子:死(含譏笑或詼諧意)。例如:袁世凱做皇帝沒幾天就翹辮子了。

五、中性

22、歿:(書面語)死。

23、殤:(書面語)沒有到成年就死去。

24、夭折:未成年而死,比喻事情中途失敗。

25、亡故:死去。

26、斷氣:停止呼吸,死亡。

27、逝世:去世,多用於名譽、地位較高的人。

28、上西天:指死王,帶有點不好的意味。

29、老死:由於年老體衰而死亡(區別於病死)

30、昇天:稱人死亡(迷信)

31、壽終正寢:指年老病死在家中。

32、下世:去世。

33、猝死:突然死了。

34、行將就木:壽命已經不長了,快要進棺材了。

35、晏駕:君主時代稱帝王死。


歷史逸聞

召喚師峽谷,叫法最精妙,自成體系,別具一格,世界公認,全球通用:

一血:FirstBlood;

雙殺:Double kill;

三殺:Triple kill;

四殺:Quadra-kill;

五殺:Penta-kill;

團滅:Aced;

大殺特殺:Killing spree;

接近暴走:Rampage;

無人能擋:Unstoppable;

接近神:God-like;

超神:Legendary;

主宰戰場:Dominating。


靜水笑滄笙

在古代,死有著不同的叫法,目的是避諱。

1,皇帝,皇太后,太皇太后去世都叫做“駕崩”

2,諸侯或者大官去世叫做“薨”

3,大夫去世叫做“卒”,後來所有人都叫卒。

4,小孩夭折病死叫做歿。

5,尊敬的人去世叫做“賓天”。

對於佛家,去世的叫法又有

因寂: 是稱佛或僧侶的逝世。
涅盤: 稱佛之死。
坐化:高僧之死。

對於仇人或者壞人之死,可以用一下幾種

見閻王,
上西天,
翹辮子,

回老家,

惡貫滿盈,

漢語博大精深,但不是用來罵人的。

聽說@懷疑探索者被神棍群毆,特來聲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