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發現多個美軍二戰汽油桶,內裝白骨真相讓人痛心

7月中旬,致力於“為戰爭背景下的個體生命提供人性關懷”的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在雲南省施甸縣太平鎮尋找遠征軍陣亡將士遺骸時,發掘出多個二戰時的美軍汽油桶,而汽油桶裡裝的,是在滇西大反攻時陣亡於此的中國遠征軍將士遺骸。

滇西發現多個美軍二戰汽油桶,內裝白骨真相讓人痛心

兩個汽油桶對接在一起,就是一口棺材。

位於怒江東岸的施甸縣,在抗戰時期有著極其重要的戰略位置,10多萬名中國遠征軍在這裡駐軍,據怒江天險,與日軍對峙兩年之久,最終於1944年5月1日發起滇西大反攻,經過艱苦卓絕的奮戰,以傷亡約6萬人的代價,奪回被日本佔領的龍陵、騰衝、芒市、畹町等地,取得滇西戰場的全面勝利。

滇西發現多個美軍二戰汽油桶,內裝白骨真相讓人痛心

這個汽油桶已經裸露在外,有半截已經沒有了,發掘人員在裡面發現了幾顆牙齒。

在怒江之巔的村子裡,村民種地或修建房屋時,經常會發現白骨。

滇西發現多個美軍二戰汽油桶,內裝白骨真相讓人痛心

工作人員正在進行遺骸收斂。

施甸縣太平鎮,位於著名的惠通橋東側,中國遠征軍在這裡修建了加油站。據當地年長的老人講,因為沒有棺木,一些陣亡的官兵,就被裝在汽油桶裡下葬。

這些為了保衛國家而犧牲的抗戰英烈,因為歷史的原因,他們的墓地未能得到應有的保護和祭奠,而大部分陣亡士兵,至今還沒有找到親人。這些現狀讓越來越多的人感到痛心和愧疚,他們積極行動起來,幫助英烈尋親,修繕英烈墓地。

根據牙齒鑑定,大部分官兵犧牲時僅僅18歲至21歲。

2017年7月7日,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聯合雲南省滇西抗戰歷史文化研究會,發起“滇西遠征軍陣亡將士墓地普查及遺骸尋找”活動,西北大學考古專家陳靚副教授帶隊參與遺骸的發掘,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將對遺骸進行DNA鑑定,為這些英烈留下生命信息,方便尋親家屬進行比對。

陳靚副教授對已經發現的遺骸進行分析之後說,根據發現的牙齒判斷,大部分官兵犧牲時的年齡在18歲至21歲。因為戰爭,他們的生命在人生最美好的年紀戛然而止。

目前尋找到的遺骸,暫厝於施甸縣的中國遠征軍第11集團軍司令部舊址,將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儘快建設紀念陵園,讓他們得到體面安葬。

滇西發現多個美軍二戰汽油桶,內裝白骨真相讓人痛心

抗戰英烈遺骸被暫厝於第11集團軍司令部舊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