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座哨卡,60个哨位,此地是最难进入的禁区,却因1事改变中国命运

西海镇,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的东南部,这里有一片一望无垠的草原,芳草萋萋,牛羊成群。但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草原上散居的1000多个牧民,却接到一道死命令,全部搬迁。牧民走了,也不见成群的牛羊了,这块美丽的草原逐渐建立起异常坚固的工事和厂房外还挖了大量的地窩子,铁路也铺设了进来,成了一个秘密基地。

7座哨卡,60个哨位,此地是最难进入的禁区,却因1事改变中国命运

这个秘密基地上有一座硕大的厂区,面积达33.3万平方米,厂区戒备森严,其中,厂房外围有7个大型哨卡,厂区内部则多达60余处哨位,站在哨位及哨卡的警卫,都是真枪实弹,全副武装。外人没有通行证无法进入厂区内部,而厂内的工作人员进出厂内也要携带各种工作证,并且不能随意去厂区内其它地方走动。因此,这座神秘的厂区被誉为曾经中国最难进去的禁区。

7座哨卡,60个哨位,此地是最难进入的禁区,却因1事改变中国命运

那么,渲染了这么多,这座神秘的厂房究竟是什么来头呢?它有一个名字,叫作221厂,是中国西北地区第1个核武器研制基地。

7座哨卡,60个哨位,此地是最难进入的禁区,却因1事改变中国命运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在抗美援朝、印度支那战争、台湾海峡形势紧张的时候,美国的头面人物不只一次地叫嚣要对中国使用原子弹。原子弹的威力在当时毫无疑问是极具震慑力的,二战时美国在日本投放了两颗原子弹,毁了日本两座城市,造成二十余万人伤亡,这也给当时中国的领导人提了个醒,要是美国真的在中国投放原子弹怎么办?

7座哨卡,60个哨位,此地是最难进入的禁区,却因1事改变中国命运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当时的中国领导人意识到,只有中国有了原子弹,美国才不敢轻易对中国使用原子弹。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在朝鲜半岛、印度支那丛林上空的硝烟陆续散去;国内第一个五年计划经济建设果实初结;国内要求发展核技术、研制原子弹的呼声日益高涨的大环境之下,毛主席毅然决然地将研制原子弹提上了议事日程。

7座哨卡,60个哨位,此地是最难进入的禁区,却因1事改变中国命运

上图左为钱学森,中为邓稼先

1958年,来自全国各部队的第一批2000多名转业干部和战士,冒风寒,顶酷暑,先期到达西海镇,匆匆拉开了中国核工业的序幕。6年后,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在邓稼先等核弹元勋以及221厂所有工作人员的努力下,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准时起爆。一声巨响,从221厂研制出来的这颗原子弹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中华民族从此挺直了腰杆。

7座哨卡,60个哨位,此地是最难进入的禁区,却因1事改变中国命运

后来,为了适应国际形势变化,表明我国政府全面禁止和摧毁核武器,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中央军委做出了撤销221厂的决定。1995年,221厂作为我国第1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全面退役,这座封闭了三十多年的军事禁区,终于完成了时代赋予它的历史使命。2001年,它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