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們,別讓你的“愛”傷了孩子的心!

小杰說,如果不是因為爸爸媽媽給弟弟買了一百多萬的房子和四五十萬的車,她或許一輩子都覺得爸爸媽媽是偏心她的。只是,爸媽的一個舉動,讓小杰傷透了心。她說,爸媽承諾在她結婚時給她買房買車,的確做到了。只是,沒想到,從小事事都護著自己的爸媽,在財產分配上,卻更偏向弟弟。她說她很傷心,她沒想到父母這麼偏心,甚至覺得爸媽根本不是愛自己,覺得他們從來沒愛過自己,曾經的愛都是假象……小杰跟我嘮叨時,我很傷心,替她父母傷心。曾經,兒時沒把一碗水端平,偏心女兒;長大了,又把重心轉向兒子,於是,曾經被袒護的女兒不樂意了,覺得那一切,都應該是自己的,弟弟原本就是多餘的那一個。造成小杰貪得無厭的不正是他們的父母嗎?

爸爸媽媽們,別讓你的“愛”傷了孩子的心!

1

小杰兒時,家裡條件在當地還算數一數二的,家裡僅有的四口人中,弟弟比小杰小2歲。曾經,還為了躲超生把小杰丟在家裡一年時間,好在,總算生了個兒子,爸媽終於從外地回來了,帶著弟弟。兒時的記憶裡,小杰一直被父母呵護著,但凡家裡亂成一鍋粥,捱打的總是弟弟,小杰從來都是那個坐山觀虎鬥的人。每一次,小杰和弟弟打架,捱打的那個永遠是弟弟。因為弟弟從小長的壯實,個頭又高,和小杰走在一起,不認識 的人總以為兩個人是龍鳳胎。

與大多農村家庭不同,小杰家對女兒的呵護遠超兒子。小杰也曾親眼見證過親戚,朋友和同學中重男輕女的家庭。同伴們每次嘮叨父母對自己不如弟弟或哥哥好時,小杰都會傲嬌的夸父母從來沒重男輕女過,甚至還有些重女輕男。所以,在同學面前,小杰始終是自豪的,經常把弟弟因為她被打的事蹟講給好朋友們聽,搞的同學們羨慕的要命。

兒時的小杰,穿 的永遠比弟弟漂亮。吃的永遠比弟弟好,哪怕背的書包,也比弟弟時尚且漂亮。公主般的生活,讓小杰很自信。直到慢慢長大,她發現父母已經不在是兒時的父母時,心靈變得越來越……

她說,曾經有個長輩告訴她,父母之所以對她她,還不是因為心理一直有愧疚感,父母知道,將來有一天,自己名下的所有財產都要歸兒子,而女兒不可能繼承自己的一切。當然,女兒還要負責贍養他們。所以,為了彌補一切,他們才在小時候儘量多對女兒好一點,這樣,內心才能好受點。

小杰越發覺得自己的兒時和長大成人後的待遇發生了變化,這個變化有點突然,她很難適應。更讓她感覺悲慘的是,結婚之前,父母明明說只給弟弟買一套房子的,最終卻連車帶房都比自己貴。小杰問父母:為什麼要給弟弟買車?父母答:他是我們的兒子,我們憑什麼不給他買?小杰又問:說好了的公平呢?給我買的車子不過十幾萬,為什麼給弟弟買的三十多萬?

小杰的心裡一直在想:為什麼同樣是你們的兒女,兒時對我百般要好,對我樣樣比弟弟要好。成年後,卻偏偏要反過來呢?於是,小杰發神經地認為,在父母心裡,一直都覺得兒子重要,曾經對自己的好,也不過像親戚說的那樣,是彌補愧疚感而已。她又開始責問爸媽:難道你們以後不需要我養老嗎?難道我真的不是你們生的?父母的回答是否定的、小杰不依不饒,為什麼待遇不一樣?傑媽說以後會找補回來的。

爸爸媽媽們,別讓你的“愛”傷了孩子的心!

2

小杰一直堅信,父母是重男輕女的,她一直在較針:既然喜歡兒子,何苦把我生下來呢?既然重男,為何兒時要重婦呢?為啥非要假惺惺的愛我一次呢?到頭來,還不是把最好的給了兒子?

一個走進死衚衕的人,很難把她拉出來,小杰就是如此。她的思維裡一直堅信,父母對她的愛都是假的,唯 有弟弟才是他們的至愛。只因成年後父母的反轉,瞬間,前二十年,父母所有的愛都成了烏雲,成了假惺惺。

我問小杰,你現在已經為人母了,還打算生二胎嗎?小杰的回答是,當然生,頭胎是女兒,二胎說什麼也要生啊!我問她L:想著生個兒子還是女兒呢?她說:心意是兒子,兒女雙全嘛!我又問:兒子出生後,你會更愛哪一個?她很堅定地說:都愛!我說,五個手指頭都不一般長,何況人心呢?每個父母都或多或少偏向另一個,不要把話說執教絕對!

小杰無言以對,想了很久,說了句:如果生了兒子,或許我也更愛兒子一點吧,畢竟,國 情如此!還好,至少小杰還能從自身反射出父母的想法,或許有一天,她的兒子出生時,她會真正理解父母的想法,也就不會再怨恨父母了。但是,為人父母,既然明知道一碗水端不平,何苦把前二十年和後二十年分的那麼清楚呢?既然偏愛一個,那麼就不要讓另一個在大起大落中成長,否則,愛與恨就是一念之間的事情。

生了好多孩子的父母,總在人前人後說,無論生幾個,我都會一樣的疼一樣的愛,畢竟手心手背都是肉嘛。可惜,手心和手背的肉不一樣厚,疼的感覺也不一樣。所以,真的沒有絕對的公平,為什麼好多寶媽生 完一胎後,再也不考慮二胎?因為她們清楚自己很難做到一碗水端平。當然,如果你能做到讓子女們團結一致,不為了財產而打的你死我活,完全可以考慮。

曾經有個發小,家裡條件不錯,小時候,她的父母也是把所有最好的都給了她,哪怕給她和弟弟一人買一樣的玩具,如果她想要弟弟的,爸媽也要讓弟弟讓著她。她父母的教育思想時:男子漢就要讓著女孩子。後來,發小去外地上大學了,他們家又搬進新樓,她和弟弟一個人一個房間,她的房間始終是比弟弟大的,哪怕她很少回家,父母也不許弟弟進她的房間睡。

發小結婚時,她父母給了100+萬的房子,在外人看來,父母已經仁之義盡了,算是豪華嫁妝了。但是,她卻說,她結婚那年,弟弟才17歲,名下的固定資產已經500多萬了。且她的父母已經明確告訴她,結婚後,家裡的財產都是弟弟的。發小是個怪脾氣,也是個急性子,更是得理不饒人,只是,在這件事情上,她從來沒計較,她覺得,已經長大了,父母的財產留給誰又能如何呢?更何況,父母已經給足了自己,何苦要為難那個從小跟在屁股後面的弟弟呢?

發小對弟弟的愛遠超對父母財產的愛,她父親曾說:我老了,該給你們分的財產差不多了,弟弟大學畢業後,自己買房,我買不動了!發小當即告訴弟弟:爸爸真的不給你買房,就把我的嫁妝給你買房,什麼時候張羅結婚,什麼時候過戶。那種感覺,讓人動容。我很佩服發小父母對他們姐弟的教育,雖然他們同樣無法做到一碗水端平,可是,對孩子們的教育卻映射出他們作為父母的成功一面。

爸爸媽媽們,別讓你的“愛”傷了孩子的心!

記得發小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她說,這句話是她弟弟跟她講的:姐,小時候爸爸是你的靠山,長大了,我是你的後盾。別怕姐夫,也別怕孩子將來不養活你,有我在,什麼都別怕!

成功的父母,想著念著的是如何讓孩子們更相親相愛。失敗的父母,造成的結果是為了財產打的死去活來。偏心是一種帶有假象的愛,爸爸媽媽們,不要讓你的這種愛傷了你的孩子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