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霽翔:第一個走遍故宮9000多房間的人

单霁翔:第一个走遍故宫9000多房间的人

化君說:


9371間房屋、1200座建築、20餘雙布鞋、5個月,撿垃圾、拔野草、拆違建、做“網紅”……故宮博物院這個“特立獨行”的院長,也許真的將如他自己所說,要“把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六百年”。

再過兩年,故宮就滿600歲了。

這個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宮殿建築群被來自全國各地的1600萬名觀眾們欣賞,讚歎。

而近幾年的故宮似乎有點不一樣?

買票排隊僅需十分鐘,嫌麻煩還能網上購票。

黑乎乎的紫禁城大殿首次被點亮!

返聘已退休的能工巧匠來修繕文物。甚至很多從中央美院、清華美院畢業的年輕人也加入到這個隊伍。

2020年故宮整體開放面積將擴大到80%。什麼養心殿,御膳房等“禁地”都將開放。

单霁翔:第一个走遍故宫9000多房间的人

而這一切,不得不歸功於單霽翔——故宮博物院的“看門人”,隱藏在紫禁城的“掃地僧”。

单霁翔:第一个走遍故宫9000多房间的人

5個月,他踏破布鞋20餘雙,走完了故宮的9000多間房屋。自1420年紫禁城建成,只有兩人做到:他和他的秘書。

他曾捧紅我在故宮修文物

,默默無聞、年復一年修文物的匠人自此成為男神。這部豆瓣評分9.4的紀錄片,甚至超過《琅琊榜》和《舌尖上的中國》。

单霁翔:第一个走遍故宫9000多房间的人单霁翔:第一个走遍故宫9000多房间的人

故宮官方微博上展示的清代皇帝趣圖。

在【朗誦者】上,董卿形容這位63歲的院長:“終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閒。”

從建築學老師做到規劃局局長,又從國家文物局局長做到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一生未離開過古建築與文物保護工作。

单霁翔:第一个走遍故宫9000多房间的人

因為摯愛和專注,故宮裡的一花一草、一樹一木、一磚一瓦,在他眼中都是活態的生命體。

如今,單霽翔正將故宮——這座瑰麗輝煌的宮殿一點一點褪去神秘的面紗。

2020年,故宮建成600週年,單霽翔念念的是:把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600年,讓“故宮”真正走向“故宮博物院”。

◈ ◈ ◈

丨600年,只有兩個人走遍故宮所有的房子丨

2012年1月,單霽翔就任故宮博物院院長。

受命上任的單霽翔,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一間間房屋走訪、察看故宮。這一走就走了5個月,踏破布鞋20餘雙,他終於走遍故宮9000多間房屋。

单霁翔:第一个走遍故宫9000多房间的人

史稱600年只有兩個人走遍所有的房子:一個是單霽翔;一個是他的秘書周高亮。

走完故宮9000多間房屋後,單霽翔內心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做遊客時,看到其他遊客抽菸,並不覺得有什麼異樣;做了院長後,再看到其他遊客抽菸,簡直不能忍。

這一細節,讓他驚覺:自己已把故宮放上心頭,開始把這裡當成家了。

2013年,單霽翔提出“開放區不允許有一片垃圾”。

起初,他看到垃圾,親自彎腰去撿;磚石縫裡有菸頭,他就親手去摳。一年,他撿的菸頭就有1000多個!

“我想把這當成家,有一種想呵護每一個角落的衝動。”彎腰俯身,是下屬對單霽翔最鮮明的印象。

单霁翔:第一个走遍故宫9000多房间的人

他要求一片垃圾落地後,兩分鐘內必須有人清掃掉,所有“犄角旮旯”,乾乾淨淨。久而久之,由於地面十分整潔,遊客也不忍心扔了。

單霽翔又在2014年提出“屋頂不能有草”。

单霁翔:第一个走遍故宫9000多房间的人

飛鳥或大風將草籽帶到房頂,草生命力很強,生長過程中會拱瓦,瓦松動了,就會漏雨,導致木頭糟朽,木結構的古建築就得大修。

“我們做到了。從高處往下看,紫禁城的屋頂沒有一根草”,單霽翔自信的說。

撿垃圾也好、拔野草也好,這在單霽翔看來,都是必須且緊迫要做的事。只要是對維護文物生態有好處,就得“有令即行、有禁即止”。為保證執行力,須堅持原則,甚至下猛藥,用尊嚴來捍衛我們中國人的“家”。

整頓好垃圾,單霽翔搞起了“收復失地”工作

第一步,拆除破壞景觀和諧的臨時建築;第二步,把佔用古建築辦公的單位請走;還有接下來的第三步——清理宮牆之內的私家車。

故宮有1500多名工作人員,每天800多輛私家車停在宮牆內。通通停到外面去,他自己的車也不例外。

2013年4月,法國總統奧朗德的車輛,按照故宮要求停在了午門前,步行參觀,自此以後,所有國賓都再無例外。

单霁翔:第一个走遍故宫9000多房间的人

當年10月,印度總理參觀故宮,因為年事已高,有關部門希望故宮破例一次,讓其乘車進入,未獲同意,最後採取折衷方案:換乘電瓶車,才進入了故宮大門。

◈ ◈ ◈

丨決不打無準備之仗丨

接下來,單霽翔開始解決遊客的槽點:人太多、買票難、無位置可坐。

2012年,他上任那一年,故宮年參觀人次突破1500萬。單霽翔看著一張單日遊客18萬的照片,憂心忡忡。

他決定限流!這在當時是一個大膽的想法。

2008年,故宮曾實行過限流,第一天就差點出了事。那天,售票窗口關閉後,幾百名遊客瘋狂地敲打窗戶,公安機關馬上通知故宮開門,票沒賣,就把人全放進去了。後來,再沒人提限流的事兒。

2015年6月13日,故宮正式實行每天8萬人限流參觀。但單霽翔決不打無準備之仗,他做了兩件事:

第一,用大屏幕滾動更新餘票數量,即使餘票售完,仍提供全天預約服務。

第二,把售票口搬到了端門廣場,開設了32個售票口,這是全世界售票窗口最多的博物館。他的目標是:讓每個遊客5分鐘內買上票。而之前,售票口在午門,動輒幾千人排幾百米長隊買票,一兩個小時才買到票。

单霁翔:第一个走遍故宫9000多房间的人

接著,單霽翔開始著手解決遊客沒地方休息的難題。

過去,故宮裡專供遊客休息的座椅不足,只能坐在石頭上、屋簷下、御花園的欄杆上。他一看又急了:還能不能讓大家有尊嚴地休息了。

他決定增設休息座椅:要結實,要坐著舒服,要跟周圍環境協調,椅面要便於清洗,椅子底下要便於清掃……這麼多要求一列,最後做成的實木座椅一把要3500塊錢

◈ ◈ ◈

丨“我在故宮修文物”,修的是匠心丨

當“整頓垃圾”、“收復失地”、“解決遊客槽點”緊鑼密鼓進行時,更重要的一項工作也在推進——“故宮整體修繕”。

2002年,故宮啟動“百年大修”規劃,這個項目計劃用18年時間,對古建築進行整體的保護修繕。

但由於體制機制上的問題,傳統技藝的缺失,古建築、古文物無法科學修復,單霽翔果斷中止了所有修繕。“如果用這種方法修,修一棟會壞一棟。我們沒法負這個歷史責任。”

故宮修繕工程的轉機在2015年。單霽翔用八分鐘爭取來了“故宮的事要特事特辦”的批示,自此,故宮的修復不再視為工程,而是研究性的保護項目。

以養心殿為例。養心殿雖然體量不大,但是個充滿故事的地方。自雍正皇帝后,八位皇帝在這裡居住,殿內有1980件皇帝身邊的文物,都是故宮頂級的,從未離開過養心殿,亟待修繕。

可是,參觀都只能隔著玻璃,不得入內。到了冬天,遊客在窗上哈一口氣,再用手一抹,探視房間。單霽翔看在眼裡,痛在心裡。他說,這不叫博物館。

這群學者也成為故宮修復中必不可少的角色。真正讓故宮學者廣為人知的是一部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它的爆紅,單霽翔始料未及。

单霁翔:第一个走遍故宫9000多房间的人
单霁翔:第一个走遍故宫9000多房间的人

“沒想到那麼多的90後、95後的年輕人強勢圍觀,今年有15000人報名、希望來故宮修文物;沒想到豆瓣9.4評分,超過《琅琊榜》和《舌尖上的中國》,成為全國紀錄片第一;沒想到生冷的、默默無聞、年復一年修文物的人,居然變成男神。”

他又舉了一個例子。故宮有一位漆器師傅,“幾個月的時間裡我總見他在修同一件器物,忍不住問他到底要修多久?師傅回答說,七個月。因為在北京只有伏天才能一天刷兩道漆,平常是一天刷一道,而這件器物一定要刷滿120道漆。”

单霁翔:第一个走遍故宫9000多房间的人

單霽翔說,“我想這就是故宮的工匠精神。”

◈ ◈ ◈

丨做“朕”的生意,如何成為超級網紅?丨

单霁翔:第一个走遍故宫9000多房间的人

所有人對故宮的印象大為改觀,故宮也第一次搭配上了“”這樣的形容詞。

故宮博物院雖在紫禁城中,但“故宮淘寶”早帶著一股清流快速侵襲大眾,萌賤之風一發不可收拾,文創產品也成為故宮“親民”的最直觀體現。

单霁翔:第一个走遍故宫9000多房间的人单霁翔:第一个走遍故宫9000多房间的人

2015年,故宮文創產品,銷售額達10億元,利潤近億元。通過這些產品,民眾也可以將故宮文化“帶回家”,更近距離地體味傳統文化。

单霁翔:第一个走遍故宫9000多房间的人

故宮文創之所以這麼“火”,單霽翔認為“秘笈”有三:不是簡單複製藏品,要研究今天人們需要的信息和生活需求;挖掘藏品內涵,尋找與今天社會生活的對接點,用文化影響人們生活;不斷追蹤使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追尋無限遠的傳播能力。

◈ ◈ ◈

早上不到8點,作為故宮博物院“看門人”,單霽翔就會出現在紫禁城裡。從神武門向西沿故宮巡查一圈,貫穿著單霽翔自2012年初上任至今的每個工作日。

單霽翔說,當朝霞滿天的時候,當日落西山的時候,當月亮升起的時候,望著故宮,他心底就漫出一種靜靜守護故宮的幸福。

单霁翔:第一个走遍故宫9000多房间的人

為了“把壯美的故宮交給下一代人”的質樸理想,再苦再累都值得。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