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201606
孩子沒娘,說來話長。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美國的霸權並非一日形成的,換句話說,美國對這個叫做地球的星球還是做過不少有益的貢獻的。
回顧歷史,美國在經歷了1929年國內經濟大蕭條以後,沒有能力也不願意插手別國事務,所謂一心一意搞建設,忙著恢復經濟,慢慢地將自己封閉起來,被國際輿論譏諷為稱為“孤立主義”。那時的美國還沒有對其它國家構成威脅。
二戰開始,美國人仗著得天獨厚,東西兩洋的地理位置,沒有戰火的襲擾,大有隔山觀虎鬥之勢。只是後來迫於國內國際輿論壓力,明知日本會偷襲珍珠港,卻壓下絕密情報不上報,最後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才半推半就地捲入了戰爭。
實事求是的說,沒有美國的參戰,現在的世界格局將會是另外一個模樣。沒有美國人民無私的奉獻,還不知道抗擊法西斯主義的鬥爭的時間會持續多長。
那時的“美援”對世界各國反法西斯鬥爭來說,是雪中送炭,是求之不得的,怎麼能說是霸權呢?
只是二戰後,美國國內右派勢力抬頭,特別是麥卡錫主義在美國國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遏制蘇聯成了美國猖獗一時的主流思想。
從這個時候開始,美國稱霸世界的大戲序幕漸漸拉開了。當然,另外一個演員蘇聯也沒有閒著。東西方兩大集團由此展開了現在人們津津樂道的冷戰。
美國的霸權,美國世界警察的地位是冷戰以後逐漸形成的。沒有了制衡的力量,美國的政客們在美國軍火商,華爾街金融大佬的鼓譟下,仰仗美國高科技的大殺器如航空母艦打擊戰鬥群和美元在世界金融界的霸主地位開始了全世界推銷美國價值觀,美式民主的征程。
美式民主,三權分立,自由平等,多麼有誘惑力! 學習美國的,有成功的例子如日本,韓國,新加坡等等。不過大多數都是以失敗告終。
有沒有國家敢於站出來對美國霸權說“不”呢?有,而且不少。不過最後都是因為和美國抗爭不是在一個等級上,勢單力薄,在不對稱的較量中落得個身敗名裂,死無葬身之地,如薩達姆和卡扎菲。
世界上國家國情不同,歷史文化背景完全不一樣。對美國的態度也不可能一致。況且“零和”遊戲,非黑即白,你死我活對誰都沒有好處。
多行不義必自斃。美國奉行霸權主義,甘當世界警察已經遭到了報應。美國現在是不得已的戰略收縮,同時將國防預算開支提高到了歷史最高水平,這是不是美國最後的瘋狂呢?
閒看秋風999
首先,美國在1776年獨立,到1867年,美國就已經用購買和佔領的方式取的了美國本土和阿拉斯加。所以在美國的崛起路上,購買領土沒有觸犯大國的利益,佔領領土損害墨西哥利益,但墨西哥是小國。
其次,美國沒有挑戰當時的世界霸權英國,而是選擇跟隨英國,這樣美國的崛起就沒有受到英國的壓制。
第三,美國資源豐富。在世界各國拼命搶殖民地大打出手時,美國在專心開發自己本土的資源。
可德國在1871年才由俾斯麥統一,日本在1868年才開始明治維新。也就是美國領土已經擴張完畢,專心開發自己資源時,德、日才開始崛起。
但德日崛起時,世界已經瓜分完畢,而且德日的周圍都是大國,想要崛起,就只能通過戰爭,這和美國購買和脅迫佔領的方式完全不一樣。
二戰後,美國已經是事實上的世界霸主,但美國沒有佔領其他國家領土、屠殺其他國家人民,而且促成了殖民地時代的解體,並維護了世界的和平。
所以德日還在走戰爭搶奪殖民地的老路,而美國是採用馬歇爾計劃促進歐洲經濟的復甦,開創了全球分工、世界和平的發展新方式,自然沒有其他國家反對美國。
上丞工作室
德國和日本的“稱霸”與美國稱霸完全不是一個概念。最明顯的區別就德國和日本發動二戰,通過武力侵略,進行種族屠殺,掠奪資源,佔領他國領土達到其吞併周邊國家乃至整個地區瓜分世界的目的。其手段極端兇殘,是滅絕的,反人類的行為。如果不反對不制止不僅是國家滅亡甚至整個民族都要滅亡。這不是稱霸是一步到位具有毀滅性的統治。我的理解是稱霸未必要統治,但稱霸再往前走就必然是統治。
美國是全球超級大國,他是有實力稱霸全球,但要想統治全球包括他的盟友都不會答應。美國稱霸不單單是以自身的國力為基礎,也聯合其他擁有相同的民主價值觀的西方國家,主要通過灌輸自由、民主、人權等價值觀念,以及以資金、技術等援助方式,先是改變普通民眾的思想最終改造整個國家政權、制度。所以美國的稱霸也有其隱蔽性,當然美國稱霸也不完全以這種和平的模式進行,很多時候也會粗暴干涉甚至以軍事幹預達到其稱霸的目的。“伊拉克戰爭”就是一個例子。“胡蘿蔔加大棒”說是美國外交策略其本質就是稱霸的一種手段。
由於美國在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文化教育等領域具有領先的優勢,這使得美國稱霸得心應手,一呼百應。美國稱霸給世界帶來的影響,有其利也有其弊。由於美國稱霸的目的終究是為美國國家利益服務,因此對世界對其他國家而言肯定是弊大於利。單極格局下不利於全球和平發展。反對美國稱霸的呼聲不是沒有,但在美國主導的世界秩序下,這種聲音或被無視或被忽視。這期間美國媒體及西方國家的媒體扮演了關鍵角色。
二戰中的貢獻為美國奠定了稱霸的資本,而美蘇爭霸也為美國稱霸提供了絕無僅有的契機和環境,在當時那個時代背景下,要麼站在蘇聯陣營,要麼站在美國陣營。表面上還有一些中間立場的國家實則意識上是有傾向性的。隨著蘇聯的解體冷戰結束,不僅讓美國笑到最後而且因為經濟以及制度上的優勢使得原來敵對的國家紛紛投向美國的懷抱,成為忠實於美國的擁躉者,以美國馬首是瞻。也就是說美國稱霸的過程可以看成是水到渠成,順應了當時的國際形勢。到了今天美國明顯膨脹了,其稱霸的勢頭還在往前走,不惜犧牲其盟友的利益,所以當下的美國同歐洲國家的關係,出現了比以往更多的矛盾,且裂痕正在擴大。表現在經貿,歐洲安全防務,“伊朗核問題”等等。應該說現在很多國家已經意識到單極世界的危害性,包括美國盟友在內的國家也在或明或暗地反對美國稱霸。總的來說德國和日本那不是稱霸,那是帶有毀滅性的統治。不像美國在稱霸的過程中至少有一定的積極性和建設性。體現在美蘇爭霸時期。
貝貝和豆豆的視野
美國稱霸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全世界一片哀鴻遍野,只有美國欣欣向榮。為了對抗蘇聯的鋼鐵洪流,美國決議復興資本主義世界,在歐洲推行馬歇爾計劃。在亞洲,美國為阻止紅色勢力蔓延,大力扶持復興日本。
因此,對於歐洲和日本而言,美國在二戰後的扶持之恩是很大的,不然歐洲和日本還會餓死更多人。
二戰後,美國建立和維持了運行至今的國際秩序,作為世界警察,美國的軍事實力和經濟實力都達到了碾壓的水平。世界各國對美國成為霸主的事實,既無爭議,也無實力反對。美國登頂,是實至名歸。唯一有反對意見的,是英國。
英國是兩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但是英國作為當時國際社會秩序的主導者,其所受的損害實際上是最大的,因為原有的世界秩序因為戰爭改變了實力對比。英國無力恢復和維持原有的殖民地體系,其治下的印度、南非等地紛紛獨立。埃及在1956年的革命運動,想要收回蘇伊士運河的主權和收益,英法在蘇伊士運河都有股份,這等於是在斷英法的財路。英國戰後恢復需要資金,法國又剛剛經歷過財政危機,對埃及的要求怒不可遏。於是英國聯合初步恢復元氣的法國和新興的中東小霸以色列發動了第二次中東戰爭。
(蘇伊士運河危機)
這場戰爭的最終結果,美國和蘇聯通過核訛詐,迫使英法默認了美蘇作為主導世界秩序的兩極強權而結束。埃及在這場戰爭中的分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通過埃及事件這個舞臺,向世界昭示了美蘇的登頂以及英法的隱退。相對而言,這種霸權的移交是和平的。
德國和日本,他們都是資本主義世界的後起之秀,都是在1870年左右開始發展,僅僅不到半個世紀,初步武裝起來的德日就開始要求平等的帝國主義權利。雖然發展速度快,但是德日並沒有英法等國幾百年的積累。此外,德國和日本體量小,國內市場狹小,消費力不足,利潤的來源只能來自海外。
在先佔先得的強盜邏輯下,英法比德日多了200多年的時間去建立殖民地市場經濟。德國和日本在經濟發展還沒有發展出來新的與英法競爭的經濟形態,還是西葡荷英法等國開創的軍事佔領、商品傾銷等方式。德國和日本的壟斷資本主義,跟在英法後邊亦步亦趨,在同樣的賽道中,處處受制於英法等國。
比如,在中國市場,這是一片因為列強平衡而誰也無法獨立佔領的市場,日本在華的經濟侵略就受到了來自中國國內民族資本和英法美等國的資本的阻擊。中國的各地軍閥,也有親日派和親英美派。
(日本是島國,幾乎沒有國內市場)
德國的情況比起日本也好不了多少,非洲的殖民地都是乾旱的大草原,除此之外,德國就只有在太平洋上佔了幾個島嶼。這些地方,荒無人煙,缺乏建設,沒有經濟收益。即使這樣,這些島嶼和殖民地也在一戰後也被日本和英法等國奪走了。
德國和日本迫切需要來自殖民地的工業原料和商品傾銷地,但是在舊有的國際秩序中,不存在國際分工的可能,大家都是各自劃拉一塊地自己發展。
於是,德國和日本的壟斷資本極力煽動民粹情緒,藉由國家的道德感驅使民眾為資本火中取栗。民眾得到的是犧牲和榮譽,資本家得到的是市場和利益。
德國和日本瘋狂擴軍備戰,籠罩在國際政治生活中的戰爭陰雲密佈,戰爭已不可避免。英法俄在一戰中聯合絞殺德國,而幾乎世界上所有的國家聯合起來絞殺德國和日本。德日法西斯在舊有的國家發展模式中不斷挑戰英法等國,最終失敗。
美國比起德日兩國,有著無比優越的條件。美國幅員遼闊,資源豐富,國內市場龐大,美國的經濟發展是內生的。1894年美國第一次在GDP總量上超過日不落帝國時,美國GDP中的大部分都被國內的發展建設消化了。美國的東西海岸發展成為了最大的工業基地和市場,使得美國對海外市場的需求不像德日那麼強烈。既然關起門來,自己的日子都可以過的很好,為什麼還要拼死拼活地去和英法打仗呢?這即是美國長期以來盛行光榮孤立的國策的心理基礎。
(美國的發展)
此外,美國在1823年提出的門羅宣言,等於是對歐洲列強亮出了底牌:美洲事物是我的家事,不容外人染指。美國的實力一直在上漲,也讓歐洲國家投鼠忌器。比如,在1898年美國打敗西班牙時,德國人就在附近轉悠,只要美國人一旦撤離,德國人就會認為這是無主土地,立刻佔領。美國人最後留下來了,德國人也只好悻悻而去。
所以,美國涉外競爭很少。在1899年,美國甚至還為了調和資本主義國家間的矛盾,提出了在華“門戶開放”、利益均沾。1919年巴黎和會,美國的浪漫主義總統威爾遜還曾設想過民族自決,後來發現國際聯盟只是英法維護殖民地體系的工具,美國又成了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樣子,超然世外,直到日本偷襲了珍珠港。
所以,並非德日命途多舛,刻意被英法打壓,而是德日兩國的發展勢必要以英法的沒落為代價,這成了不可調和的矛盾。而美國因為自身的條件優越,與英法不存在結構性矛盾,得以猥瑣發育。當英法德日等國打到筋疲力盡,驀然回首,那個一直默不作聲的美國,已經發展成了龐然大物。
國家也是經濟體,不做生意,不賺利潤,國家也難以運轉。所以,後發國家也應避免與原有大國發生經濟上的結構性矛盾。互補式的經濟發展模式,或者新開賽道,在另一個層面競爭,會將競爭的矛盾降到最低。
在這個意義上,“發達國家粉碎機”的外號雖然大快人心,但從發展的角度看,卻是矛盾積累的過程。因此,中國在此階段,需要有強大的軍力保障安全,避免被強行打斷髮展進程,同時需要有新開賽道的創新,降低矛盾,引領新的發展格局,實現和平崛起。
而知而行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為了掙脫凡爾賽合約的束縛,振興凋敝的德國 ,煽動納粹主義,悍然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德日意跟英法俄打得如火如荼,到處生靈塗炭,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戰爭前期,美國坐山觀虎鬥,暗中積蓄力量,明知日本偷襲珍珠港,但還是實行苦肉計,調動起美國人民強烈的參戰意識,待兩大利益集團兩敗俱傷時,宣佈參戰。
所以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付出的代價最低,沒有傷筋動骨。並且通過租賃,銷售武器等手段大發戰爭橫財。所以國力極速提升,睥睨全球。
戰後的美國通過馬歇爾計劃幫助歐洲恢復元氣。扶持日本韓國,遏制蘇聯和中國,感恩戴德的這些國家都成為美國的盟友和鐵桿粉絲。所以美國的霸權地位受到這些小弟的擁戴 取代大英帝國也順理成章。
美國推行美國的普世價值,進行文化侵略,自由平等,博愛,三權分立多麼誘人的蛋糕,全世界趨之若鶩,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觀看當今世界 美國的文化侵略要達到的目的越來越明顯,而這些思想意識的滲透,對侵略國家來說是不可承重之殤。
打著普世價值進行的文化侵略,溫情脈脈,大家欣然接受,哪裡會激烈反抗呢?
美國對世界的侵略不是採取老牌帝國主義國家方式。八國聯軍侵略中國,以及德意日軸心國都採取侵略土地,進行殖民,鎮壓反抗者 扶持傀儡政府等,這些手段觸動利益巨大,肯定引起被侵略國家的激烈反抗,所以當下看,這些明目張膽的侵略都窮途末路,退出了歷史舞臺。
美國則更狡猾和隱蔽,它是採取懷柔政策 在世界各地建立軍事基地,錢職業,遏制敵對勢力 扶持小弟,控制世界秩序,確立其世界霸權地位 ,被其扶持國家都是鐵桿弟兄。
經濟上,美國通過世貿組織,世界銀行,關貿協定等確定美元世界通用貨幣處於絕對霸權地位,全球收稅,一旦受到覬覦和挑釁,航母耀武揚威,頓時風雲密佈,堅決予以打擊。薩達姆,卡扎菲就是例子。
所以,大家看到,美國的侵略不是赤裸裸的,而是披著普世的價值觀,含情脈脈,溫水煮蛙,慢慢達到其戰略迷迭。這種滲透式侵略從美國長遠看,更加隱蔽和恐怖。
國事事大,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一切利益驅使,中國任重道遠,天佑中華!
登山釣水
無可否認美國的價值觀是現代人類文明的一個巨大進步。
美國做為全球唯一的超級大國,也是實實在在的巨無霸!應該說美國稱霸世界的模式同日德那種侵略戰略掠奪殖民的稱霸模式有著根本上的不同。應該說日德的稱霸行為是排他的,在文明上是反人類的,所以他們才會遭到最激烈反抗也不可能稱霸成功!
美國的稱霸模式要溫和理智很多了,美國經常以領導者或組織者的身份把世界各國領導人召集在一起,按美國事先擬好的各種規則條款開會進行討論,最後大家簽字形成生效可執行的條約!而大量的各種條約的簽署和執行,就形成了需要監控和管理的一個秩序了!也就是所謂的世界秩序,而美國理所當然的拿到了這個世界秩序的管理者的權限了。世界警察頭銜一直都是美國人的!而美元的霸權色彩最濃,也充分的體現了其霸權的掠奪性!
美國首先是個移民國家,因此美國對世界種文化的包容性和接納程度都相當高,美國的這種普世觀其實也符合美國的人文價值觀。像美國這種沒有大規模侵佔別國領土,在文明上又能做到互通互融不排他,應該說美國還算一個很溫柔的‘霸霸’!
逐日行者
無論在近代還是古代,一個大國的崛起,必然要受到周邊國家的打壓,所以崛起之路就伴隨著戰爭,取得勝利就稱霸全球,比如大英帝國,如果失敗就會很慘,比如納粹德國。但是美國非常幸運,介入戰爭的時機非常恰當。
一戰時期,美國在兩大集團拼的你死我活的時候宣佈加入協約國集團,直接導致戰爭的天平開始傾斜,奠定了美國工業大國的地位。二戰時期,由於地處北美大陸,美國不用擔心本土被入侵,通過《租借法案》開始大力支援反法西斯同盟國家,大發橫財,而且日本的神助攻,讓美國有了冠冕堂皇的理由出兵歐洲,出兵亞洲,通過解放歐洲大陸,擊敗日本,美國把自己的勢力範圍擴大到了全球。
二戰結束後,由於強大的綜合國力,美國已經成為全球範圍內屈指可數的軍事強國,又率先試爆成功原子彈這一大殺器,而歐洲老牌帝國此時都是奄奄一息,根本無力阻止美國的霸權。
可以說,美國的崛起,日本和德國幫了大忙,幫著把其他強國拉下了水,幫著美國大兵把足跡踏遍了全球。
毒刺劍客
第二次世界大戰發動的背景是自1929年全球經濟危機以來,資本主義國家普遍陷入經濟大蕭條,各國都急於尋找出路。德國、日本作為世界列強,它們選擇了法西斯主義道路。它們發動世界大戰的目的是擴展自身生存空間,並試圖挑戰全球霸主地位。戰爭的失敗是必然的,一是邪惡的法西斯主義必然遭到全世界人民的強烈抵抗;二是其經濟實力不足以撼動世界霸權。
美國在二戰後成為一支全球力量,是全球兩個超級大國之一。在當時,其稱霸世界沒有重蹈德、日覆轍,甚至沒有遭到太多的反對,原因很複雜,下面淺談幾個方面。
1、戰後經濟實力無比強大
二戰後歐洲百廢待興,經濟崩潰,社會創傷亟需醫治。而美國作為戰勝國,遠離二戰主戰場,國內社會經濟沒有受到重創,從而使其國民經濟體系得以保全。不但如此,在二戰期間,美國通過租借法案向盟國提供經濟軍事援助,獲得巨大利益。
通過租借法案向英國、蘇聯、法國等盟國提供的大量物資,一部分免費提供,但大多數需要戰後償還。二戰後,英法蘇聯等戰勝國千瘡百孔,還要償還美國的鉅額債務。可以說,美國通過租借法案不但沒有在戰爭中收到重大損失,相反,它發了一筆橫財。當然,不可否認租借法案對二戰勝利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的作用。
隨著復興和發展,美國在二戰結束後的十多年裡,其GDP在全球佔比不斷攀升,至1960年,美國GDP在全球總量的佔比達到驚人的40%,包括蘇聯在內,沒有一個國家或國家聯盟能夠與之抗衡。
馬歇爾計劃相關協議簽署
2、馬歇爾計劃既援助歐洲又控制歐洲
1947年開始的四個財年,為了儘快幫助戰後歐洲回覆經濟,美國實施了“歐洲復興計劃”(因該計劃由時任國務卿馬歇爾將軍提出,因此又成為馬歇爾計劃)。馬歇爾計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對被戰爭破壞的西歐各國進行經濟援助、協助重建的計劃,對歐洲國家的發展和世界政治格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馬歇爾計劃的實施,使得歐洲資本主義陣營國家經濟迅速回升,並進入高速增長期。同時,馬歇爾計劃的政治後果,是那些接受援助的國家不得不在政治上依附美國,更無力反對美國的全球霸權。馬歇爾計劃成為後來北約建立和冷戰局面形成的歷史前提之一。
3、歐洲對蘇聯的恐懼
西方社會對沙俄、以及其繼承者蘇聯的恐懼幾乎與生俱來,尤其是蘇聯時期。二戰時期,蘇聯對全球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起著關鍵作用,國際影響力不言而喻。二戰後,蘇聯在被自己解放的歐洲土地上建立起社.會主.義陣營,建立華約組織以對抗以美國為首的北約。
作為兩大陣營對抗前沿的中西歐國家,尤其懼怕蘇聯勢力對他們的滲透,因此更加緊密與美國抱團。
華沙條約組織會議
4、美國開放的國際戰略
美國謀求全球霸權的政策,與英國、法國、西班牙等幾個前全球霸權國家有很大不同。它不追求掠奪殖民地,而是通過開放的政策,與英法諸強抗衡。
美國並不像英法那熱衷擴張自己的殖民地範圍,從而直接掠奪殖民地資源,奴役殖民地人民。相反,它以強大的軍事經濟實力為後盾,強調自由開放的國際貿易和自由的國際金融體系,同時,不斷插手別國事務,扶持親美政府,已達到控制這些地區的目的。相比較英法而言,美國的霸權主義路線顯得溫和許多,也不容易產生劇烈的對抗。
當然,美國是戰後發動戰爭最多的國家,它發動戰爭的目的,是鞏固其在全球政治、軍事、經濟霸主地位,同時恫嚇那些尚未與之發生戰爭的國家。此時的美國,已經成為全球霸權,牢牢掌握全球話語權,沒有任何國家或者國家聯盟能夠撼動它的全球地位。
天闕867
美國稱霸之所以沒有像德國和日本一樣遭到其他國家的群起而攻之,主要是因為美式霸權的性質與德國和日本追求的霸權極為不同。美式霸權建立過程相比德國和日本有更少的侵略性,也不以領土佔有為目的。眾所周知,德國和日本在二戰謀求霸權期間,都實施了慘絕人倫的大屠殺,這讓二者成為世界公敵。
自從第二次工業革命以來,美國經濟憑藉其技術優勢和資源稟賦迅速崛起,在19世紀末就超越英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伴隨著經濟崛起,美國向外擴張的野心也開始膨脹。比如美國把拉美國家霸佔為自己的後院,佔領了墨西哥的240萬平方公里領土,通過美西戰爭控制了菲律賓。因為歐洲內鬥,歐洲列強對美國的這種行為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是美國的幸運之處。此後美國參加了一戰和二戰,與當時的世界老大英國結為親密盟友。美國確實為打敗德日法西斯做出了巨大貢獻。二戰後,大英帝國分崩離析,日薄西山,而美國則順勢崛起。由於其在二戰中的巨大貢獻,美式霸權在西方國家眼中有較大的合法性,這使得美國在西方世界一呼百應,使得其與蘇聯的冷戰大對抗中佔有壓倒性優勢。
此外,美式霸權的一大特色是美國通過建立一系列國際機制讓美國霸權制度化,因而更具有合法性和穩定性。除了聯合國,美國還主導組建了關貿總協定(WTO的前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把美國的經濟霸權和政治霸權予以制度化和合法化。通過建立北約和組建全球聯盟體系,美國又把其軍事霸權制度化和合法化。這使得美國霸權得以長期穩定,避免了像德日一樣被其他國家群起而攻之的命運。
睿恪煦
美國成為全球霸主的過程中,一度也曾受到英國的排擠,但總體過程比較順利。這與美國獨特的地理環境,發展方式和歷史機遇都有關聯的。
美國與德國和日本相比,最大的優勢在於地理位置優越,國土面積廣闊
美國處於新大陸,自從美國獨立之後,除了與墨西哥有過幾場實力懸殊的戰爭之外,在整個西半球,再沒有哪個國家能夠與美國抗衡。而德國、日本位於歐亞大陸傳統範圍之中,諸強環伺。德國和日本想要稱霸,就必然會觸碰到其他大國的勢力範圍和利益,與其他大國發生戰爭和衝突,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
美國通過購買領土、戰爭等方式很快成為地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大國。90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使得美國有著非常大的發展空間,即使是現在的美國,仍然有很大的國內空間可以開發。而德國和日本領土面積狹小,想要擴張,勢必會受到傳統大國的打壓。
美國與德國和日本,採取了不同的稱霸方式
德國和日本在稱霸的過程中,奉行著傳統的搶奪領土的稱霸方式。獲得一個國家的領土,就必須徹底打倒一個國家,自然也會受到該國的拼死抵抗。
而美國的全球爭霸並不以搶奪領土為目的,而是提高對某個國家或某個大洲的控制力為目的。美國雖然也搶佔了一些領土,但是這些領土普遍很小,但地理位置極其重要,大多是位於全球重要航道或地緣政治的關鍵節點上。美國的這種稱霸方式,又被稱之為軍事基地帝國主義。美國佔領的領土少,有些還是以租借等方式騙取的,自然受到的反對、反抗也就會小得多。
美國稱霸的機遇非常好
美國的崛起與德國的統一和崛起,時間線重疊。正是因為德國在歐洲迅速崛起,與大英帝國爆發了激烈的衝突,才讓美國撿了便宜。
英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就元氣大傷。時間剛過去20年,德國又再次武裝起來,與英國爆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經過兩次世界大戰,德國固然是老本盡失,英國也是一敗塗地。而此時美國優越的地理環境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在戰爭之初,美國隔海觀望,大發戰爭橫財;戰爭後期,又越洋參戰,搶奪勝利果實。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這對英國自身已經難保,別說阻擋美國成為全球霸主了。
美國能夠避開舊時霸主和昔日強國的鋒芒,集蓄力量,廣積糧、緩稱王,時機成熟,一躍而上。美國成功上位的經歷,十分值得學習和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