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點」事業單位改革怎麼改?中央編辦副主任今天刊文,涉及3000多萬人!

「视点」事业单位改革怎么改?中央编办副主任今天刊文,涉及3000多万人!

事業單位改革,是最近這些年的熱門話題。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對推進事業單位改革進一步作出全面部署。

今天,《人民日報》第七版刊登中央編辦副主任牛佔華的署名文章,專門談及事業單位改革究竟怎麼改。今天就和大家一起看看,他是怎麼說的。

「视点」事业单位改革怎么改?中央编办副主任今天刊文,涉及3000多万人!

▍今天《人民日報》的相關文章

為什麼要進行事業單位改革

事業單位的現狀:我國有事業單位110多萬個、從業人員3000多萬人,集中了我國2/3以上的專業技術人才,廣泛分佈在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各個領域。

已經完成的任務:在全國範圍內完成了事業單位清理規範和分類,根據不同事業單位特點實施分類管理和改革,推進政事分開、事企分開、強化公益屬性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

仍存在的問題:我國公益服務發展仍然不平衡不充分,事業單位定位不準、職能不清、效率不高等。

改革要守住的底線:財政供養人員只減不增。

改革的近期目標:結合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立足當前、著眼長遠,解決制約事業單位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在關鍵領域和重點環節取得更大突破。

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怎麼改?

《決定》這麼說:全面推進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改革,理順政事關係,實現政事分開,不再設立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

目前存在的問題:事業單位定位在公益服務,如果承擔行政職能,勢必成為“二政府”,造成政事職責邊界模糊、行政職能體外循環,降低行政效能,提高制度成本,加重企業和群眾負擔,與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要求不相符合。

《決定》確定的方向:通過改革將事業單位承擔的行政職能迴歸行政機關,實現政事分開,避免政出多門,有利於政府提高行政效能,更好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生態環境保護等職責。

具體準備這麼改:黨中央將對地方機構改革作出部署。中央和地方各級所屬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改革都要納入機構改革,統籌推進、同步實施。

兩條原則:把握政事分開這條主線,進一步理順機關與事業單位的關係,實現行政職能迴歸行政機構;堅持能轉職能的不轉機構,確需轉機構的要綜合設置,完善職能配置,提高行政效能。

從事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改革,怎麼改?

它們是哪些機構:這些單位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建立起來的,大多是賓館、招待所、諮詢中心等競爭性領域的機構,戴著事業單位的“帽子”開展經營活動。

「视点」事业单位改革怎么改?中央编办副主任今天刊文,涉及3000多万人!

存在的問題:普遍存在管理體制不順、競爭意識不強、運行機制不活、經濟效益不高的問題。

具體怎麼改:嚴格按照事企分開的原則,將其真正轉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平等競爭、自我發展的市場主體,激發內生髮展動力,增強市場競爭力,提高國有資本運營效率。

公益類事業單位,怎麼改?

重要性:公益類是事業單位的大頭,是改革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

這類單位,有兩小類:面向社會提供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主要為機關提供支持保障的事業單位。

各自怎麼改的原則:面向社會提供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理順同主管部門的關係,逐步推進管辦分離,強化公益屬性,破除逐利機制;主要為機關提供支持保障的事業單位,優化職能和人員結構,同機關統籌管理。

面向社會提供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怎麼改?

一是去行政化,逐步推進管辦分離。著力構建新型政事關係,將行業管理職責和事業單位舉辦職責相對分離,行業部門重在抓好規劃、政策和行業監管,減少對具體事業單位的微觀管理和不當干預,落實事業單位自主權;事業單位重在強化自身管理能力,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滿足人民群眾的服務需求。

二是去營利性,強化公益屬性。公益屬性是事業單位的本質屬性,公益服務是事業單位的主要任務,無論怎麼改都要回歸本位。除黨中央、國務院賦予特殊職能的以外,政府舉辦的公益性事業單位要禁止投資辦企業,禁止開展競爭性經營活動,同時完善財政、人事、收入分配等各項政策,使其真正迴歸本業。

為機關提供支持保障的事業單位怎麼改?

改革的重點是明確功能定位,逐步壓縮規模,實行嚴格管理。

要規範運行行為,明確與黨政機關的邊界,不得以機關名義面向社會實施公共事務管理;明確與市場的邊界,禁止開展經營活動和有償中介服務,不能以政府的影響力參與或干預市場競爭;

明確與面向社會提供公益服務事業單位的邊界,只承擔為機關提供支持保障的職能。通過改革逐步整合機構、精簡編制、形成精幹高效的隊伍,與機關統籌管理,實行更加嚴格的機構編制控制,嚴格規範職能,並逐步建立完善與其相適應的人事管理、財政支持等政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