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淺濃淡總相宜:南京博物院藏清宮文物集萃

南京博物院藏品有42萬件之多,作為民國時期國立中央博物院的傳承者,收藏有約20餘萬件的清代宮廷舊藏。這些文物大部分是原陳設於清代宮廷或行宮,是清代皇帝后妃生前使用或者把玩過的,當是清代政治文化、宮廷生活的縮影,有著重要的歷史、文化和學術價值。

清雍正青花釉裡紅花卉紋如意耳葫蘆瓶

深淺濃淡總相宜:南京博物院藏清宮文物集萃

清雍正 青花釉裡紅花卉紋如意耳葫蘆瓶

該青花釉裡紅葫蘆瓶,高23.5、口徑5、足徑10釐米,斂口,上圓腹部與下圓肩部置一對綬帶耳,寓意“福祿壽”。白釉均勻潤澤,瓶身上下圓體皆繪釉裡紅與青花的纏枝西番蓮紋,中腰繪纏枝靈芝紋,脛部為蓮瓣紋。此器器形圓融規整,釉裡紅髮色純正、呈色穩定,青花顏色翠藍、線條清晰,花卉繪製細膩流暢而不失穩健,運筆飄逸有致。葫蘆瓶上紅色花卉與藍色枝葉紋飾交相輝映,色彩豔麗,深淺濃淡既相互補充,又和諧統一。

葫蘆瓶整體在青紅兩色巧妙結合下,顯得分外嬌嬈,令人賞心悅目,是青花釉裡紅器中當之無愧的精品。底部圈足內青花雙圈“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書款,為雍正官窯器。充分表明雍正期間,官窯燒製青花釉裡紅已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清乾隆雕漆山水人物紋漆盒

深淺濃淡總相宜:南京博物院藏清宮文物集萃

清乾隆 雕漆山水人物紋漆盒

該漆盒高25、腹徑42釐米,體形碩大,厚木胎,採用的是斜雕的工藝手法,是雕漆盒中的重器。漆盒整體呈葵瓣形,分蓋和身兩部分,上下同大。雕漆層光潔潤細,紋飾刻工精緻、自然細膩,是漆器工藝中雕漆的代表作之一。此盒蓋面髹漆多達100多層,雕工精細、刻紋細密,製成長達二、三年,對工藝要求極高。蓋面雕山水人物圖,亭臺樓閣,長廊相連;另有百餘人物穿行其間,構成了一幅融融樂樂的遊園圖畫。四壁波濤洶湧,立龍、行龍各九條,刻劃生動,呼之欲出。蓋面上方刻“大清乾隆年制”印款。由於漆層厚,雕刻的圖案層次分明,生動飽滿,且尤為精細。

深淺濃淡總相宜:南京博物院藏清宮文物集萃

史料記載,雕漆始於唐代,至少有1400餘年歷史,其興於宋、元,盛於明、清。在明清兩朝還是皇家宮廷工藝器物,歷來具有崇高的社會地位和藝術價值。在乾隆年間,由於皇帝本人喜愛雕漆製品,使得雕漆生產在乾隆時期出現了空前的繁榮局面。該件器物充分展現出乾隆時期宮廷雕漆工藝富麗華貴的特點,同時也顯示了當時雕漆製作的高超工藝及優雅風格。

清乾隆芙蓉石帶蓋香爐

深淺濃淡總相宜:南京博物院藏清宮文物集萃

清乾隆 芙蓉石帶蓋香爐

芙蓉石螭耳蓋爐高17、口徑14.9釐米,器形端莊大方,琢制精工,色澤亮麗,純淨無瑕,粉紅色中透出晶瑩。是清乾隆時代同類工藝品的精品。芙蓉石是水晶的一種,硬度為7級,一般為粉紅色,因其色澤豔麗如芙蓉花而得名,也叫紅水晶、玫瑰水晶等。將它琢磨成寶石時,按一定方向琢磨成弧面,可見清晰的六射星光,所以也叫“星光芙蓉石”,是較珍貴的品種。

我國古代對芙蓉石的使用多為藥用,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有詳細記載,清代也用來琢制工藝品。芙蓉石產於岩脈中,在我國和美國、巴西、斯里蘭卡等國家均有出產,其中斯里蘭卡多出產星光芙蓉石。這件芙蓉石香爐原料就是斯里蘭卡進貢給乾隆皇帝的貢品,經宮廷造辦處的藝匠精雕細琢而成。

芙蓉石螭耳蓋爐材質色澤佳、透明度高,為“星光芙蓉石”中的上品。

清乾隆粉彩百鹿紋牛首尊

深淺濃淡總相宜:南京博物院藏清宮文物集萃

清乾隆 粉彩百鹿紋牛首尊

此粉彩百鹿紋牛首尊高45.3、口徑16.3、底徑24.4、腹深42.6釐米,紋飾精美,將廣闊的山水濃縮於形器之上,百鹿尊狹窄的肩頸處,遠處山峰的描繪呈現了一幅放大的透視山水畫,是清乾隆早期為宮廷製作的最為華美的裝飾瓷器之一,可看作是宮廷特殊等級和身份的象徵。

鹿是吉祥、美麗、健康的象徵,與“祿”諧音,有著非常吉祥的寓意,早在戰國時期就有青銅臥鹿,往後歷代的瓷器上也有很多鹿紋。

清代尤其偏愛吉祥紋飾,鹿紋被廣泛採用,這種瓷器深得乾隆皇帝喜愛。這件粉彩百鹿紋尊上,描繪了大大小小的各色鹿棲息于山石林間,悠然自得的神態讓人無限嚮往,既反映了自然界的和諧美好,又把鹿美好吉祥的人文含義推到了極致。

將之稱為“牛首尊”或“牛頭尊”,是因為腹上斂下垂,夔耳,倒置器身若牛頭。該器型始見於清康熙,至乾隆朝盛行,多以青綠山林為景,繪十鹿或百鹿奔跑、穿行於山林之中,故亦稱“百鹿尊”。“百鹿”與“百祿”同音,主題紋飾極具吉祥含義,描繪了一幅理想化的帝王狩獵場景。

清同治大婚用瓷

深淺濃淡總相宜:南京博物院藏清宮文物集萃

清同治 大婚用瓷

這是一組同治皇帝大婚用的瓷器。據載清代皇帝中登基後大婚的僅有順治、康熙、同治、光緒四位皇帝。皇帝大婚需要的物品繁多,瓷器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項,並且是嚴格按典例製作的,器物的標準、數量大體相同。同治皇帝大婚瓷做工精緻,釉色瑰麗,紋飾考究,充滿喜慶吉祥寓意,具有鮮明的藝術特徵,堪稱清代瓷器的代表作。

同治大婚用瓷是由景德鎮御窯廠燒製的,有著自身鮮明的特點。同治大婚典禮用瓷由三部分構成,即大婚婚禮用瓷、皇后大妝奩用瓷和“燕喜同和”款瓷器。其中為皇后專門燒造的妝奩用瓷,以及專門燒造的婚禮宴飲用瓷,都是較為罕見的。同治大婚用瓷主要以日用器為主,器類有碗、杯、盤、碟、渣鬥、勺、盒、燈等物。如同實物所見,這類瓷器大部分都是粉彩,釉色以紅地、黃地為多,此外還有綠色、墨色和藕色等,圖案有喜鵲梅花、卐字、壽字、雙喜字、金喜字、雙喜百蝶、紅蝠、福壽字和萬壽無疆等。無論釉色、器形如何,其最重要特徵就是,都飾以雙“喜”字、署“燕喜同和”款。

清光緒大雅齋湖綠地黑白彩花鳥紋缸

深淺濃淡總相宜:南京博物院藏清宮文物集萃

清光緒 大雅齋湖綠地黑白彩花鳥紋缸

黑白彩花鳥紋缸,高44.5、口徑42.3、底徑39釐米,在湖綠地上以黑線勾花,紋飾題材為喜鵲展翅於菊花、秋葵花叢之上。整體淡墨彩繪,畫風細柔,胎釉精細,圖案精巧,頗有新意。此花缸用於養荷花與金魚,僅生產了2件。器物上自左至右橫書“大雅齋”3字楷書,其右為“天地一家春”盤龍篆書印文。瓷器上鈐印“大雅齋”是慈禧的私人堂款,而“天地一家春”則是圓明園內的一處建築名稱,因此大雅齋瓷器被看做慈禧太后的專用瓷。

大雅齋款瓷器燒造於光緒元年至二年,系景德鎮官窯為皇宮進貢的瓷器。大雅齋瓷幾乎都是粉彩品種,多以黃色、湖綠色為地;紋樣多用寓意吉祥的花鳥紋,造型多見高足盤、花盆、水仙盆、蓋碗等。

光緒時期,我國陶瓷業進入了一個相對繁榮時期。“大雅齋”瓷器不僅代表了那個時代的宮廷風尚,也展現了慈禧個人的審美追求和取向。儘管晚清瓷器製作日顯式微,唯大雅齋款瓷器能夠做到紋飾構圖滿密,工筆細膩,精細豔麗,尤為突出,彰顯了其特殊地位。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