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廢塑料政策有喜有憂看再生顆粒進口新動態

自2017年推出“禁廢令”之後,99%以上的廢碎料被拒之國門。與此同時,國內不間斷的環保督查與“回頭看”行動,目前大批量小作坊已被叫停,可以說國內再生塑料的整個供應格局已經發生大變革。政策頻繁更迭後,國內市場需求的缺口如何填補?伴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國外設廠,或參與國外貿易,進口再生顆粒或將成為再生資源進口主力軍。

國外廢塑料政策有喜有憂看再生顆粒進口新動態

然而,由於國外不同品類的顆粒出口到中國存在優惠政策,部分企業利用再生顆粒無統一標準的空檔,虛報、瞞報產品種類,亦或者貨櫃中存在夾在、不統一的情況。針對種種違規行為,2018年海關對進口固廢仍然實行嚴格審查,今年對“洋垃圾”走私已經開展了3輪高密度的集中打擊,查獲廢礦渣、廢五金等走私廢物21.7萬噸,查證走私廢塑料、廢五金、廢礦渣93.31萬噸。在日前開展的第三輪“藍天2018”專項行動中,在上海海關查扣廢塑料1468噸,青島海關376噸,黃埔海關366噸。

目前我國對進口再生塑料的顆粒沒有明確的禁止,但亦未有明確通關操作條文,近日國內各口岸嚴查進口顆粒,使得港口集裝箱批量滯留、退運。目前海關對“洋垃圾”開展嚴密的正面堵截各個通關口岸政策略有差異。上週,青島港

對進口再生粒子嚴查,清關率降低,並且只要查驗的再生粒子都需要做固廢鑑定,一個樣品涉及費用在一萬元左右,大幅增加企業成本。大連港對再生顆粒亦是單單必檢,通關效率明顯下降。廈門、深圳海關只要符合“三個一致”要求的大部份再生顆粒仍可正常通關。

國外廢塑料政策有喜有憂看再生顆粒進口新動態

另外,歐美日大量廢碎料被中國拒接後轉至東南亞國家,從而導致該地區港口集裝箱嚴重滯港。首先看越南,近期廢塑料、廢紙貨櫃突增,出現嚴重塞港情況,並且堵塞仍在加劇,貨物延誤非常嚴重。泰國、馬來西亞方面,相繼發佈海關新規,將從嚴把控廢塑料進口批文的審核,管控廢塑料的進口。

唯一利好的是,近日馬來西亞新政府總理表示,政府將兌現廢除消費稅的競選承諾,並將把多收的稅款退還商家,決定從2018年6月1日起取消6%的商品和服務稅。取消GST將有利於聚合物市場的發展,對貿易活動將是利好。廢塑料進出口企業應及時關注相關政策規定,避免遭受損失。在國外政策日益趨緊的現象下,

進貿通供應鏈提醒相關企業謹慎考察。

國外廢塑料政策有喜有憂看再生顆粒進口新動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