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在敘利亞成功後,美俄在中東將會出現“戰略均勢”嗎?

青年視紀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俄羅斯和美國在敘利亞的鬥法中顯然是俄羅斯略勝一籌!證明這一點最直觀的感受是:俄羅斯保住了美國一心想要推翻的阿薩德政權。並且幫助阿薩德在敘利亞逐漸鞏固了自己的勢力。

這樣一來,俄羅斯算是達成了自己在中東的初級戰略目標:立足敘利亞!但要達成題主所言的美俄中東"戰略均勢",對於俄羅斯而言只能說是道阻且長。而且,美國並沒有表示要放棄敘利亞、放棄推翻阿薩德,反政府武裝和庫爾德人依然接受著來自華盛頓的支持和資助。

另一方面,俄羅斯雖然通過積極打擊伊斯蘭國的行動來樹立更加正面的形象,並與以色列、土耳其、沙特、伊朗等國的關係有所突破,但歸根結底大部分都只是一些"場面話"。在這幾個國家中,除了伊朗外哪一個不是美國的小夥伴?

以色列自不必多說,堅定的美利堅擁躉!沙特和土耳其兩國則都懷揣做中東一哥的春秋大夢,如此就必須得到美國的支持,靠現在的俄羅斯無異於"指屁吹燈"。

再看伊朗,前任內賈德樹立起來的反美形象雖然換來了"中東硬漢"的美譽,但接踵而至的制裁也是讓伊朗應接不暇!哈梅內伊很清楚信仰再虔誠,沒有牛奶和麵包的支撐也不行!於是換上了相較溫和的魯哈尼!可誰知稍有緩和的美伊關係被特朗普點了穴:退出伊核協議!

雖然近期伊朗發佈種種威脅言論:準備重啟20%的鈾濃縮活動!其真正目的是什麼?無非就是不想讓伊核協議變成廢紙!可以色列拉著美國就不想給伊朗喘息之機。此時俄羅斯該如何選邊站?進退兩難,甚至在某些細節上可以發現俄羅斯有點傾向於以色列。

所以說,如今俄羅斯雖然在敘利亞有所進展,但相比在中東根基深厚的美國並無太大優勢,戰略均勢的局面還很遙遠!而且在另一邊,北約東擴的步伐也越來越靠近俄羅斯,整個地區的戰略大形態依然掌握在美國的手裡!特朗普:這位才是真愛

我是軍武最前哨!


軍武最前哨

如果敘利亞政府最終取得勝利,與庫爾德武裝達成和解,那麼俄羅斯無疑就是在中東站穩了腳跟。從現在的局勢上來看,成功的幾率還是比較高的。

如果俄羅斯主導的敘利亞問題得以成功解決,那麼美國就得撤出敘利亞。俄羅斯在中東的影響力就會更進一步,美國的影響力下降也是必然的。但是兩國在中東會出現“戰略均勢”嗎?

這個問題有意思,儒道之主認為:短時間內不會出現這種戰略均勢,至少十幾、二十幾年不會出現這種情況。時間再長點,也只是有可能出現這種情況。美國在敘利亞問題上的失敗,不是美國的實力下降了,也不是俄羅斯的實力上升到了與美國平起平坐的地步了,而是地區大國影響了敘利亞的局勢。比如:土耳其、伊朗。



俄羅斯之所以能夠一舉就解決了巴沙爾的最大難題,離不開伊朗的幫忙——超過8萬多人的武裝。美國之所以失敗的這麼快,土耳其這個盟友也沒少出力——阿夫林的庫爾德武裝就是讓土耳其打跑的。當然了,還有伊拉克的什葉派武裝、黎巴嫩真主黨等的支持,這些也是不能忽視的。

短期內俄羅斯與美國在中東還無法達成“戰略均勢”:第一,俄羅斯在中東地區的軍事存在相比美國還差的遠。這個就不用細說了,美國在中東周邊的基地數量、駐軍人數、裝備數量都是俄羅斯在二、三十年內也追不上的。那需要的是大筆的投資,很遺憾,俄羅斯就缺錢。目前只有敘利亞的塔爾圖斯港、赫邁米姆空軍基地。



第二,俄羅斯在中東的影響力也差的遠。美國在中東經營了這麼多年,也不曾完全控制中東,可見中東地區局勢的複雜:宗教衝突、領土爭端、反政府武裝、恐怖組織等等,只要和衝突相關的東西,在中東都能找的到。俄羅斯不過就是最近幾年在中東的影響力提高了,這影響力比美國可就差遠了:俄羅斯出兵敘利亞的時候,還有其它國家的媒體稱要防著俄軍入侵。

第三,美國在中東有以色列、沙特、埃及、約旦等盟友的支持,俄羅斯只有敘利亞、伊朗(伊朗還達不到盟友級別),基礎還不夠牢固。至於土耳其?美、俄都在拉攏,到底能站在誰那邊,現在還很難說。即便是站在俄羅斯這邊,也不能排除其臨陣倒戈,“牆頭草”這外號,可不是沒有原因的。況且,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的野心也不小,能否甘願當這個“小弟”,實在是難說。



第四,俄羅斯的經濟也很難維持一個與美國保持“戰略均勢”的駐外大規模軍事存在。經濟始終是困擾俄羅斯的大問題,沒錢,什麼事都難做,國際上更是如此。美國為了獲得中東地區國家的支持,一邊賣武器賺錢,一邊又為這些小弟提供經濟援助,比如以色列一年就幾十億美元,埃及也沒少撈好處。單憑軍事力量,有些問題是解決不了的:總不能見一個不服的就打一個吧?那隻能是自取滅亡。

第五,在中東,美國代表的不僅僅是美國自己的利益,更有西方國家的利益,俄羅斯在中東的影響力太大的話,無疑會影響它們的利益。俄羅斯如果想要控制世界油價,歐盟第一個就反對:俄羅斯依賴能源出口,歐盟卻全靠進口。一個買,一個賣,矛盾天生就存在:俄羅斯是恨不得油價再翻兩倍,歐盟是巴不得油價再砍去一半。



綜合來看,俄羅斯短期內是不會與美國形成戰略均勢的。


儒道之主

在這裡:先分析未來敘利亞局勢發展趨勢,而後再談論美俄中東影響力。

先上張圖,然後分析:

1.敘利亞局勢走向:在德拉被收復之前,敘政府控制視力範圍內,除了敘西北部、伊德利卜地區之外,基本上清剿完畢。

而下一步的重點就是:幼發拉底河沿線的富油區,這是敘利亞重建必須資金來源。

2.土耳其成為關鍵因素,畢竟土耳其現在在西北部地區動作頻頻:給阿夫林地區發放身份證,還可參加土總統大選投票,同時將阿夫林歸屬土耳其南部省份,並任命了阿夫林相關官員,儼然將阿夫林及周邊看做土耳其的管轄領地了。

土耳其之所以如此“冒進”,實在是因為美國和俄羅斯都想拉攏土耳其到自己的陣營。

這種博弈,將會隨著俄羅斯主導的敘利亞戰局推進,而愈來愈明顯:或許曼比季的庫爾德人會被移防到幼發拉底河以東地區,曼比季成為土耳其與美國共管的地區。

3.庫爾德人現在控制的範圍內,沿著幼發拉底河富油區,基本上都在控制之內,代爾祖爾好不易有油田在敘政府控制,但上週讓美聯軍直接導彈摧毀了!

(1)美國的邏輯就是:如果我沒有控制,就直接摧毀油田設施,讓你敘利亞恢復生產都要費勁很多。

(2)話說回來:敘境內的庫爾德人其實不是天生跟敘政府巴沙爾“有仇”,甚至在消滅極端組織過程中,庫爾德武裝與敘政府並肩作戰,共同打擊消滅極端組織。

(3)而美國對於庫爾德人的關係,可以說是:拉攏——拋棄——再拉攏的過程。當極端組織開始興風作浪後,美國認為庫爾德人武裝戰鬥力不行,果斷放棄轉身給極端組織資金支持;當極端組織被打散後,美國又轉身支持庫爾德人武裝,並且在今年還讓庫爾德人武裝的政黨改名為“敘利亞未來黨”。

(4)綜上所述:俄羅斯有足夠的空間和理由,跟庫爾德人武裝進行談判,拉庫爾德人入局,共同組建敘利亞聯合政府。

4.如果俄羅斯能夠說服庫爾德人武裝,則瞬間敘利亞政府控制區與庫爾德人控制區連成一片,而敘北部成為土耳其夜思夢想都想做的:建設一個安全緩衝區。

對於這樣的走勢,美國及其“聯邦”以色列和沙特肯定是不樂意的,必然會有動作,但在美國地面部隊不敢進入的情況下,無論如何都無法左右局勢的發展,況且美軍的特種兵僅僅只有2000多人,根本無法對俄敘聯軍形成威脅。

5.敘利亞戰局的掌控,將會對於美俄在中東的影響力進行互換:俄羅斯在拉攏土耳其的基礎上,形成俄羅斯主導的聯盟(伊朗+伊拉克+敘利亞+土耳其+俄羅斯,伊拉克政壇將會形成中立的局面,但依然是什葉派主導),從而對中東地區形成包圍,而美國在中東僅剩以色列和沙特。而沙特的戰鬥力太差,以色列又跟俄羅斯有特殊關係,這些都成為俄羅斯與美國在中東形成抗衡均勢的因素。

5.或許,俄羅斯掌控敘利亞戰局後,也門就成為另一個戰場,而巴以衝突是美國最擔心的,特朗普現在估計很著急:誰能夠代替庫爾德人成為美國代理人?以色列因為巴以衝突根本無法分身,沙特宮廷內鬥無法帶領聯軍進入敘政府,庫爾德人?美國心裡清楚,隨著切斷對敘西北部庫爾德人財政支持,庫爾德人到底心理估計有看法。

6.隨著美國對伊朗的制裁,未來的伊朗必然會挑動每個人的眼球,而起核風險的增加,反而會讓俄羅斯有更大的縱橫捭闔主動權。


英武

目前的敘利亞戰場,已經被敘利亞和俄羅斯基本掌握,整體上已經算是三分天下,除了俄敘解放了大部分領土,還有土耳其佔領著的敘利亞北部的阿芙林地區,和美國佔領的曼比季地區。這些地方目前來說俄羅斯和敘利亞都暫時不可收回的土地。


雖說戰場上的態勢對俄羅斯來說很有利,敘利亞戰場上只剩下一些零星的反政府武裝分子,不能對敘利亞局勢產生過大的影響。但是還遠沒有達到俄羅斯與美國在中東地區“勢均力敵”的態勢。我們分析一下。

俄羅斯只是剛剛達到自己的中東目的而已,本身俄羅斯在敘利亞就剩下了唯一的海外海軍基地——塔爾圖斯軍港,和T4空軍基地。在敘利亞危機的時候幾乎俄羅斯都要失去了這裡的控制權。而如今經過艱苦的作戰,終於贏取了這裡的安寧和穩定。


俄美中東地區軍事基地對比圖

同時俄羅斯也保證了巴沙爾政權的穩定。得以讓巴沙爾在敘利亞繼續維持自己的統治。即使如果以後進行政治談判,巴沙爾依然擁有很大的政治權利。這也是俄羅斯保護盟友的重要體現。可以說,俄羅斯的基本政治目的已經達到,但是目前來說還無法將美國勢力趕出敘利亞。


中東地區的態勢,對美國似乎並不是十分有利。敘利亞政局上已經是俄羅斯和敘利亞伊朗掌握著主流。以色列的偷襲也不能從根本上改變這樣的趨勢。再加上伊朗這個中東地區固有的反美頭羊,伊拉克的什葉派領袖薩德爾19日選舉上臺,再鏈接黎巴嫩,就形成了一條長長的反美地帶,這也是美國不想見到的。這似乎顯現著美國中東政策的失敗。
但是美國依然是大大影響著中東地區的進程。

美國在中東地區似乎在敘利亞戰場上有些失利,但是美國卻佔領著敘利亞的石油重地曼比季,這是敘利亞的財富之地。敘利亞很難奪回。


淡然longjiangjiaoyou

1.在軍事上,俄羅斯無法取得與美國的“戰略均勢”。即使敘利亞巴沙爾政權取得了勝利,也僅僅意味著俄羅斯的塔爾圖斯海軍基地與赫邁米姆空軍基地在中東紮下了根。但美國在中東的軍事基地更多,在阿富汗、科威特、巴林、伊拉克、卡塔爾、吉布提、阿聯酋、約旦、沙特等十幾個中東國家,軍事基地多達數十個,軍隊總數量超過4萬人。所以,在軍事上,俄羅斯無法取得與美國的“戰略均勢”。

美國阿瑞坎營軍事基地

2.在政治上,俄羅斯也無法取得與美國的“戰略均勢”。美國在中東的盟友有沙特、以色、約旦、科威特、卡塔爾、阿聯酋等國家。除了伊朗和敘利亞以外,其他國家都與美國關係更近。經過“阿拉伯之春”,俄羅斯在中東只剩下伊朗與敘利亞兩個盟友。至於土耳其,呵呵呵,美國和俄羅斯都不會把土耳其作為盟友。所以,美國在中東的政治影響力遠遠超過俄羅斯,根本無法形成“戰略均勢”。

3.在經濟上,俄羅斯自顧不暇,美國卻大量援助。2017年,俄羅斯經濟總量只有1.469萬億美元,排行世界12位,支撐敘利亞戰場已經是力不從心,盟友伊朗和敘利亞經濟也是步履維艱。反觀美國,在中東可謂是大把賺錢、大把啥錢。對於沙特等海灣石油富國,美國賣武器賺錢;對於約旦等國給予援助。

所以,敘利亞戰場的勝利只能夠讓俄羅斯在中東站穩腳跟,無法與美國達成“戰略均勢”!


美國觀察室

可以達到均勢,不過這個均勢不是因為俄羅斯在敘利亞的作為,而是特朗普作的。



中東最大勢力其實是美國,以埃及、以色列、沙特為核心,構建一片親美勢力。在伊拉克戰爭、反恐戰爭後,美國實質佔領了伊拉克和阿富汗,此時的美國在中東勢力達到巔峰。



但是美國由於戰線拉的太長,軍費開支過大,直接08年的次貸危機。鑑於此,美軍在擊斃本拉登後,逐漸準備從中東泥潭中撤退。但是,isis的異軍突起,打亂了美軍的節奏。美軍作為世界頭號強國,無論在道義上還是實力上,都應該去打擊isis的反人類罪行。但是,美軍不願意再陷入泥潭,所以對isis的打擊始終是打輔助,武裝伊拉克國防軍和庫爾德武裝與isis死磕,派遣空軍空襲,不願意派陸軍去作戰。



至於俄羅斯,在蘇聯時期,在中東的存在也不是秩序主導者。在數次中東戰爭中,蘇聯對埃及等伊斯蘭國家的支援都有限。目的是通過伊斯蘭國家的搗亂,讓美國的戰略中心始終釘在中東,以便於蘇聯對東歐地區的消化。故蘇聯的中東戰略定位是牽制。



在俄羅斯時期,由於國力衰減太厲害,在中東僅剩下敘利亞一個戰略支點。在敘利亞內戰開啟時,美國支持的敘利亞反對派幾乎以吹古拉朽之勢攻擊阿薩德政權,同時期的isis又四面出擊,巴沙爾政權有滅亡的危險。如果巴沙爾政權滅亡,那麼俄羅斯在中東就沒有任何戰略支點,在油價等方面會喪失任何討價還價的權力。

俄羅斯GDP示意圖,可見敘利亞危機時俄羅斯GDP衰退嚴重。

同時若美軍勢力推進至敘利亞,則什葉派之弧三去其二,伊朗將獨木難支,勢必會倒戈。伊朗一旦倒戈,則俄羅斯的中亞腹部就像懸著一把隨時可能插向自己的刀。所以巴沙爾政權的倒臺,會給俄羅斯帶來難以承受的連鎖反應,故俄羅斯不顧國力衰減也要去支援巴沙爾政權。



可以說,俄羅斯就算是守住敘利亞,也只是止損,而不是戰略優勢,更達不到戰略均勢的目的。但是,在特朗普上臺後,作為一個成功的商人,勢必要榨取中東盟友口袋的每一個金幣。



所以我們看到沙特對美國的大筆買賣。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這對於穆斯林勢力是一次極大的挑釁。撕毀伊核協定,勢必讓伊朗會重新審視美伊關係。

而伊拉克近期大選,反美領導人上臺,則什葉派之弧有可能重現



在特朗普的所做所為影響下,美國的中東盟友會離心離德,而特朗普的戰略收縮會導致美國在中東影響力的下降。俄羅斯的止損,和特朗普的作為,讓美俄兩國暫時在中東達到戰略均勢。

不得不吐槽,美國國內認為特朗普統俄,可能是真的。。。。


鍾離采薇

這個問題並不準確,雖然俄羅斯自從出兵敘利亞以來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收益,但美國的收益更大。現在還遠遠談不上“俄羅斯在中東取得了全面的勝利”,在中東的牌局結束前,俄羅斯到底能拿到多少收益還是個未知數。


中東亂局中俄羅斯取得了收益,但美國的收益更大

關於俄羅斯的收益我在此前的文章中已經分析過:穩住了中東的戰略支點,轉移了克里米亞的戰略壓力,付出了較小的軍事和外交成本。但美國的收益更大:付出比俄羅斯更小的成本,在敘利亞這個原先前蘇聯和俄羅斯的戰略支點打入了一個鍥子,保持了軍事存在,消耗了伊朗和俄羅斯的國力;扶植新的一股勢力庫爾德人的崛起

成為制約中東四國的一個重要籌碼。


俄羅斯在中東的收益並沒有打破原來的美俄中東戰略格局,仍然是美強俄弱

俄羅斯和以色列、土耳其和沙特關係的所謂“突破”更是有限:以色列和沙特原來和俄羅斯的關係就一般,現在也好不到哪裡去;土耳其麼,由於埃爾多安的個人私利是成了“半路情人”但極不可靠,美國稍一示意,就乖乖地站了回去,上次美國空襲敘利亞的表現就是個例子;伊朗麼,本來就是俄羅斯的盟友,視美國為敵人,只能站到俄羅斯這一邊。

從美國來看,它在中東地區從沙特、卡塔爾、伊拉克、巴林到土耳其乃至現在的敘利亞有著眾多的軍事基地,背後就是遜尼派國家的眾多盟友,還有以色列這樣的鐵桿盟國,無論是軍事上還是外交上,打起仗來有人出錢、有人出槍。


美國在中東地區是一個面上的優勢,而俄羅斯則只能保住伊朗和敘利亞這兩個傳統的支點,就是在敘利亞也只能默認美國的軍事存在,

如果說保住了傳統的地盤(而且已經縮水)也算成功的話,那這種所謂的“成功”並沒有改變美強俄弱的中東戰略格局。況且,敘利亞的牌局還沒有結束:幾年前誰能想到阿薩德能夠逆轉,現在怎麼就能肯定反對派不會翻盤?


大笨蛋6703

這個成功要看怎麼成功,如果美國徹底被趕出敘利亞,俄土伊聯盟達成實質同盟關係,伊拉克、黎巴嫩、敘利亞、伊朗陸路貫通了什葉派之弧,再加上土耳其和俄羅斯,這就真正的形成了中東能夠同美國中東聯盟相對峙局面。


只是敘利亞俄羅斯佔優只能說俄羅斯守住裡一道大門,中東整體被動的局面沒有改變。美軍基地在中東密佈各國,主要分佈於土耳其、沙特阿拉伯、巴林、阿曼、埃及、肯尼亞、以色列等國,軍事基地密佈中東,海陸空配備齊全,導彈、防禦系統、戰機、軍艦、甚至核武器應有盡有,在中東有著絕對的掌控能力,對俄羅斯有著壓倒性優勢。

俄羅斯僅在敘利亞有一處軍港與兩處空軍基地,一處空軍基地還經常被騷擾和炮擊,安全不能得到完全保障。俄羅斯在中東的存在感比美國低了很多,整體局勢根本無法同美國相比。如果把中東比作一個大戰場的話,俄羅斯也只是剛佔領了一個橋頭堡(敘利亞)而已,距離對整個戰場的爭奪還差之千里。關注留言,查看更多!


有可能,但美國不會坐以待斃!


其實在前蘇聯解體前,中東地區的大部分國家伊朗、敘利亞、埃及等等,都是前蘇聯的盟友。
圖注:圖中紅色地區
均為前蘇聯/俄羅斯盟友國家。

但在前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對中東地區的援助力不從心,俄羅斯對中東地區的影響力開始逐步下降,直到普京上臺後,俄羅斯開始從新審視地緣政策和新國際關係,尤其克里米亞危機後,西方開始對俄羅斯實施的制裁,讓俄羅斯一直苦於尋找一個地緣政治的突破口,所以敘利亞內戰爆發後,俄羅斯迅速應敘利亞巴沙爾政權的要求,開始進駐敘利亞打擊IS與反對派武裝,以從新確立俄羅斯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



但作為在中東地區,目前最大的幕後推手,美國又怎麼會輕易就讓俄羅斯的影響力,在中東地區重新崛起呢?


其實目前來說,在中東地區與俄羅斯關係較近的還是前蘇聯時期,那些世俗的什葉派穆斯林國家,主要的就是伊朗和敘利亞,其中伊朗可以說是目前俄羅斯在中東地區最強力的“盟友”。

一方面伊朗是敘利亞巴沙爾政權的支持者,一方面又是黎巴嫩真主黨武裝的主要的“武器供應商”,同時又是胡賽武裝的“金主”。

可以說伊朗在中東,是美國、以色列、沙特等王權遜尼派穆斯林國家共同的“敵人”


所以美國特朗普對伊朗的非常直接,就是撕毀“核協議”,經濟上制裁伊朗,再利用以色列武力上打擊伊朗,在一勞永逸的解決“伊朗問題”的同時,也能切斷俄羅斯在中東地區的一條“手臂”
圖注:此前以色列襲擊敘利亞“伊朗”
武器庫的現場。

不僅如此,在新聞宣傳上,也鼓吹“伊朗、敘利亞巴沙爾政權、黎巴嫩真主黨為什葉派聯盟”,意圖幕後攪亂中東政局,並宣揚俄羅斯對伊朗的軍事支持。


圖注:此前,宣稱被伊朗用俄羅斯所提供的“薩姆3”
防空導彈系統擊落的,以色列F16I現場。

讓國際誰會對俄羅斯在中東地區的軍事行動,產生不良反應,間接影響俄羅斯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

所以總的來看,中東地區的國際關係目前還是錯綜複雜的,大國博弈的較量還遠未結束。


天真小科普

俄羅斯與美國不在一個平臺上,不是一個檔次的兩個國家,是無法讓戰略均衡的,就算敘利亞領土成為俄羅斯的,也不及美國在中東的鐵桿盟友以色列,因為敘利亞人不一定聽俄羅斯人的話,是很難管理的,再加上目前俄羅斯的經濟受西方強國的制裁,非常吃緊,越與美國對抗,越沒有好下場,所以俄羅斯在中東的戰略對他們來說根本沒有什麼好大的利益,只是俄羅斯愛管閒事,自以為是,好強和好戰是俄羅斯人的特性,這樣的性格是沒有好下場的,會見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