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養母到重慶路商圈發放尋親單 又去了多家醫院尋找線索

荷蘭養母到重慶路商圈發放尋親單 又去了多家醫院尋找線索
荷蘭養母到重慶路商圈發放尋親單 又去了多家醫院尋找線索

Lydia到吉林省婦幼保健院尋找線索

■新聞回放 2006年3月28日,剛出生一個多月的常時輝在長春市北安路實驗幼兒園和市疾病控制中心中間的衚衕內被發現。男孩身邊遺留的字條顯示其出生日期為2006年2月25日,他左手有先天缺陷,隨後他被福利院收養。2008年,常時輝被一對荷蘭夫婦帶到了荷蘭阿姆斯特丹一個小村莊生活。2015年,這對夫婦第一次帶著常時輝來到中國,開啟了尋根之旅。今年4月10日,本報刊登了荷蘭養父母為中國養子尋親的故事,眾多網友被感動。

5月19日,Lydia和朋友Anita從荷蘭來到長春,Lydia此行的目的只有一個,希望能幫養子常時輝找到親生父母,讓孩子不留遺憾。

繼續在重慶路商圈發尋親單 5月23日上午,Lydia來到重慶路商圈,她默默地發放著尋親單。始終面帶微笑的她對接過尋親單的行人點頭致謝,對擺手拒收的行人也不“糾纏”,禮貌善待著所有擦肩而過的陌生人。Lydia希望這種隨機式的發放能夠給她帶來偶然的驚喜,不一會Lydia手裡的一沓尋親單就發完了。

有市民被Lydia的行為所感動,“她收養中國的孩子我就很感動了,竟然還會幫著找親生父母,真的太意外了,很敬佩。”一位年長的男性長者豎起大拇指稱讚道。

除了發放尋親單,Lydia還去相關公安部門放飛了“希望”,她提交了一份常時輝的DNA樣本,祈願能夠匹配到常時輝親生父母的信息。此外Lydia還想找到當年發現孩子被遺棄的兩位市民(胡某與張某),她希望能夠取得一些突破性線索,“也希望媒體幫我找一下這兩個人,我想知道當時的一些情況。”

好感 感受到長春人的熱情友好 問起Lydia對長春的印象,她回想起10年前第一次來長春見到常時輝時的情景,“我來長春三次,每次印象都不一樣,第一次我把全部心思都投入到辦理領養手續上,沒太在意周遭環境與文化生活。”第二次Lydia一家三口開啟尋根之旅,多吃多看的旅途上,他們感受到一座城市的底蘊與變化。“這一次對我來說印象更不同了,去了很多單位,得到很多人的幫助,感受到很多人的熱情友好。”Lydia說。

回到荷蘭後,Lydia打算告訴孩子一些收到的信息和事情的進展,她想告訴常時輝:“媽媽盡力了,一直在努力。”Lydia表示,無論是否找到孩子的親生父母,她和孩子都會平靜地接受。至於下次何時再次來長春,Lydia也做好了打算,“三四年後,我們一家三口還會再次來到這裡的。”

母子愛好愛吃壽司愛不同的顏色 “在荷蘭不太講究星座這一說。”雙子座的Lydia和雙魚座的常時輝最愛的食物都是壽司,藍色是Lydia的最愛,而正值少年的常時輝喜歡旭日般蓬勃的紅色,和大多數中國孩子一樣,他喜歡那個穿著牛仔揹帶褲的小黃人,連自己的專屬筷子都有喜愛的卡通元素。在體育運動方面,Lydia愛看足球和速度滑冰的競技項目,而常時輝是個實踐小能手,網球、雜技是他的強項,坐在酒店圓桌區的Lydia提起兒子兩眼放光。

摯友 敬佩Lydia的行動 Anita是Lydia多年的摯友,在Anita眼中,Lydia友好熱情,有趣幽默,熱心助人。Lydia的家庭讓Anita更是毫不吝嗇讚美之詞,“他們一家人關係和睦,相親相愛,互相分享幸福快樂。”Anita親眼見證了常時輝從小到大的成長與蛻變,“他很小的時候很害羞又充滿好奇,但只要跟他相處熟了,就會感受到他的隨性,他很喜歡交朋友。”對於Lydia的“執著行事”,Anita更是發自肺腑地支持,“她在幫孩子尋根,我知道整個過程沒有那麼順暢,還遭遇了些挫折,但Lydia的行動很讓人敬佩。”

“導遊+翻譯”理解她的做法 盡力幫她

“我是2018年年初認識的Lydia,她是我2016年認識的另一個領養家庭介紹的。”Lydia的長春之行多虧了申永茂這個熱心的“導遊+翻譯”,在這份有償工作服務裡,申永茂經常超時服務,“Lydia的執著很讓我感動,我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幫她,發動身邊的朋友幫助她。”申永茂能夠理解Lydia的做法,“孩子確實需要一個答案,他會好奇自己生在哪裡,父母是誰。”

申永茂操著一口流利的英語同國際友人交談著,對他來說,英語不僅僅是一門語言溝通的工具,說英語還讓他感到快樂。如今55歲的他接受起新鮮事物十分輕鬆,“中西文化的確存在差異,但我希望大家能夠看兩種文化的共性通行,對差異更多的是理解與包容。”

荷蘭養父母幫中國養子尋親 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