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州農村常見的這傢伙堪稱國寶 曾改變世界歷史

有一種動物堪稱中國的國寶,雖然我們未曾這樣稱呼它,但它可以說是一種改變了世界歷史的動物。

化州農村常見的這傢伙堪稱國寶 曾改變世界歷史

正是因為有了這種動物,我們的祖先才創造出一種讓整個世界驚歎、珍視的產品。這種產品奠定了西方世界對於中國最初的想象和嚮往,也開創了東方與西方文明互聯互通的歷史。這個動物就是——蠶 。

化州農村常見的這傢伙堪稱國寶 曾改變世界歷史

小小的一條蠶,成就了偉大的絲綢之路,成就了中華文明的象徵。看上去如此弱小的蠶,竟然“吐”出了一條艱難得匪夷所思(荒漠、高山橫亙其間),把遙遙相隔的漢帝國與羅馬帝國連接起來,並深刻地影響了人類文明進程的路。

化州農村常見的這傢伙堪稱國寶 曾改變世界歷史

因為我是農村人,小時候讀書時印象最深的就是小學課本里北宋文學家張俞的一首詩:

《蠶婦》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化州農村常見的這傢伙堪稱國寶 曾改變世界歷史

現在可不同了,種桑養蠶成了農戶的主要經濟收入。蠶桑是化州市主要經濟作物之一,合江鎮和那務鎮是化州市蠶桑種植重點區,目前種植面積超過6萬畝,年產繭量接近10噸。

2018年初,茂名市人民政府與省絲綢紡織集團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探索共建化州合江絲綢小鎮,根據合江鎮產業發展、建設合江縣域副中心發展區的需要將以絲綢產業園的建設為突破口,打造合江絲綢特色小鎮,唱響地方特色品牌。

化州農村常見的這傢伙堪稱國寶 曾改變世界歷史

化州農村常見的這傢伙堪稱國寶 曾改變世界歷史

化州農村常見的這傢伙堪稱國寶 曾改變世界歷史

(攝影 陳勝)

桑蠶種殖戶根據自家桑葉種植量,一年可養數次蠶,春季、秋季分早秋和晚秋均可養蠶。一個蠶期大約需要三個月左右。雖然養蠶只要二十多天,但是制種、清洗等工作都需要時日,不得掉以輕心。養蠶的時候,農戶是很辛苦的,不僅每天要喂6到8次桑葉,還要給蠶室消毒、清洗蠶具,忙這忙那。

化州農村常見的這傢伙堪稱國寶 曾改變世界歷史

養蠶的日子對於孩子們是漫長的,因為養蠶場所有防病消毒的制度,閒雜人等都不能靠近蠶室,蠶寶寶最怕有病菌侵擾。這時候我們就不能到處去捉迷藏了,以至於偷偷地溜進去時也要小心謹慎,生怕被大人看到嚴厲地訓斥一頓。

化州農村常見的這傢伙堪稱國寶 曾改變世界歷史

化州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桑樹生長期較長。腦海裡一望無際的蠶桑地是童年美味零食的起源地。桑葚還未發紫的時候,小夥伴們便已經鑽進蠶桑地裡採摘了,皮膚被毛毛蟲刺痛過,衣服曾被果汁染上顏色,卻還是一如既往地鍾情於此,不知吃掉了多少桑葚兒,這是對那個年代最生動的回憶。如今同學聚會,每次的話題還都會扯上蠶桑地。

化州農村常見的這傢伙堪稱國寶 曾改變世界歷史

懷念從前

是因為已告別了太久

距離那種無憂無慮的時光越遠

越開始懷念起那簡單的歲月

你種過桑養過蠶嗎

成就絲綢之路

成就中華文明

開創了東方與西方文明互聯互通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