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同:自己那塊地還荒著,就別老議論別人的收成了

小時候,隔壁鄰居叔叔突然給家裡買了一輛小車,大家都很羨慕,天天圍著看,鄰居叔叔也很熱情的招呼小孩們上去坐著,然後帶著大家兜幾圈。

沒過多久,就沒有小孩再去坐他的車了,包括我。因為我們聽其他人說這位叔叔的車是通過倒賣煤炭掙來的。

倒賣煤炭?!那時“倒賣”這個詞和“投機倒把”沒什麼區別。哦,原來那輛小車那麼髒,和煤炭一樣髒。

這件事情只是成長當中一件很小的事,後來我就忘記了。

再後來,讀書了,班上有個同學成績很好,每天放學都去打球,每次考試前同學問他複習了沒?他都說沒複習。可是成績一出來,又是班上數一數二。

有些同學就對此很有意見:他真的很雞賊,每次都說自己沒有複習,假裝玩,晚上回去之後一定非常辛苦吧。說多了,好像這位同學真的挺雞賊的,就好像一句俗語:說好一起到白頭,你卻偷偷焗了油。

也就是最近,在聽到更多諸如此類事情的時候,我突然想起了開頭的兩件事。

買小車的叔叔不偷不搶,靠著自己的努力找到了機會,為了賺取差價,他要借錢進煤,承擔賣不出去的風險,他要花錢租大貨車,他要自己當司機開幾天幾夜,要談判賣煤,要學習鑑別煤的品質,要每天都在高壓之下工作,然後才能把錢攢起來,買上一輛小車。

而外界一句“倒賣”的評價,就抹煞了他所有的努力。

讀書時那個成績好的同學也一樣。那時我也覺得大家說得挺對的,他肯定偷偷複習了,假裝一副輕鬆的樣子。

而現在想起來,我覺得挺汗顏的,憑什麼人家非得複習才能考得好,學得好的人自然考得好,只有學渣才要靠複習才能順利過關吧。

因為我們做不到那樣,所以我們輕易就覺得所有人都應該和自己一樣,以此否定別人。

這些年,類似的事情有增無減,但凡一個人突然好了起來,似乎很少會聽到別人說為什麼他會好起來,很少討論對方成功的原因,反而過多的討論:還不是有人幫他。

還不是他運氣好。

她不就是認識那個誰誰誰嗎?

她只不過是利用了人們的膚淺。

喜歡她作品的人都是三四五線。

他的受眾都是小孩。

……

好像這麼說了之後,大家都能心滿意足的找到認同感,覺得對方並沒有他們自己以為的那麼好,反而找到這些不足之後,背後議論的每個人人生便有了昇華。

在我自己的成長過程中,無論做到何種程度,總會聽到別人的議論:他不就那樣嘛,low爆了。

聽到這樣的評價,心裡肯定會不舒服。

但,後來想明白了,如果對方說得對,那我就改。如果對方說錯了,那我也不必糾結,因為我知道他們錯了。

於是,無論對方評價怎樣,對我都不會有影響。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生下來,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塊地。

當有人從自己的地裡開墾出糧食,開墾出花朵,開墾出財富,我們墊著腳看一眼,別去說花反正會謝,財富肯定不值錢,連糧食也容易腐爛。可能更應該做的是學習他們的開墾方法和技能。

只要不偷不搶不犯罪,抬頭看天是未來,低頭看地是人生。

不用眼紅別人,這個世界大得很,別人靠著努力挖出來的東西本來就是他們那一塊地裡的,而不是你的。

多低頭看看自己腳下的土地吧,屬於你的那一塊還等著你去開荒呢。

往期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