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慢點,爸媽會永遠支持你

孩子,你慢點,爸媽會永遠支持你

自我認同

當幼兒十八個月大,你會發現,他的行為表現截然不同以往,他開始有自我的意識,開始對你說「不」,你發現他的獨佔性變強了,他有時粘你粘得很緊,但下一刻鐘,他可能又跑得不見人影,百喚不回。

在本書的這個單元,我們將告訴你如何協助孩子發展自我意識——讓他認清自己是獨立的個體;當孩子建立自我意識的過程中,他將經歷與父母疏離的憂慮、在「獨斷」與「獨立」間徘徊的困惑,和適當的社交表達等問題,這些成長中的難題,都有待父母陪著孩子一一去克服。

在孩子建立自我意識的過程中,他開始明辨你我的差異,並認清自己的能力及可能的作為;在同時,你也必須教導孩子——尊重他人的財物。

最後,當孩子開始有反抗的行為,和你唱反調,或開始顯露出固執的行為時,父母應以諒解代替苛責,協助、支持孩子克服建立自我時期的種種挑戰,幫助他建立一個明辨是非、尊重他人且獨立自信的人格。

孩子,你慢點,爸媽會永遠支持你

※疏離的憂慮⊙

幼兒的行為

你發現蹣跚學步的寶寶大了不少,但有時他粘人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他不願讓你有一刻離開,只要你走出他的視線,他馬上大叫大鬧。不論你到哪裡或做什麼事,他都寸步不離地跟著。

有時,前一刻鐘你才跟他說好讓他自己玩玩具,但你前腳才離開,他馬上大聲尖叫,過來緊緊抱著你的腿,說什麼也不讓你走了。

孩子,你慢點,爸媽會永遠支持你

⊙幼兒的想法與感覺

媽媽對我好極了,她餵我吃奶、陪我玩,有時還抱我、親我,讓我覺得好快樂;我也長大了 !現在我會走路了,可以不用一直讓大人抱,有時我會走離媽媽的身邊,去看看其他的東西,可是,當我發現媽媽不在身邊時,我會大哭大叫,因為我害怕,擔心自己找不到她。

媽媽離開我讓我很恐慌,如果是我自己走離媽咪的,我會覺得好點,但如果媽媽沒留在我走離她的原地,我回來會看不到她,於是我擔心;她到底在哪裡呢?為什麼不見了?我的恐懼感又升起了------我大聲尖叫,如果媽媽出現了,我要緊緊抱著她,再也不讓她離開我的視線。

如果能一直聽到媽咪的聲音,我會覺得好點,我可以循著聲音去找她,然後一直跟著她,再也不讓她離開我半步。

孩子,你慢點,爸媽會永遠支持你

⊙這有什麼意義

當孩子再襁褓期時,他從不會感覺到自己是一個獨立於母親之外的個體,他覺得自己和媽媽的手、媽媽的臂膀及胸膛是共生的,他幾乎不會離開過媽媽溫暖的胸懷和那熟悉的味道。對嬰兒而言,他和母親是一體的。

當孩子漸漸長大,他的視線裡除了你,也多了一些其他陌生人,他知道你是最值得信賴、最懂得照顧他的人;在充分的信賴感已建立的前提下,孩子開始探索陌生的世界,他將離開你,但一次他只願做一點點嘗試。

當孩子跨出走離你的第一步,那是一種健康的象徵,證明他對原來的環境有足夠的信心和安全感,並開始認知你和他的差距,於是他冒險地踏出一步。

孩子開始瞭解,沒有你,他還是可以去任何自己想去的地方。這種認知令他興奮,也令他害怕;他想獨自嘗試去探索新世界,就肢體而言,好像行得通,但事實上,他無法脫離在精神上對大人的依賴。

於是,他走出去,但他無法忍受你脫離他的視線之外,所以,他又走回來,如果你未在原地等候,那將造成他的另一種恐慌,於是,他 聲尖叫。

從孩子的觀點來看,你們之間軀體的分離,如果能由他採取主動,他會覺得安心多了,畢竟他還保留了選擇「不」(分離)的權利,這種感覺對他來說是種保障。

所以,對兩歲的孩子而言,若想讓他不粘人,最好是父母先採取「固守崗位」政策,當他有了信心,知道父母會隨侍身側,他將更主動地追尋獨立的自我,並建立更完整的自我意識。

孩子,你慢點,爸媽會永遠支持你

⊙你應該做的事

給孩子永遠的情感支持

當孩子嘗試踏出離開你的第一步時,給他肯定與支持,告訴他:「儘管去!這屋子裡都是安全的,而媽媽也一直就在旁邊陪著你。」

如果孩子 步不前,或離開不久又馬上回來,安慰他:「沒關係!你可以一直在媽媽身邊,來,手給你牽著。」

給孩子離開你的權利

讓孩子享有離開或留著的主動權,讓孩子自己覺得怎麼做。這種自主權將有助於其獨立人格及責任感的培養。

訂下一些規矩

遲早,你會對孩子不斷「抱大腿」的動作感到厭倦,這時,你可以給孩子一些選擇:「我必須離開一會兒,你要坐在這張高椅上嗎?這樣你可以一直都看得到我,或者,你要自己玩一會兒積木?兩種方式,媽媽都不會離你很遠。」當你給孩子選擇權時,他也得到了掌控自我的權利,如此,他較可能去展現自己理性、成熟的一面。如果這招不管用,孩子依然吵鬧不休,當你必須要離開時,你還是得離開,這時,你可將孩子放在嬰兒車內, 行離去,但儘量將孩子擁在看得到或聽得到你的地方,態度堅定,但不要太嚴厲,亦不要責備孩子。

當事情處理好,你再回到身邊時,溫和地告訴孩子:「看!媽媽不是回來了嗎?媽媽只是必須離開一下子而已,現在媽媽又回來陪你了。」

孩子,你慢點,爸媽會永遠支持你

訓練孩子適應暫時地分別

在這個時期的小孩很不原意見到你的離去,但有時你又不得不走。當你必須離開時,請以堅定穩健的步伐離去,勿 疑徘徊,告訴孩子:「媽媽必須出去處理一些事情,阿姨會過來陪你,別忘了告訴阿姨―――在冰箱。再見!媽媽很快就回來。」然後迅速掉頭離去。

兩歲孩子的哭聲的確驚天動地,也頗讓人不忍,但若你能加快離去的腳步,就也能縮短他嚎哭的時間;而你的速去速回,可幫助他熟悉這種模式,認清雖然你不會離開,但你一定會回來的事實,減少他惟恐失去你的不安感。

◆即使孩子看不到你,儘量讓他聽得見你

特別是有時你只是去上個廁所或洗澡,而孩子當場就在浴室門外嚎啕大哭了起來;這時,你可繼續和他說話,告訴你正在進行的動作,這種方式通常能滿足兩歲孩子,使他安心。

孩子,你慢點,爸媽會永遠支持你

⊙你不應該做的事

◆別摒拒孩子

有些父母無法處理自己面對孩子離去時的情緒,因此會說出一些意氣用事的話語,如:「好!現在你不需要媽媽了,走,跑遠去,別再回來。」

即使你真的這麼想,別對孩子這麼說。有這種感覺的父母,通常是自己有過不愉快的童年經驗,在還未準備好獨立時就被強迫獨立,因此,又將此種受傷的情感轉移到下一代身上。

當你將此種憤恨的情緒發洩在下一代身上時,你不會變得更快樂;但如果你能克服自己童年的陰影,給孩子健康而自在的成長空間,你將會為自己感到驕傲。

孩子,你慢點,爸媽會永遠支持你

別過分保護孩子

當父母過分粘著孩子時,你是在製造孩子獨立成長的障礙;對孩子過分的保護,將傳達給孩子一個錯誤的信息:別亂走,只有媽媽身邊才安全,其他地方都是危險的。

種種阻嚇語,諸如:「小心!你會受傷。」或「過來,媽媽保護你。」這種言詞造成了孩子對外界不必要的恐懼,而養成其長大後事事萎縮的習慣。

別用言詞恫嚇孩子,讓他自在地去 ,如果環境中真有危險,以行為幫孩子撤去危險物,而不要用言語恐嚇他。

別做出強制拉回孩子的動作

當孩子往外走或往外爬時,別從後面拉住他,甚或拉回他,這種動作即使只是逗著孩子玩,都會使他產生挫折感,孩子無法理解這只是遊戲而已,相反地,他會將之解釋為父母反制他離開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