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汽車2018經銷商百強榜能看到什麼

從中國汽車2018經銷商百強榜能看到什麼

這也從側面見證了中國汽車行業強勁的生命力,促進銷量不斷提升的同時,服務能力在不斷的提升,而經銷商數據的變化,帶來的更多的是關於對車行業未來發展的思考。從這些亮眼的數據中,我們能發現點兒什麼?

從中國汽車2018經銷商百強榜能看到什麼

馬太效應在汽車經銷商之中明顯

從規模上看,按照營業規模來看,千億級以上經銷商廣匯獨佔鰲頭,僅此一席;500-1000億之間的經銷商達到6家;100億到500億規模則為38家;50億以下的經銷商規模很相當大,但是相比去年的規模在明顯減少。百強經銷商的總體營收規模超過了1.6萬億,總收入持續放大,同比增長近9.5%;2017年的百強集團4S店網點總數達到6267家,同比增長為4.2%,在這兩年汽車低迷的行情下,這樣的增幅不算大,但是收入相比較,可以發現單店的營收增速是比較快的。可以隱隱約約的發現,現在經銷商們更看重的是發展有銷售質量的4S店,提高單店營收成為重點,而不是過去那種一味的追求規模覆蓋的野蠻生長。

同時,從榜單的明顯能夠看出來,經銷商們兩極分化比較嚴重,比如第一名和第100名營業額相差了50多倍,500億以上的經銷商就那麼幾家,而更多的是數十億級別的,這樣就更加存在以大吃小的可能,整合併購還會不時的上演。

從中國汽車2018經銷商百強榜能看到什麼

在所有銷量當中,大概80%的銷量和收入都被百億級以上的經銷商集團拿走。可知行業資源相當集中,馬太效應比較明顯,強者恆強,現在行業當中已經出現行業寡頭的趨勢。但是放大了看,其實在任何一個行業都是如此,激烈的市場競爭之後,資源都是向著少數行業寡頭集中,這也正好體現了上述的行業沉澱和專業度帶來的經濟效益。

在行業整合加速的情況下,集團化的經銷商做大做強之後,留給單體經銷商的生存空間和機會越來越小,本來汽車行業4S店的成本就高,動則幾百上千萬,庫存壓力大,抗風險的能力也不強,加之集團化經銷商的擠壓,生存的狀況並不樂觀。

從中國汽車2018經銷商百強榜能看到什麼

從賣車到買服務 經銷商也要轉型

百強經銷商汽車銷售的貢獻巨大,根據數據顯示,他們去年整車銷售數據達到847.9萬輛,同比增長7.5%。其中二手車佔到98萬輛,新車銷量佔到全國乘用車佔比的30%,增速超過全國4.3% 1.4個百分點。這說明啥?經銷商作為汽車的核心渠道,其地位不可撼動,還是要實體店走量為主要措施,主要專業的素養和行業的沉澱。

雖說經銷商對整車銷售的貢獻很大,然而事實上在業務結構方面,對已經賣出去汽車的進行售後服務而帶來的收益更大,以百強經銷商為例,他們的汽車後市場營業規模仍保持增長態勢,收入佔營業總收入的比例提升至19.9%。注意,佔比是在提升的,換句話說就是4S店內做二手車、售後、衍生業務的收入往往例如可觀。而這裡可看出,經銷商們現在如果再把自己看成是單純的銷售公司,那未免是非常狹隘的理解,提供綜合服務的汽車服務商更加符合他們身份的定位,二手車、金融、衍生服務等已經成為重要的業務結構。從實在的數據反饋出來就是,2017年度非新車毛利佔比持續提升至71.5%。其中金融與保險業務毛利佔比也在持續提高,達20.6%。這就很好理解為什麼諸多汽車廠家都會推出自己的廠家金融的原因所在。

從中國汽車2018經銷商百強榜能看到什麼

豪車品牌最賺錢

作為百強經銷商,這些大經商手中的品牌自然眾多,在最能盈利的品牌中,奔馳奪得桂冠,前五名中的後面四名分別是雷克薩斯、林肯、保時捷以及勞斯萊斯,BBA中的奧迪和寶馬則排在第七位和第八位,可見最能盈利的品牌全是一二線豪車品牌,很遺憾沒有看到中國品牌,可見中國品牌雖然是在崛起之中,想要正真做到品牌溢價、提升盈利能力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用心做好品牌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