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四大忠義劍:寧死不降之劍,一把項羽爺爺劍,一把險斬陳友諒

忠義劍,忠義之士之劍也。忠義,是指忠心和義氣,為中國古人追求的“道”。自古以來,忠義之士不勝枚舉,他們的佩劍,便是忠義劍。下面介紹四把忠義劍,忠君報國,寧死不降,一把項羽爺爺劍,一把險斬陳友諒,一把與大宋共存亡。

古代四大忠義劍:寧死不降之劍,一把項羽爺爺劍,一把險斬陳友諒

項燕——楚鐵劍。項燕是戰國末年楚國將領,他用的劍是一把楚鐵劍。楚國鐵劍在春秋鐵劍中屬上品,鍛造工藝精良,劍刃鋒利無比。如今出土的楚鐵劍,品相好的很多。項燕是項羽的爺爺,王翦率傾秦之兵六十萬攻楚時,項燕率傾楚之兵迎戰,兩軍相持日久,項燕錯誤估計形勢,主動撤軍,王翦伺機掩殺,楚軍猝不及防,結果大敗,項燕忠於楚國,寧死不降,自刎而死。(圖為出土楚鐵劍)

古代四大忠義劍:寧死不降之劍,一把項羽爺爺劍,一把險斬陳友諒

章邯——秦鐵劍。章邯是秦末名將,他的佩劍是秦鐵劍。這種劍出土很少,形制與秦青銅劍相同,長三尺二寸。秦朝末年,章邯被項羽打敗,投降了項羽,被封雍王,建都廢丘。雍二年(公元前205年)六月,漢將樊噲水淹廢丘,廢丘降漢,章邯忠於西楚,寧死不降漢,用此劍自刎。(圖為出土秦鐵劍)

古代四大忠義劍:寧死不降之劍,一把項羽爺爺劍,一把險斬陳友諒

邊居誼——宋劍。邊居誼是南宋末抗元名將,他的佩劍是宋朝官佩劍。宋朝佩劍的劍擋分為兩種,一種為雲頭狀,一種為蝴蝶狀,劍首大,分別是花蕾和雲頭樣式,中間帶鏤空手花並穿手繩,尾端帶細耳。劍柄短粗,或纏絲絛。劍鞘飾以金、銀、銅、玉等豪華劍,為軍官所佩。元相伯顏率20萬大軍南下攻宋時,邊居誼守新城堡,城破,邊居誼忠於大宋,寧死不降,拔劍自刎,與大宋共存亡。(圖為出土宋劍)


古代四大忠義劍:寧死不降之劍,一把項羽爺爺劍,一把險斬陳友諒

張志雄——元漢劍。張志雄原為陳友諒手下大將,他使用的劍是元代漢劍,這種劍的劍型為宋劍型,今存世極少。張志雄素驍勇,號長張。陳友諒殺普勝後,張志雄心生怨恨,拔劍欲斬陳友諒,被丁普郎擋住,後投奔朱元璋。在康郎山之戰中舟檣折,他忠於朱元璋,寧死不再降阿友諒軍,橫劍自刎。(圖為現代仿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