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盜版書商面前,大文豪蘇軾、袁枚也只能默默認栽

文|了包

盜版一直是個熱門話題,盜版書、盜版鞋、盜版綜藝節目……抄襲不止步,盜版不停歇。相比於其他盜版物品,盜版書可謂是歷史悠久。

在古代盜版書商面前,大文豪蘇軾、袁枚也只能默默認栽

書與印刷術密切相關。說到印刷術,大家很快就會想到北宋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其實唐代就已經出現了雕版印刷術。印刷技術的進步使得圖書的出版更為方便,與此同時盜版書也變多了。古代盜版商盜版的原則和今天差不多,哪本書火就盜哪本書。

曆書是中國古代極為重要的書,大致類似於現在很常見的《董珍輝通書》、《蘇立團通書》,上面記有農時和吉凶。在古代,曆書多由政府部門欽天監逐年發佈——欽天監主要負責觀察天象推算節氣還有制定曆法。這麼重要的書就是盜版書商的目標對象了。

唐文宗時期,四川和江蘇北部的地方市場出現了大量的盜版曆書,而政府官方的歷書還未發行。這種書商自己創造的歷書裡面有許多錯誤,有的連大月小月都搞錯了。百姓根據錯誤的農時進行耕種的後果可想而知。因此,當時就有大臣上奏要求禁止民間印刷曆書,盜版曆書卻還是很常見。

在古代盜版書商面前,大文豪蘇軾、袁枚也只能默默認栽

大名鼎鼎的朱熹同樣被盜版問題困擾。朱熹著有一本《論孟解》。建陽書商很快就出了盜版《論孟解》,且發行量很大,十個讀者有八個拿著盜版書。幸好最後政府抓住了盜版書商,毀掉了盜版。

到了明清時期小說很是流行,盜版書市場愈加猖獗。

餘象鬥是明代著名的書坊主兼出版商,曾經出版過《四遊記》即《東遊記》、《西遊記》、《南遊記》、《北遊記》。在《東遊記》的前言裡中,餘象鬥很生氣地指責了有的書商為謀取暴利翻刻自己的書。事實上,餘象鬥自己也盜版不少書。當時著名的刻書家熊大木編了一本《大宋中興通俗演義》,餘象鬥拿來把編者一改出了一本《大宋中興嶽王傳》。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說《包龍圖判百家公案》這本書。此書的內容簡單來說就是包公判案,盜版書商將書的主人公由包公改為海公,並把書中原告和被告的名字改一改,就直接出版了。

在古代盜版書商面前,大文豪蘇軾、袁枚也只能默默認栽

清代袁枚名氣很大,著作出版時,上至公卿,下至市井百姓乃至海外人士都爭相購買,盜版書商嗅到商機,立馬跟進,盜版書大量流入市場。生氣的袁枚譴責書商道:“左思悔作三都賦,枉是便宜賣紙人。”作者寫的辛辛苦苦,就便宜這些盜版書商了。盜版書的價格雖低,但發行量很大,商人謀取了大量利益。

馬伯庸:《古代也有盜版書》

黃正雨:《古代盜版書籍拾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