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裡,那十六張牛皮——鎮北堡遊記

把時間花費在閱讀他人的著述上吧!你可借他人辛苦的東西,輕易改善自己。

——蘇格拉底

又一次駐足銀川鎮北堡。

風雨裡,再次置身於一左一右寫有“國家AAAAA級景區鎮北堡西部影城”字樣的、那十六張牛皮做成的“匠心獨具”的廣告牌間,我如坐針氈。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嗚呼,我卻心裡好堵——

為那16張牛皮。

真虧影視城的人想得出!用整張牛皮來書寫廣告語。多麼偉大的創意!多麼偉大的立意!!多麼高遠的寫意!!!他們應該知道,那曾經是16副默默耕耘、任勞任怨的鮮活軀體啊!

風雨裡,那十六張牛皮——鎮北堡遊記

我一向認為,自然界中,人類馴化成功併為我們所驅用的第一個動物,是牛。要不,人類豐富的語典裡也就不會有那麼多的諸如“牛氣”、“吹牛皮”、“牛刀小試”、“風牛馬不相及”、乃至“俯首甘為孺子牛”等樣的關於牛的詞句了。

身在江湖之上而心居廟堂之下的明代文學家、書畫家陳繼儒,在《大司馬節寰袁公(袁可立)家廟記》裡用文字描畫了一幅文臣武將嚮往的歌舞昇平的盛世圖:“冠歸農,劍買牛。繙圖史,鑿田疇。睢陽世世如金甌。”……

在中國漫長的農耕文明中,牛,曾是和諧社會的中流砥柱。牛,一度是田園牧歌的經典圖符。

草繩穿鼻系柴扉,殘喘無人問是非。

春雨一犁鞭不動,夕陽空送牧兒歸。

風雨裡,那十六張牛皮——鎮北堡遊記

“五行”作為中國古代的一種用於哲學、中醫學和占卜學方面的物質觀,是中國獨有的哲學。自有其獨特的學術魅力。我國悠久燦爛的治水文明、青銅冶煉技術、陶瓷燒製技藝都可謂是“五行”的藝術。

牛,兼有“五行(木、火、土、金、水)”中土屬性和水屬性。所以,牛的耕作能促進農作物生長。而“五行”的相生相剋中又講土能克水。所以古人們在治水之後,常設置銅牛、鐵牛以鎮水魔。“牛象坤,坤為土,土勝水”。於是以牛鎮水安瀾。牛也便成了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象徵……

記得初次邂逅鎮北堡,就感覺色衰顏敗如老去的紅粉佳人的它,似乎向我嚶嚶哭訴。而且語頗哀怨:你可知道,我一直在把你等盼!

我糊塗——

“老大嫁作商人婦”的鎮北堡,早已名利雙收著“大珠小珠落玉盤”。你,又是為著什麼把我等盼?而且還一直!

風雨裡,那十六張牛皮——鎮北堡遊記

直到我赫然看見那似“舒坦無比”的白花花的標銘,我這才驀然驚醒。

初一開始,我以為那標衣是剁斷的千年樺樹皮,心裡便有些不快意:它們招惹了誰,要受著這樣的支離破碎?等到我走到近前上看、下看、左看、右看、正面、背面仔細一看,幾乎要血脈齎張到憤怒控訴了:那一張張碩大的標衣,哪裡是樹皮,分明是我們農耕文明時的朋友的皮——牛皮!

“中國人在任何條件下都能創造出轟動世界的奇蹟”!

張賢亮,好樣的!不愧是炎黃子孫。他不但這樣說了,而且也做到了——鎮北堡西部影城的成功開發和利用,不能不說是一奇蹟。但我不知道這用整張完整的牛皮作招攬遊客標語的創意算不算是又一個世界奇蹟。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成功的全部在用功。

呵,鎮北堡西部影城,你們真能用功!

風雨裡,那十六張牛皮——鎮北堡遊記

不由想起盛唐後的大宋。

牛雖是一畜類,心和人類卻是一樣的。在宋朝,私自宰牛是犯法的。當我們磨刀霍霍朝向它們的時候,待宰的它們,睜著鈴鐺一樣的含淚的大眼,悲哀無望地看著它曾經的朋友,簌簌落淚。它該是多麼心酸、憤怒、哀怨啊。若機緣得便,誰敢保證它們不會對我們人類反攻倒算!

重門擊柝,以待暴客。

望著那沒怎麼修復、幾近完好的甕城、敵樓、四隅角樓,風雨中我突然想起了這句警語。無論是有明一代,還是終清一朝,距離現在都不太遠。隔著幾百年的漫漫時光,我看見那擋馬牆內偵察敵情的兵勇,似乎正一臉迷茫地看著持現代通訊工具、攝像器材的我們納悶:他們算不算暴客?要不要來個朔氣傳金柝……

我不知道鎮北堡西部影城,是否申請了“世遺”。但我敢斷言:它絕對難入“世遺”——

如果不撤去那16張耳牆樣的牛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