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寫詩?

菜蟲~

詩者,言志也。感其時則動其心,逢其遇而發其聲,是謂之志也。

又為詩者,或不能言也。悲時人之不爭,怒廟堂之無為,何以明哉?是故以文藏其志,以詩代其言也。

餘歷經年,略有見聞。有為仕者,居其位以餐其便,結其伍而謀其私。販田圈地,充民怨而不聞;勾商引富,唯利益以是圖。嘗有民者匿其名以私舉,或舉而不達,或達而不動,更有甚者以致橫禍。其上下一心,同舟共濟,何其稱道哉?

每有感慨於此,不免生憤,遂以為詩。孰悲其無知,或幸其不識哉?末作一詩,獻曰:



草木易霜何有辜?世風遺醉太平壺。

可憐不顧蒼生處,流水青山盡詩書。


詩詞補習班

每一個喜歡寫詩的人大概都是從喜歡讀詩開始的吧。

從《詩經》到《古詩十九首》,從樂府詩到格律詩,從古詩到新詩,從詩到詞到曲,無一不是音律和諧,美不勝收。

《尚書》有云“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詩言志,即詩歌是用來表情達意的。所以我們有“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來寄託遙思;我們有“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來嘆光陰流轉,物是人非;我們有“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見長安花”來表現金榜題名之得意;我們有“寧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來表達堅守高潔的情操……

詩太美了,透過一個個美的意象,表達不同的美好情感。世間萬物均有情,詩人於是用來表情達意。一個偉大的人,最終一定是熱愛生活的。

詩又是那麼含蓄,含蓄也是一種美。中國人崇尚內斂,凡事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反倒缺失了一種韻味。所以詩又極力構建含蓄之美,如“煙籠寒水月籠沙”,“雲破月來花弄影”“暗香浮動月黃昏”……

孔子又說,“《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當然孔子所說詩,是指《詩經》,這句話也是側重《詩經》的道德教化和政治功能,然而《詩經》作為我國古代詩歌的源頭,它足矣代表的我國幾千年來詩歌共同的功能。

我們再來說寫詩,寫詩首先必定是建立在廣泛讀詩的基礎之上,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能吟”,因為讀的多,心中自有丘壑。懂得分辨什麼是好詩,有韻味的詩。其次寫詩也是因為感興趣,所以想要嘗試。然而寫詩卻也不是自由散漫人人可寫,它需要遵循一定的格律和音韻。比如從詩經開始,就有“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這首詩是為了賀女子嫁人所作,末尾句都是希望女子到了夫家能夠使家庭和睦,卻分別用了“室家”“家人”“家室”,乃押韻之故。格律詩漸成型後,平仄就有了嚴格規定(感興趣可自行查閱)。雖說現代白話新詩有意突破格律限制,卻也有內在的音律聯繫,不可胡亂作之。

我們喜歡寫詩,只是因為喜歡吧。我願意將看到的美景描繪下來,我希望將我的情意含蓄地表達出來,我渴望將此良辰記錄下來,給人看或不給人看,都是一種情緒的宣洩、情感的表達。我想這就是為什麼寫詩吧。


一隻萌島

第一:心情

其實寫詩就是為了體現出心情,比如李白的《靜夜思》,就是體現出他的思鄉的心情,有些人當他的心情愉快的時候就會寫詩,當然寫出來的詩是一首體現快樂的詩;有些人心情憂傷的時候也會寫詩,不過卻是一首體現憂傷心情的詩,心情不同,寫的詩也就不同,當然寫詩是針對於文采好的人說的。

第二:景色

有時候當看到一些優美景色或者宏偉的景色的時候,也會寫詩。比如杜甫的《望嶽》,就是他見到泰山的時候寫出來的,體現出了泰山的波瀾壯闊以及巍峨。有時候當我們看到一些景色的時候,也會寫出詩句來。不信你可以試試哦。

第三:懷念

有的詩人當他懷念古人或者朋友的時候就寫出詩來了,不信的話大家不妨看看一些詩。

第四:節日

當遇到節日的時候也能寫出詩來,比如七夕節,就有《鵲橋會》,中秋節什麼的,都有符合他們的詩句,所以說節日也是寫出詩的元素之一。

第五:文采

有的人為了體現出自己的文采高超,就會經常寫詩,這也是算是人之常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虛榮心,對於文人來說,寫出一首意境優美的詩滿足了他們的虛榮心。你說對麼?

分享就到這裡吧,謝謝您的閱讀。

如果你感覺我分享的還可以,請給我一個贊吧,鼓勵我一下,嘿嘿;如果分享的不好的話,也請多多包涵。謝謝。


松哥愛回答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明·楊慎《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為什麼寫詩詞?其實想想寫詩詞是一件很苦的事!挖盡心思,雕詞琢句,常常搞得自己很疲憊,可是之後又欲罷不能。再細細想來,寫詩詞是因為熱愛詩詞,是情感和生活的訴求,也是寄託和解脫自己。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宋·岳飛)。自幼喜歡看書,喜歡文字,喜歡那些詩詞名句,並常常背誦,為之感動!詩詞讓你心潮澎湃!讓你熱淚盈眶!讓你陶醉在那些描寫的情景。於是自己也就想著寫,隨便地寫,寫日記一樣。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宋·辛棄疾《南鄉子·京口北固亭有懷》),寫詩詞,不為別的,就是為了表達自己。無論悲喜,無論得失,無論寒暖,寫出來,可以解放自己!寫完之後,然後忘掉所寫,繼續向前。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唐·李白《將進酒》)。熱愛生活,熱愛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小時。人生苦短,當你不能兼濟天下,那就獨善其身!通過文字來表達自己,表達自己所見、所思、所想、所感!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唐·王勃《滕王閣序》)。想寫就寫,與功名無關,與利祿無關。當寫詩詞成為習慣,像喜歡健身一樣,像喜歡音樂、喜歡美圖一樣,成為日常生活內容,也就欲罷不能了。


滄海人間

說句大實話,我真的知道自己不會寫詩,韻律我搞不懂,平仄也難以分清,意境也沒有,用詞還特別俗。所以寫的東西經常受到質疑,涵養好的給我批評,指正,修為差些的就直接諷刺,謾罵。好多時候我曾暗暗的跟自己說,以後再也不對句,再也不寫打油詩了,何苦要讓人給品頭論足然後打擊得信心全無,丟人現眼呢?



但我還就是不長記性,看到自己喜歡的題材,腦子一發熱就會情不自禁的胡謅幾句,拿出一副豁出去了的駕式,好也好,壞也壞,我就寫了,說我又咋的?捱罵又咋的?我就好這一口!

我寫東西不是為錢,也掙不到錢(這個大家都知道),更不是為名(想也得不到),要有也是罵名,純粹就是發發感慨而已,如果您覺得有不足的地方,歡迎多多指教,要是覺得汙了您的眼睛,也沒必要罵我嘛,何必要暴露自己的涵養呢,不值當的!



一碟花生一杯酒,一人獨坐一下午。

一心回想一年事,一時歡樂一時苦。

————《一三年春節有感》

記得一三年春節,因為有事我沒能回家過年,大年三十一個人喝悶酒,一激動就胡謅了幾句打油詩《一三年春節有感》發朋友圈了,結果招來罵聲一片,把內心強大的我都打擊得快要哭了,酒醒後我反反覆覆研讀了多遍,寫得是不咋的,但不至於……

我知道以我這個水平來玩頭條確實有些夠嗆,但幸運的是一路上踫到了許許多多的良師益友,他們熱情的幫助,無私的指導,傾盡全力的支持與鼓勵,讓我受益匪淺,才讓我有勇氣跌跌撞撞繼續前行,在這裡我要衷心的感謝蘇蘇老師(99Y頭蘇蘇)等好友,謝謝你們!

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詩強說愁!我已步入了中年,過了多愁善感的年齡,所以平淡,真實和自娛自樂才是我想要的和想要表達的東西……


湘中明珠Zxp

做為一名普通的詩詞愛好者,大多時候都是因為在無聊之時、無聊之地才可能隨著意願饒有興趣,靜下心來創作一些詩詞,而不是為了寫詩而寫詩、也不是為了創作而創作。


【回首】七律/東都有湘/平水韻

山前沒有路相隨,雨後霓虹照我之。

欲上巔峰潮浪感,從來俗世暗光卑。

挺身荊棘叢生度,回首音塵問向誰。

多少年華難再敘,東風散滅不歸時。


東都有湘

很糾結的問題!我還真沒想過,我為何寫詩!

我記得我第一首能稱得上是詩的,應該是高中暑假第一次來新疆因為想念同學而寫下的:

迢迢千里異鄉情,幽幽愁思待君傾。

落落餘暮催心寒,滴滴雨露化淚凝。

那會兒什麼都不懂,全跟著感覺走,一揮而就,也不知道什麼格律,平仄,寫完就沒改動過。然後因為返程買不上票,推遲幾天回去,就跟老班發了條短信:

天山寒雪日暮,渡口滿載迷霧。徘徊江邊空躊躇,遲遲不敢舉足。

放眼漫漫前路,何人殘夜秉燭。獨自斟酒心好苦,待向何人傾訴。

軍令薄紙一書,歸期怎敢延誤。奈何世事多變故,無助,無助,學生不得歸途!

這個發牢騷的短信也是當時的內心寫照,至今記憶猶新,同樣沒做任何修改,也沒管它的好壞與否。儘管現在看來很多地方欠妥,我依舊不想改動,就如同我們再也無法去改變的青澀青春。後來就沒再寫過,直到臨近畢業時的某一天晚上,因為很不捨,又很無助,無奈,心血來潮間,半夜在教室黑板上寫下:

夜,墨染一紙安詳。

這句話,或許就是當時我想對每一位同學和老師說的吧!後來,一直都用作我的一個網名。不過,從寫下的那一刻起,我覺得我應該是有詩情的,至少有一點點天分(原諒我的無恥哈哈!)只是我這個天分每次都是要面對分別時才會有的,後面也證實了我當時的想法。

畢業後沒讀大學,後來處了對象,結了婚,就沒怎麼寫過,一直看玄幻,盜墓之類的小說,直到婚後的第四年,也就是畢業後第六年,五一期間,我愛人回老家,因為甚是想念,突然再次心血來潮,腦海裡莫名其妙的冒出一句“軟玉溫香入夢來”,當時的感覺彷彿一道驚雷直接把我劈傻了!我激動萬分的隨著靈感寫下這首,致愛人,閨怨其一:

雨潤含苞輕澀開,嬌羞心事欲徘徊。

淺吟春風搖琴處,軟玉溫香入夢來。

這首算是我時隔六年第一首真正意義上的古體詩,寫這首詩時,斟酌修改了很久,方才覺得“完美”。當然,那會兒依舊不懂格律,平仄,完全是跟著感覺走,怎麼讀著舒服怎調整字詞順序。直到我覺得整首讀著朗朗上口,又有無限韻味後,才罷休。事後,我覺得我寫得古詩跟前人的比起來會不會很多地方相形見絀,於是我就抽空慢慢去學習瞭解一下古詩詞的格律,韻部,詞牌等等,我覺得這樣或許以後有了靈感更容易抓住,創作起來會更得心應手。等我瞭解以後才知道這首詩只有兩處平仄不對,我甚是高興,我厚顏的覺得,這就是我的天賦。

從那以後我就更大膽的去寫,後面的古詩也好,古詞也罷,大部分都是跟愛人分隔兩地時寫的,所以很多的題目都是致愛人!不管七絕也好,釵頭鳳和蝶戀花也罷,都是寫給她的!

不過,很多我都沒在頭條上發出來,那會兒覺得高人那麼多會不會自取其辱,萬一寫的不好,別人再笑話我怎麼辦。後來再一想萬一哪位大神不吝點評幾句,或再指點一二那我就能更好的去學習成長,畢竟,我只是單純的愛好。而古詩詞的文化底蘊何其深厚,我很多地方都不懂,對於我這,只遊離於詩詞海洋邊緣的小螞蟻而言要學習的東西實在是太多太多了!

現在想來,這就是我為什麼寫詩,為何要寫詩的原由!相信很多詩詞愛好者的初衷也跟我大同小異吧!


閒雲俏黃昏


季朗濤


為什麼寫詩,對於喜歡寫詩的人來講,首先不會是因為去賺銀子而去為之,多半因為從中而得到快樂的心情!應該跟問抽菸的人為什麼抽菸?好酒的人為什麼好酒?應該在很大程度上感覺都不盡相同!因為喜歡而喜歡!哈哈,告訴你點實料,詩是一種語言藝朮,詩可俗,詩可雅,詩作瘋!詩作狂!詩能仙!詩能聖!詩亦鬼!詩中海!詩中愛!詩中情!詩之悟!詩之醒!詩啊賊過癮!



詩賦人間春風鮮,依蒙美景天下傳!

中華盛世九州豔,舉杯邀月識醉仙!


依蒙小詩

詩,因為其獨有的韻律,及朗誦詩歌時的聲調高低起伏,朗朗上口,還有其引喻東西是詩人內心情感而發,這種從內心深處碰撞出來的,其凝結濃縮的語言令人心曠神怡。

寫詩,其實也不能理解為太過深奧的一種文學語言藝術,雖它在某一方面相比較一般文章及語言所表達的東西要求要高一點,但人人作詩其實也是可以的,必竟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只是要寫出一篇好的詩詞,除了自身的文化水平及理解能力,韻律及字詞的使用拿捏等因素制約外,還需個人的情感交集及閱讀者的理解領悟。

至於自已寫詩,也是因為出於個人喜歡,從小受詩詞的的薰陶,喜歡這種簡煉但又能表達出相關事物的內容及內心情感,所以有時有感而發,寫出一點拙句,自不敢稱為詩,但有時自已讀讀也算是一種欣慰而已。

所以,寫詩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陶治個人情操都是有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