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寫詩真的需要押平水韻嗎?

Cherishmily

現代人寫詩真的需要押平水韻嗎?

一、古韻與新韻

題主提到平水韻,那麼寫詩一定是指寫舊體詩詞了,舊體詩用平水韻,詞用詞林正韻,這裡統稱為古韻。中華詩詞學會在十幾年前制定了中華新韻,下面統稱為新韻。


二、現代與當代 、新詩與舊體詩

現代文學一般是指1919-1949,當代文學是指1949至今,1949年以前的“現代”人寫舊體詩詞都是按照古韻的。即使是不講格律、鄰韻可通押的古體詩也是用古韻。

1919年白話文運動以後,出現了新詩,雖然也有聞一多等新格律派講究“三美”,但是但今天來看,新詩押韻幾乎完全自由了,各種體百花齊放。


三、現在寫舊體詩詞必須用古韻嗎?

按照題主的本意來說,“現代”應該就是指的“現在”,那麼現在斜舊體詩詞是否必須用古韻呢?

當然不是必要條件了,現在寫詩又不需要參加科舉,想不想用古韻完全看自己,不需要看別人臉色。

中華新韻的誕生就是為了降低門坎,讓更多的人參與舊體詩的創作。

四、現在寫舊體詩詞最好用古韻

雖然不強求用古韻,但是如果真得喜歡古詩詞,一定要用古韻,因為使用是學習的最好方法。

不熟悉古韻,會影響欣賞古詩詞,特別是欣賞格律詩和詞時,往往“只得徐妃半面妝”。

很簡單的例子,比如閱讀《念奴嬌赤壁懷古》時,不懂古韻,會誤解為這首詞不押韻。

學舊體詩都是要學到格律的,如果排斥用古韻,欣賞格律詩會有閱讀障礙。比如《寒食》: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斜今天讀作xie,與花、家不押韻,但是在平水韻裡是一個韻部,都是下平六麻。

食、燭,新韻是平聲,古韻是入聲。學格律知道第三句應該是仄聲,假如不知道燭、食是入聲就會感到很奇怪。

如果在家裡教小朋友讀詩,遇到《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寒食》的話,想一想您作為一個“詩人”,如果說不明白,好意思跟孩子講自己也寫詩嗎?反過來說,如果您講的明白,是不是節約了孩子的學習時間。



結語

所以對於寫作舊體詩,如果是真愛,一定要用古韻。至少遇到這種情況知道去查詢 ,從而更好地理解。

如果只是普通閱讀,不想動手寫,那就不需要了,因為記住確實很難。

另外,我們大多是愛好者,不是考狀元,古韻不需要特意去背,背也背不過,寫的越多自然記住的也越多。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什麼叫現代人?大家都明白,什麼叫現代詩大家,有一部分人弄不明白。當宋朝人稱自己為現代人,相對唐朝以前的人為古人。但《平水韻》是宋人總結唐朝以前至宋朝(平水韻產生前)古體詩,格律詩用韻精華。《平水韻》是作者為平水人,而不是平水方言。

我認為:寫古體詩,(特別是格律詩)。必須用平水韻(或佩文詩韻),按格律詩的定義:平,仄,入不能混押,必須一韻到底。(2)鄰韻不可混押。所以不管宋朝有《詞林正韻》,寫古體詩或格律詩,若用《詞林正韻》必貽笑大方,為門外漢。後,元朝有《中原音韻》其最大特點是消滅了入聲字,那麼元朝人寫格律詩用平水韻,寫格律詞用《格林正韻》,寫元曲用《中原音韻》,到了明清,盛行白話小說,小說中未標古詩(或格律詩),格律詞 ,所寫的應是當時的韻(但未見有此方面的韻書。時至今日,凡是名家,寫格律詩都用平水韻,寫格律詞都用《詞林正韻》連主張白話詩的胡適,陳獨秀,魯迅,郭沫若……都如此。

所謂:古體詩(格律詩),格律詞,元曲,白話詩,現代詩,當代流行詩(指不用押韻的,全西化的,隨意斷句,過行,或幾十字一句的,如散文,日記,小說的所謂詩)。這是詩的名稱體裁。就如體育運動:藍球,足球,排球,棒球,橄欖球,乒乓球,桌球……都是球而其比賽,遊戲規則豈可混淆?

總而言之:寫古體詩(格律詩)必須用平水韻,寫格律詞 必須用《詞林正韻》,寫元曲必須用《中原音韻》,寫白話詩,現代詩可用白話韻(或是民國前的各種方言,或注音字母韻)或普通話韻(按新華字典的韻母為韻部 ,比專家研究的《中華新韻》還科學,易普及)。寫當代流行西化詩,什麼韻都不用用(中國詩詞定義:無韻不成詩,這是詩嗎?會寫文字的皆是詩人了)

上拙見,歡迎專家,學者,大咖批評,批判!


石湖老土

關於現代人寫詩真的需要押平水韻嗎這個問題,我認為這個問題比較寬泛,要讓人明白問題的實質,應該分成幾種情況來回答。

第一,現代人寫現代詩不需要押平水韻。現代詩講究的是內在的韻律,不太講究押韻。雖然也有押韻的,但似乎不是主流,所以談不上使用平水韻。

第二,現代人寫格律詩是否使用平水韻,也要看個人的愛好。一般情況下可用也可不用平水韻,是否用平水韻,沒有規定。

第三,所謂韻,實際上指的是同韻母的字。古今漢字讀音變化較大。現代人機械地套用平水韻去寫格律詩反而不押韻,這點應該避免。

此外,現代人寫格律詩完全可以用中華新韻,同韻和鄰韻都可通押,應當說是一種進步。

以上繫個人觀點。如有不同意見,敬請斧正。


壯圖山人

還有個問題。我們知道唐朝以後的詩分古體和近體(古體還要再分幾類),一般人有個認識誤區覺得近體押平聲韻不得轉韻不得通押而古體沒有要求。實際上古體詩的押韻,可以轉韻(即換韻)但不能鄰韻通押(這個問題我在其他地方回答過),所以我個人認為古體詩的押韻並不比近體容易。

具體到現代人寫詩(問題應該是“現代人寫近體詩”,說明提問者不夠認真,希望他不是不知道)要不要押平水韻。要先說說古今用韻的區別。到現在寫詩可用的有平水韻、中華新韻和新聲韻三種,新聲韻即完全按照現代漢語的讀音,中華新韻還保留了入聲字讀音。

我覺得,用什麼是寫作者個人的事。但是作為一個學習者,應該掌握平水韻(我自己並沒有完全掌握,寫詩的時候還要翻書),否則的話再過些年就看不懂古人的格律了。

那些沒有掌握平水韻的我想大致有兩種情況。

一是不願意下功夫。這是對創作的不負責,你可以不用但不能不會;當然會有人提出各種理由,但不管怎麼說,無論是“不願意花時間下這功夫也好”或者“不屑於掌握(如果用同樣不客氣的話說,他們應該是沒有這個能力)”,可以想他們的對待寫詩的態度都不夠認真,水平也就可知了。

還有種說法,是與時俱進用現代漢語的聲韻。這也有兩個回答他們的:一是隻有了解過往才能與時俱進;二是這些所謂“與時俱進”的人努力方向不在創作而是標新立異上,他們沒有創作能力或不願下功夫還想取得立身之地只好搞些創作之外的事了。

所以我想,回答那些批駁平水韻的人之前應該先問他們有沒有掌握平水韻,如果不會就不要批評了。所以攻擊格律的都是沒有掌握格律的攻擊平水韻的同樣是不懂平水韻的。

最後說個現象。我認識一些人大說不用守格律,等他們接觸格律後又批評別人不守格律。我同樣認識一些人大肆抨擊平水韻,等會用平水韻以後又把新韻批評的一錢不值;有人在用新韻時熱捧洛陽一位詩壇領袖,等學會平水韻後又不斷揶揄人家用新韻,那位“領袖”只好申明也是平水韻者是因為引領初學者所以用新韻示範,在那以後又繼續平水了。


衛宏胤

現代人寫詩用什麼韻。首先要看寫什麼詩。

如果寫現代詩自由詩,則不必押韻。這樣的詩現在很多,大家都明白。

而有一種現代詩需要押韻,那就是韻腳詩。比如臧克家的《當爐女》

去年,什麼都是他一手擔當,

喉嚨裡,痰呼呼的響,

應和著手裡的風箱,

她坐在門檻上守著安詳,

小兒在懷裡,大兒在腿上,

她眼睛裡笑出了感謝的靈光。

今年,是她親手拉風箱,

白絨線拖在散亂的發上,

大兒捧住水瓢蹀躞著分忙,

小兒在地上打轉哭的發了狂,

她眼盯住他,手腳不停放,

果敢咬住牙根:“什麼都由我承當!”

(全詩句句押“ang”韻。)

再來說說古詩詞,古詩詞包括古體詩,近體詩,格律詞。古體詩又名古風。近體詩就是格律詩。古人寫詩押平水韻,寫詞押詞林正韻。這兩種韻書也流傳至今。那麼,什麼是韻?韻就是字的讀音,古人將字按照讀音歸類。而隨著語言的變化,漢字的讀音也有所不同。所以有很多古代同音的字,現代讀來字音並不相同。而韻,並不能影響詩詞的好壞。所以,現代人如果寫格律詩,可以用平水韻,也可以用新韻。新韻更符合普通話中漢字的讀音。如果一定要用平水韻,也儘量避開那些同一韻部中不同音的字,因為詩是給人讀的,而畢竟很少有現代人能讀出古音。個人認為用新韻寫格律詩,更益於詩詞的傳播與發揚。



寒風捲落英

現代人寫詩韻一定要押韻,不一定就要押平水韻。不押韻閱讀或者朗頌就不好聽,韻就是唱戲的尾聲,如沒有一定的尾聲,戲唱出來就不入耳,吸引不注觀眾。現在普通話是北京話,北方的人寫詩押平水韻的多,現在新華書店關於韻書幾乎沒有,有多少詩歌詩詞作者都押的是地方囗語韻,韻現在好向亂了套。以前的《佩文詩韻》《詞韻新編》《中原音韻》很難找到,可能在大學城裡才有,在教科書上從來也沒提過什麼詩韻,現在談起平水韻有多人得知呢?就行成了詩歌沒有韻,是詩而象散文。對於律詩和七絕現在也有不押韻,有的人的把什麼韻寫在後面,因有的韻古讀平聲而現在人讀仄聲,寫上不混消。不管怎麼說,韻一定要押,詩不按平仄都可以,韻還是要的,沒有韻就是過客,一陣風過後,就將被淘汰,不說人不看,更不能久傳下去,社會的浮誇隨把你的詩拋起,這是佔時現象,不可久也。連格律也將進博物館,給美文來頂替(因美文事實好聽押韻),格律詩文人們硬在教說,神迷莫測,寫詩而詩,深奧化,扣字眼,幾人能看懂呢!幾人去看呢!總的來說不一定要押平水韻,不管什麼韻都行,韻一定要押,詩才能傳下去。古人就是如此。


朱如蒼

姑且認為你說的寫詩是指寫近體詩,比如律詩和絕句等格律詩,而不是指寫現代詩。寫現代詩顯現押新韻。

寫近體詩的格律是否應該以平水韻為準?

之所以產生這個問題,我認為是因為很多人沒想明白另一個問題:格律的作用是什麼?

當然是讓詩讀起來順口,有節奏感、韻律感。比如近體詩一般平仄相間,讀起來抑揚頓挫,不拗口。

那麼,現代人讀詩,是用現代的漢語還是唐代的漢語呢?顯然是用現代漢語。

所以現代人寫近體詩,最好是用現代漢語語音讀起來順口。

我認為用新韻比較妥當。

當然有的人用平水韻,這也是個人自由,只是寫出來的詩讀著可能不上口,在美感方面會差一些。或者有人用平水韻寫詩一樣上口,這種水平更高,但我認為並無必要,無非是多加了一道鐐銬而已。

但是有人認為,寫近體詩必須用平水韻,這就是泥古不化了。

事實上王力、張中行等大佬都說過可以用新韻。


夢露居士

現代人寫詩押不押平水韻分兩種情況加以分析。

第一種情況是朗誦詩最好押平水韻。試想,朗誦的詩如果不押韻,文字念著不順口,詰屈聲,那就一點聽頭也沒了;因為押韻才會有一點點彷彿音樂的味道。可不是嗎?現代歌詞無論是民歌歌詞還是通俗歌歌詞都要押韻,不押韻唱起來就有一種拗口而不通暢的感覺,很難把歌唱好。因此《濤聲依舊》和《小白楊》等歌詞都押韻。由此可見,朗誦詩要朗誦出好的效果,必須押韻。但押韻是有講究的,即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淺而言之,奇數句可不押韻,偶數句必須押韻。如果句句押韻就變成催眠曲了。這裡就不舉例了。

第二種情況是非朗誦的現代新詩可以不押韻。有人認為現代新詩都應當押韻,起碼要押平水韻,一押韻就有了音樂的感覺。我不完全同意這種觀點,因為真正的現代好詩最顯著的標誌

有所發現,發現那些“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重新命名的似話非話的震撼人們靈魂的“新大陸”,而不是書寫順口溜。好詩的語言是陌生的、新奇的和神秘的,而不再強調押韻了。但好詩必須有內在韻律和節奏感,換言之,雖不押韻但仍然是通暢的。舉一個例,詩名叫《小草爬山坡》,作者林藍。,詩的內容是:小草在春天/爬山坡/爬呀爬/爬累了/就開幾朵小花玩。多好,但不押韻。它好就好.在兩處新發現:一處是“爬累了”,另一處也是震撼讀者心靈的一句,這就是“就開出幾朵小花玩”。一個玩字讓詩昇華了。我認為押韻的詩是口讀的詩,而不押韻的真詩好詩是心讀的詩。大家說對嗎?









根言木語

這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平水韻是古代的平水方言總結出的詩詞韻法,用現代的拼音是拼不出的,讀起來可能覺得並不押韻,包括新韻也是如此,竊以為,現代人寫詩,注重平仄意境就好,要寫現代人讀得懂的詩,用華麗的詞藻堆積出來的,不一定是好詩,還有可能晦澀難懂,好似魯迅筆下的孔乙己,會寫四五種回字,有何用處。


鄞粵強

我個人認為,不妥見諒。

凡詩就有韻,無韻是白話文。

押韻就是字的韻母的平音,也就是一音。前句或幾句是升音,後句落平音就是壓在韻上。

文革後發表過《中華新韻》是目前都在用的新的不成文的標準。

其實押韻表不影響表述和激發,可有的人就不管韻的事,這誰也沒辦法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