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藝節目版權糾紛何時休?

還記得,《偶像練習生》導師之一的張藝興深夜發微博“維權”,“以這首歌的製作人的身份,我想要一個合理的解釋”,原來節目組將其一手創作的《MASK》編曲名字錯署成“S.tiger”。同樣的狀況也出現在節目另一導師李榮浩身上,分明是自己的創造,自己的編曲,最終卻署上了他人的名字。李榮浩稱:“這是行業界的不標準,下不為例。”

近幾年來,綜藝節目在國內大受歡迎,如湖南衛視的《爸爸去哪兒》《歌手》,浙江衛視的《中國好聲音》《奔跑吧》,東方衛視的《極限挑戰》等節目依靠強大的娛樂性和明星嘉賓陣容,時常佔據微博熱搜榜。

綜藝節目版權糾紛何時休?

唐德品牌總監毛哲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為維護公司和股東利益,公司決定暫緩向Talpa公司支付後續許可費用,直至Talpa公司按照協議約定履行其相應的義務。

但Talpa公司可不管這些。意識到唐德未按期支付費用後,Talpa公司發出違約通知,要求對方在發出通知後10個工作日內提供第二期款項尾款375萬美元的支付證明及第三期款項1500萬美元的書面付款計劃。

引進不如“借鑑”?

“借鑑”國外綜藝節目模式,多年前湖南衛視就嘗試過。2005年,湖南衛視聯合天娛傳媒推出《超級女聲》節目,在全國掀起收視狂潮。

不過“借鑑”“抄襲”終究會引來糾紛。2010年,國內電視綜藝節目中掀起一股相親節目的熱潮,其中以湖南衛視的《我們約會吧》和江蘇衛視的《非誠勿擾》最受歡迎。在兩檔節目熱播之際,湖南衛視突然以江蘇衛視涉嫌剽竊為由將對方告至國家廣電總局。

對於此次韓方放出“大招”,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表示,近年來,中國對知識產權保護的關注度和力度都有明顯加強,消費者尤其是年輕群體的知識產權付費意識也在增強,但知識產權上的“過度挪用”情況確實還是存在。他認為,中國在知識產權保護領域的法律框架已經較為完善,但在具體執行上還有改進空間。

綜藝節目有哪些運營流程?如何界定抄襲行為?模仿他人節目有沒有法律問題?一般情況下,綜藝節目運營流程包括:提出創意或者策劃——形成書面的節目策劃、構思、形式——形成節目書面拍攝、製作方案(包括場景、舞美、構圖等等)——通過節目立項——製作團隊按照拍攝、製作方案進行製作——通過審片後形成可播出的節目(作品)——媒體播出節目(作品)。

“開發綜藝節目最為困難之處在於創意,節目創意一旦確定,就有多種表達形式可供選擇,只要與創意的原始表達形式不同,就可以繞開著作權法。”

綜藝節目版權糾紛何時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