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原創類文化節目可以持續發力?

作為當下最受歡迎的電視節目類型,綜藝節目具有廣泛的受眾基礎和傳播影響力,也是“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重要載體之一。

外來模式不是成功的保證

為什麼原創類文化節目可以持續發力?

從模式節目的實際表現來看,外來模式並不是成功的絕對保證。近些年來不乏一些重金引進的節目模式,由於缺少精心的本土化改造和創新,沒有找到適宜的表達語態和節奏,播出之後反響寥寥遭遇冷落,往往一季之後便黯然退場。

為什麼原創類文化節目可以持續發力?

事實上,為了滿足觀眾求新求變的收視需求,在新節目不斷湧現的激烈競爭中保持熱度,這些節目幾乎年年都在進行升級迭代。但由於受到原版模式的限制,可供它們輾轉騰挪的空間非常有限,只能將重心放在升級賽制、完善細節上面,而缺少實質性的突破。

文化綜藝走進尋常百姓家,

打通與觀眾的情感共鳴

此前,由董卿擔綱製作人與主持人的《朗讀者》從一眾清流節目中脫穎而出,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近日,《朗讀者》宣佈迴歸,節目組曝光了一則《朗讀者》第二季的總宣傳片。

為什麼原創類文化節目可以持續發力?

雖然《朗讀者》第二季的開播時間還未最終確定,據悉,姚明、胡歌、王石、賈平凹等各行各業的優秀代表以及一些有著不平凡故事的平凡人物,將以“朗讀者”的身份與觀眾一起分享那些觸動人心的文字。

為什麼原創類文化節目可以持續發力?

節目組方面表示,這次董卿與她的《朗讀者》帶來的是一份“樸實、深厚、誠懇”,是一份對文化節目高品質與大格局的堅守,更是一份對朗讀和朗讀者本身最真摯的情感。除了全新的嘉賓陣容,《朗讀者》第二季的讀本、舞臺和朗讀亭也將全面升級。

除了即將開播的《朗讀者》第二季外,最新一季《中國詩詞大會》和熱播中的《信中國》、舉行了年度盛典的《經典詠流傳》等,都獲得了觀眾的認同。

近日,有文化學者談詩詞類綜藝節目熱播現象,學者們認為,《中國詩詞大會》採取競賽加解說的形式,把詩詞變成一項可以全民參與的活動,促發觀眾以懂得更多古典詩詞為榮,以積累更多古典詩詞知識為傲的傾向。

詩詞類綜藝節目為何會一步步走進尋常百姓家?有專家認為:“除了我們本身有需求外,各種詩詞類綜藝節目也採用創新的表現形式,讓大家從不同角度去重新認識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經典。這些創新的表現形式同時又激發了大家對經典的興趣。”

立足本土講好中國故事

歷經此次調整與轉軌,我們也欣喜地看到,我國的綜藝節目正在沿著一條“節目模式引進+本土化改造—自主研發節目模式—輸出節目模式”的道路快速發展,從國際節目產業鏈的下游——引進播出方,一路向上遊——創意輸出方邁進,爭取競爭中的主動權和主導權。

這些優秀的節目模式以其鮮明的中國特色、深厚的文化底蘊、新穎的創意表現和適合複製推廣的特點,為全球電視市場輸入了新鮮血液,也向世界展現了生動、立體的中國故事。此次中國節目模式集體出海拉開了我國從節目消費國向輸出國轉變的序幕,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義。

為什麼原創類文化節目可以持續發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