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三觀很正的人往往被人說情商很低?

饞嘴佬表

先看看三觀很正的人有哪些特點:

一、就事論事。

三觀端正的人,其實就應了低情商的一條——“說話和做事時從不考慮別人的感受”。因為他們行為正直高尚、不輕視不仰視,不阿諛奉承,好壞是非分得清清楚楚。

不盲聽盲從,身有傲氣也視他人平等,講規矩認道理,理智與感性同在。

二、反省自己。

三觀正的人從內心就不願意趨炎附勢。更多的是“吾日三省吾身。”找自己做的不足的,提升自我修為,立正自己的品德。

三、一心向善。

三觀很正的人有自己的靈魂,有自己的思想,能形成自己的判斷力。是非分明,黑就是黑,白就是白。而且人心向善,不會妥協。

四、不循私枉法。

三觀很正的人,很多位高權重,身處關鍵位置,別人想打通關節,卻不能如願。在他心目中,謀一己私利,把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是他考慮的範疇。

只要是事關原則的問題,一概都沒有商量的餘地。

因此,他們給人留下了公正無私的印象,毫不顧及親人朋友的感受,不被人理解,是被人說情商低的根本原因。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三觀很正的人,他們心胸坦蕩,其實他們更在乎大眾的感受,大眾也認為他們的情商高。

很顯然,那一小撮利益受到損害的,想讓別人大開方便之門行一己私利而不能的人,能說你什麼好話?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其實這是混淆了三觀和情商的概念。我們平常所說的情商高,往往是特指一個人會說話、會做人、會處事。而說一個人三觀正,往往是挖苦其不會來事。



其實,一個人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很正,就一定沒有情商嗎?不是!拋開情商的真正含義,就說最具代表性的人際關係。任何一個正常人都知道,給領導送送禮可能就會得到提拔重用,三觀很正的人當然也會知道,可是他們受傳統道德影響太深,不會為了五斗米而折腰罷了。



為什麼三觀很正被人理解為情商低呢?這是因為,三觀正的人往往在以下幾個方面做事迂腐古板,與社會大環境格格不入,以至於得不到大家的理解和共鳴。

一,有些話不想說。比如,一些溢美之詞,一些奉承之言,情商好的人,善於吹吹拍拍,喜歡給領導戴高帽,領導也大為受用。可是,三觀正的人認為那是溜鬚拍馬,自己不但不會說,還會對溜溜舔舔的人從骨子裡瞧不起。



二,有些事不想做。比如,為了仕途進步,有些高情商的人可能就會採取非常手段,諸如給競爭對手下個套,去領導家走動走動,效果非常顯著!可三觀正的人會認為那是小人行徑,自己無論如何也是做不來的。

三,有些人不想交。比如,一些領導身邊的人,司機、秘書、親戚等等。情商好的人,可能就會刻意接近、著意籠絡,以求他們上天言好事。可是,三觀正的人就會認為,我靠自己的本事立身,憑什麼降低身價去結交一個開車的司機!

四,有些鍋不想背。比如,領導有了難言之隱,需要有人背鍋的時候,情商好的就會挺身而出,解救了領導,就是給自己增加了競爭的籌碼。而三觀正的絕不會替領導背黑鍋,他們會想,這樣品行不端的人怎麼配當領導,早就該免職!

溫馨提示:閱後如果喜歡,請不要吝嗇你的關注喲😄歡迎大家關注、交流、評論、轉發。謝謝😜


管理那點事

說別人情商低的多半是女人和小人,三觀正氣凜然總會被這樣的人排擠,是這些人的一生大敵,不能除之而後快也要言語抵壓,最不濟也得弄髒弄臭他們!


為何會有這樣極端的說法呢?因為三觀端正的人,是行為正直高尚不輕視不仰視,不阿諛奉承,好壞是非分得清清楚楚,不忙聽盲從,身有傲氣也視他人平等,講規矩認道理,理智與感性同在,可以說這樣的人應該是人們在現實中接觸到能成就偉人的那一類潛在人群,他們並不鮮見,但在這個時代卻並不受歡迎!

因為更多三觀不正的人站起來,更多愚昧不理智的女人得到了權利,這些人要發展要追求她們想要的,就得批判排擠三觀正直的人,有些可能被叫做老實人,有些被叫做木納死板,含蓄點就是情商低。


情商高的標準現在似乎被現在的那些人變成會套路會欺騙能花言巧語不計後果的代名詞,就如很多人還將感性這一人性貶值成任性不講理不理智一樣,目的都一樣,就是為了粉飾自我內心那低下黑暗的想法和慾望!也許正是如此,很多人都感嘆世風日下,人心不古!

三觀正的人從內心就不願意去大勢宣張別人對錯好壞,叫囂著別人的低下無恥,更多的是凡事反省吾身,找自己做的不足的,提升自我修為,立正自己的品德,於是那類女人和小人的大喇叭做法就成了"大眾"心聲,成了宣傳主力軍。女人們多是愚昧的,道聽途說的被蠱惑進這一類人群,男人中的小人更會不知廉恥不遺餘力的攪渾這小小水窪,最後就是君子坦蕩蕩,小人常得志!


人應該有自己的靈魂,有自己的思想,形成自己的判斷力,養成正確的三觀,如此堂堂正正為人,一生也才活的有意義!


戲雨蟬

我是暖心理的簽約心理諮詢師陳旭龍,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

三觀一般是指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

“三觀很正”其實是比較難以下操作性的定義的。社會文化環境不同,人的受教育水平參差不齊,所以三觀會隨著社會文化、人的教育水平的變化而變化的。我理解題主所說的三觀正,指的是指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是為社會主流、大眾所接受、所認可。比如在我們當前中國,三觀正,相當於遵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人。

情商,是Emotional Quotient的英文縮寫。它代表的是一個人的情緒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之能力。簡單的說,EQ是一個人自我情緒管理以及管理他人情緒的能力指數,與智商(IQ)相關。心理學家薩洛韋和格雷瓦爾提出,情緒智力具有四個成分:感知情緒、運用情緒、理解情緒、管理情緒。

情商低,意味著感知、運用、理解、管理情緒的能力較差。從邏輯上講,與三觀正似乎沒有必須的關係。不能形成充分條件或者必要條件。一個三觀很正的人的情商有無窮的可能。

因此,思考題主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是有另外一層的意思,就是說三觀很正的人,一般都會比較正直、做事有節操,不會為了獲得某些利益變通,使那些想找他們辦事的人沒有辦法成功。那些找他們辦事的人,就會貶低或者給他們貼上情商低的負性標籤。

總之,三觀很正的人的情商可高可低。有些人因為一些目的不能達到,貶低他們說情商低。

希望能幫助到你。祝你生活愉快!

答者:暖心理諮詢師陳旭龍

自我介紹:國二諮詢師, 陝西省心理師協會會員。認知-行為取向。從業4年,個案時長1500小時以上,督導時長300小時以上。


暖心理

國人的傳統教育觀念入腦入心,即使自己做不到,個人的是非觀念還是存在的,黑就是黑,白就是白。而且人心向善,雖然做不到、怕吃虧不想做,依然是心嚮往之。

三觀很正的人情商低,這本身是個偽命題:三觀正的人,會更在乎別人的感受,情商更高。為什麼說他情商低呢?因為他不會妥協!

身處高位,稍微律己不嚴,家人朋友就會生活得更舒服,因為他的堅持原則,即使最親近的人,都要按步就班地奮鬥,外人不理解,親人也想不通,明明別人都可以,為何自己就不行。不被人理解,是說情商低的根本原因。

身處關鍵位置,別人想打通關節,卻不能如願,也說情商低。在他心目中,謀一己私利,與為民服務,那根本就不在同一水平線上,也不是他考慮的範疇。只要是事關原則的問題,一概都沒有商量的餘地。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君子群而不黨,小人黨而不群,小人之所以說君子情商低,是因為他想把所有人都拉進他那個圈子,拉低到他那個水平,稍有出挑,即打壓,打壓不成即詆譭,從來不想是自己的問題。即使意識到是自己的問題,也會說全怪別人太好了,才反襯得自己的壞。


真寧腔調

三觀和情商貌似風馬牛不相及,但是體現在行為上又是有關聯的,就是情商低不一定三觀正,三觀不正不一定情商高。

三觀指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是對世界的看法,和諧社會,互相幫助互相理解;人生觀是對人生的理解,奉獻自己的一切,為社會為親人帶來幸福和安定;價值觀就是對價值的認識,做什麼有意義,如做自願者服務大眾。三觀受家庭、社會環境的影響。

情商是生活的方方面面體現出的行為,如為人處事,說話辦事等等。

三觀正的人,說話率真,沒有誇誇其談,沒有阿諛奉承;做事真誠,不會虛情假意,不會表裡不一。為人正直,沒有假大空,不屑於陰謀詭計。綜上所述,三觀正的人紿人一種不親近、呆板、認死理、不通融的感覺,這些都可說是情商低的表現,其實不然,三觀正的人也都是有一定文化素質和道德修養的人,只是在情商的表現上不一樣,就象我們說的"一句話兩樣說"。

在看情商高的行為表現,在說話做事上能給人留有餘地、有分寸,顧大局、識大體,能換位思考,從人的本性出發,給人們一種親和力,很受人們喜愛,做事大多會成功,這也是公關、銷售為什麼大多是情商高人的職位。

從表面看這就是三觀正的人情商很低。這應該是片面地看待了問題。


迷路的精靈馬漢軍

三觀很正的人,情商是不是一定會高?這個很難講。原因有三。

其一,三觀和情商不是同一個概念,考慮問題的角度也是不同的。情商是指情緒智商,較多用於指與人溝通的能力;而三觀是指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與三觀不同的人也能很好地溝通,則可視為情商高,與三觀不同的人聊不到一起,也不能說是情商低。所以可以發現說,其實這兩種概念是在不同維度上的。

其二,社會規則的制定是被建構的過程,所謂三觀很正到底意味著什麼?誰給予的定義?誰又能保證這個規則不會改變呢?若換一個社會環境,對於三觀正的定義就會發生變成非常大的變化,而且情商也是這樣,對情商的一個定義,也是由人的意識所決定的,不能完全作為一個評判的標準。

其三,三觀從小受到家庭規範以及社會文化的影響。縱觀整個中國發展的這100年以來,整個社會的規範以及制度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在新中國時期,在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在文革時期,70年代上山下鄉,80年代的計劃生育,90年代的改革開放,到了00年代開始中國經濟實力的崛起,這個社會對於哪些是非常正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有著翻天覆地的變化。而後,你就會發現一個神奇的現象,就是在一個家庭當中,老年人、中年人和年輕人,雖然是在同一個家庭中,遵守著同一套祖訓和家規,但由於生長在不同的年代,形成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卻是完全的不同,而且城市與農村之間的流動和差異,也導致三觀的正與否有著不同的理解。

理解了這些,是否就回答了你的問題了呢?祝福題主。


鵜鶘心理

三觀是指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三觀正,指的是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符合社會主流、是大眾接受、認可的。


三觀正的人一般生活中不容易走偏。


人們平常口中所說的情商低,是指人際交往能力不夠好。實際上情商是情緒商數,簡稱EQ,主要是指人在情緒、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


情商在生活中與一個人瞭解、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緒、控制自我情緒、調節管理自我情緒和較好應用情緒的能力有很大關係。


一個人情緒穩定與否,會影響到自我耐受、自我激勵、與他人的交往能力。

"三觀很正的人往往被人說成是情商很低",這種說法並不正確,但是有其原因。


1、三觀正的人愛較真


三觀正的人堅持原則、有底線、不同流合汙。在工作中遇到問題時,被說成有點"沒有靈活性"、"死板",實際是不會"世故","圓滑",尤其是遇到他人需要通融的事,正好是有違工作原則,違反單位規定要求時。


因為不能違反規定,沒有通融,人們就會覺得不近情理,再加上違規要被懲處,要求通融的人就會產生不快情緒。


這種情況下,有的人會反省,是自己造成的,就會提醒自己接受教訓,下不為例。


如果得到改正的機會,就會愉快接受,以後也不會再犯。


有的人卻是非不分,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只會怪罪別人,導致產生怨恨情緒。


如果自己一再出現不被原諒的事時,就會不理智地以說別人的壞話來發洩情緒,甚至可能導致出現孤立別人的行為。

現在的社會是一個容易被同化的社會,價值觀或多或少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對這些人實在是應該敲一敲震山的鼓,讓他們震耳發潰一下。


2、想鑽空子的人明明是自己錯了,卻不知反省,反而對堅持原則的人實施打擊報復。


因為社會風氣的影響,有些事情在不同的時候、不同的地方慢慢變得不再那麼被遵守。


比如:上班不遲到,早退。本來是工作職責,是該自覺遵守的紀律。


但在個別人或個別單位中,被查班人員查到了,反而說別人是情商低,主要是有想通融不成惱羞成怒的情緒。


因為自己行為失當而貶損他人,常常跟別人說三道四,發洩不滿,不明真相真像者會被矇蔽。


堅持原則的人常常被做錯事的人打擊、排擠、孤立,實際上是三觀不正導致引發的不良情緒。


所以,看一個人不能只是聽他說什麼,還要看他怎麼做,才能分析原因,瞭解事情的真相。


說別人情商低,不見得自己就情商高。


從投射心理來看,說別人是什麼人,自己就可能是什麼樣的人。


3、"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是真的情商低嗎?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意思是水太清了,魚就無法生存,要求別人太嚴了,就沒有夥伴。現在的人是以此來表示對人或事不可要求太高。


過去的人正直、講原則性的多,現在生活越來越好,大家更注重友好相處。


有的人為了面子,也是怕被別人孤立,要維護跟他人的關係而選擇無原則地贊同他人觀點,會失去原則地抱團取暖。


"公道自在人心。"為了公事公辦得罪人的人,時間長了,你會發現他不會害別人。


反而"老好人"是最不可靠的,因為他們怕事,有事時不可能出頭露面力挺你。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講原則的人,可能會是為你爭取利益的人。


關鍵時刻他們會秉公辦事,有難事時他們會主持正義。


所以要尊重講原則的人。要保持多從自身找原因的良好心態,不要跟別人唧唧歪歪說人短長,更不要輕易說有原則的人情商低。


要解決三個正往往被別人說成是情商低的問題,也不是不可能改變。


首先,堅持原則的人要改變自己給別人的刻板印象。


要調整自己的行為,遇到問題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要一刀切。


講原則的人處理問題時要"曉知以理,動知以情"。


要看出狀況的人是經常還是偶然、是主觀還是客觀原因、是有意為之,還是無意導致。


相信做到有理有情,體恤他人的難處,會在處理問題上逐漸圓融通達起來。


只要不咄咄逼人,只要不違反原則,堅持自己該堅持的,其它該圓圓該扁扁。


在多樣的輿論環境裡,不用生氣,也不怕遭受他人的排擠、打擊、報復。


其次,很多問題都是因為情緒導致的,控制情緒,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如果能夠改變自己的態度,多理解包容,說話有分寸,不刺激對方,不暴力執法,就會獲得人們的尊敬,解決起問題來也就容易得多。


最後,講原則和高智商並不矛盾,有理有情處理就是表現。


出現問題時,雙方都有理智,問題就會少得多,解決起來也容易得多。


也希望大家都端正自己的三觀,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你覺得呢?


幸生

情商是相對於智商衡量處理自然科學的能力提出來的,

情商就是衡量處理人與人之間關係的能力指數,和智商一樣是個外來詞,拿中國的老話講就是為人處世的能力。

孔夫子的三觀很正,為人處世的能力是中國人的典範,可以說三觀正,情商也極高。

為什麼現實生活中會遇到三觀正卻情商低的人呢?因為三觀是一個人對其所在國家、地區主流道德規範的認同程度,而情商是他與人交往溝通的能力,這是兩個不同的領域,情商低是他沒受過足夠的訓練,常見到的是好心辦壞事,說話辦事生硬等等。

舉個例子:人很熱心喜歡幫助人,算三觀正吧?結果遇到一位女生提著很重的包袱,上去就說:我幫你提提吧,人家會怎麼想?

順便問問:這時候情商高的會怎麼做?


新鮮往事

我是喵星君,致力於用易經哲理解釋職場哲學。

題主的這個問題,其實很體現了現在社會最醜惡的一面,即人們所持有的道德觀、價值觀和這個社會的價值評估體系是背道而馳的。舉個例子,我們的道德觀是尊老,但是現在老人倒在了馬路上卻沒人扶,這就是三觀與社會價值觀背道而馳的體現。

什麼是三觀?三觀是價值觀,是世界觀,是人生觀。我們學的價值觀是什麼呢?是“直、方、大,不習,無不利”、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是我們小時候學的“道德”,人要為人正直,要與邪惡勢力作鬥爭,要尊老愛幼……等等等等。

什麼是情商呢?情商就是社會價值觀。中國是一個集體主義社會,大家都往哪裡走,你往哪裡走就對了,否則就是異類。最明顯的此類現象就是“屁股決定腦袋”。而當大家都往所謂“不義”的方向走的時候,如果你往“義”的方向去走,那麼你就是不對的,那麼你就是異類。

而在當下社會,都是以金錢和權利作為評價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標準,古人“兼濟天下”的思想在現在,都變成了“一己私慾”、“蠅營狗苟”。當一個人帶領了一群人損害別人利益而去追求一己私慾的時候,那麼這時候三觀正的人如果堅持自己,就會被視為“異類”。

所以,在一個畸形的社會價值觀中,正確的三觀往往會被一己私慾取代,這也是為什麼在當下的社會中,三觀與情商不能並存。當然,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古人早就給出了答案。

外圓內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