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腰疼的原因有哪些,產後怎樣做才會不腰痛?

耕介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希望我以下的回答能對您有所幫助。

很多孕媽在分娩後,出現腰痛的症狀,起初還不太注意,以為緩緩就過去,但是但是長此以往,可能會引起更大的問題。


產後腰痛的原因有哪些?

懷孕期間,孕媽身體裡的激素變化很大,孕媽體內的這些激素變化都是為了寶寶的健康發育以及順利分娩。臨近分娩,孕媽體內為了協助寶寶的分娩,會增加一種使骨盆韌帶鬆弛的激素。同時,日漸增大的子宮也逐漸增加孕媽腰部的壓力。這兩個因素都會使孕媽的骶棘韌帶變得鬆弛,壓迫到盆底的神經和血管,從而引起懷孕期間的腰痛。在分娩後,孕媽身體雖然會逐漸恢復,但是子宮不會馬上恢復到原來的大小,而且剛分娩後的這段時間,骨盆的韌帶還處於鬆弛狀態,腹直肌也比較薄弱,所以產後的這段時間,孕媽身體沒有迅速恢復,發生腰痛的狀況還是比較常見的。有的孕媽惡露排出不暢、過早穿高跟鞋、產後活動少、肥胖等,都會加重腰痛的症狀。

如何預防產後腰痛?

1. 避免長時間維持某一姿勢

產後久站、久蹲、經常彎腰等,都會長時間增加孕媽腹壓,增大對腰部的負擔,所以孕媽產後的一段時間儘量避免,如給寶寶更換尿布時注意臺子的高度,不需要孕媽經常彎腰。

2. 注意餵奶姿勢

在懷孕期間,多數孕媽都會接受母乳餵養的宣傳及指導,孕媽應該在產前就熟悉餵奶姿勢,可以採取坐姿或躺著餵奶,躺著餵奶孕媽不需要出很大力氣,能減輕對孕媽腰部的壓力,如果採取坐姿餵奶,最好在膝蓋上放置枕頭,避免對腰部造成太大負擔。

3. 注意腰部鍛鍊

在產後兩週,孕媽可以開始進行加強腹、腰肌的運動鍛鍊,如縮肛運動等,這不僅能增加腰椎的力量,還能幫助子宮惡露的排出,促進子宮的恢復。


淼哥故事會

“老公,我腰痛,快給我揉揉”,不知道有多少媽咪對自己的老公說過這樣的話,如果有媽咪產後正深受腰疼的折磨,那趕緊看看下面的內容,輕鬆幫您遠離腰痛!

產後腰痛原因

1.孕期變化

為了分娩時能使胎兒順利娩出,連接骨盆的韌帶會變得鬆弛,脊柱內部結構和功能發生改變,壓迫盆腔神經、血管而導致腰痛。

2.分娩影響

正常分娩時,孕媽咪的腰腹肌肉經歷高強度的收縮運動過程,有可能導致腰骶關節的錯位。

3.缺乏運動

很多媽咪產後較少活動,總是躺或坐在床上休養,易導致盆腔淤血;加之體重增加,腹部贅肉增多,造成腰肌勞損而發生腰痛。

4.過度勞累

有些媽咪平時身體素質較差,產後休息不足,要照顧寶貝。

過早的持久站立和端坐,或束腰過緊等,都可引起肌肉、韌帶、結締組織勞損而引發疼痛。

5.哺乳不當

媽咪如果在月子裡經常採取不當或不放鬆的姿勢給寶貝餵奶,使腰部肌肉總處於緊張的狀態中,造成腰肌勞損而腰痛。

6.其他原因

如果媽咪產後過早穿高跟鞋,使身體重心前移,除了引起足部疼痛等不適外,也可能使腰部產生痠痛感。

很多媽咪都在堅持母乳餵養,鈣流失非常嚴重,缺鈣也容易引起腰疼。

預防產後腰痛6招

1.減輕腰部負荷

注意充分休息,坐位時可將枕頭、坐墊一類的柔軟物經常墊在身下或下腰部,放鬆腰背部肌肉。

產後保持充分睡眠,睡眠時最好取側臥位、雙腿屈曲,床墊不宜太軟。

穿輕便柔軟的鞋,不穿高跟鞋,避免彎腰等腰部活動過大的行為。

在醫生指導下,適當做一些預防腰痛的體操。

2.給寶貝餵奶時採取正確姿勢

選擇讓自己感到輕鬆和舒適的姿勢。以坐在低凳上為好,如果坐的位置較高,如床邊,可把一隻腳放在一個腳踏上,或身體靠在椅子上。

最好在膝上放一個枕頭抬高寶貝,這樣還可承受重量。

把寶貝放在腿上,讓頭枕著媽咪的胳膊,媽咪可舒服地用手臂託著寶貝的後背。

3.避免經常彎腰或久站久蹲

注意勞逸結合,避免提過重或抬舉物體,不要過早過大運動。

4.熱敷按摩保暖

可按摩、熱敷疼痛處或洗熱水澡,促進血液循環,平時注意腰部保暖。

5.應注意控制體重

超重會增加腰部負擔,損傷腰肌,避免骨質疏鬆而引起腰痛。

 

6.加強腰肌的運動

從產後2周開始,在保健醫生的指導下做加強腰肌的運動,如做仰臥起坐動作。

平時多去散步或做騎車運動,都能防止和減輕腰痛。

帶寶寶是件很辛苦的事,可以要求寶爸為媽咪們分擔些家務,參與到帶寶寶的過程中,這樣不僅可以增加親子關係,還有利於夫妻關係的良好發展。


媽咪寶貝傳媒

很高興能夠有機會回答您的問題。

產後腰疼,主要是3個原因造成的:

1、激素下降影響:產後一些激素水平直線下降,就像過山車一般,機體組織來不及調整,功能便紊亂起來,進而產生疼痛。

2、孕期缺鈣:妊娠期間,胎兒所需要的絕大多數鈣,是從母體骨組織中動員出來,生產後母乳餵養也會消耗鈣,如果孕期缺鈣未能得到及時矯正,產後進一步流失,新媽媽骨組織處於缺鈣狀態,也容易引起關節痠痛。

3、產後勞累:分娩是個極度消耗的大動作,產後又日夜需要哺育嬰兒,多數新媽媽身體過勞。

產後腰疼,通常在休息後可以得到緩解。其他緩解腰疼建議如下:

1、飲食上要多攝入鈣質豐富的食物,必要時在醫生的指導下補充一些鈣劑;

2、保持充足的睡眠,睡覺時最好採取側臥姿勢,並經常更換臥床姿勢,床墊不宜太軟; 3、不要持久站立或端坐,減少彎腰動作,避免給腰肌及相關韌帶增加負擔;給寶寶餵奶後,做做腰部環繞動作;從床上起身或翻身時,多借助四肢力量支撐等。


家庭醫生雜誌

前兩天一個姐妹跟我說生娃後體質大不如前,動不動就腰痠背痛。

其實我生娃後也是這樣,坐著不舒服,站著不舒服,躺著也不舒服,反正怎麼都不對勁……

今天就給大家分析一下,產後腰痛的主要原因。

產後勞累過度

產後新媽咪要立即投入照顧寶寶的事務中,除了要給寶寶哺乳,還要給寶寶洗澡、換尿布、穿衣服、哄睡等。

這些久站、久坐、久彎腰的動作,都會引起產後腰部不適,再加上新媽咪是新手,精神比較容易緊張和抑鬱,這也容易引起腰痛。

哺乳姿勢不當

經常採取不當或不放鬆的姿勢給寶貝哺乳,如側身、彎腰等姿勢,或者束腰過緊,使腰部肌肉總處於不放鬆的狀態中不堪重負,從而造成腰肌勞損,引發腰痛。

子宮復位不良

子宮的正常位置是前傾、前屈的,因為月子裡仰臥位比較多,如果在產後子宮復舊的過程中,出現子宮後位或者子宮沿陰道向下移位,發生子宮脫垂,也會引起腰痛。

產後受涼

產後如果沒有做好保暖,腰部不慎受溼寒侵襲,致使經絡不通、血脈運行不暢,引發腰痛。產後的媽咪身體比較虛弱,應避免處於風口,或者貪涼,不然容易引發月子病。

產前合理飲食,避免過於肥胖而增大腰部負擔,造成腰肌和韌帶的損傷。

產後保持充足的睡眠,經常變換臥床姿勢,避免久蹲或久站,不要過早跑步、走遠路,以免導致子宮後位或子宮脫垂引起腰痛。產後睡不好?

產前產後注意體位:產後保持充足的睡眠,經常變換臥床姿勢,避免經常彎腰、久站,避免過於用力,不要過早跑步、走遠路,以免導致子宮後位或子宮脫垂引起腰痛。

孕期適當補鈣:多喝牛奶、多吃芝麻等鈣豐富的食物,多曬太陽,促進鈣的吸收。在防止腰痛的同時,也為胎兒嬰兒提供足夠的鈣。

採取正確的哺乳姿勢:只要是讓腰部感覺輕鬆、舒適的姿勢都可以。以坐在低凳上為好,如果坐的位置較高,可把一隻腳放在一個腳踏上,或身體靠在椅子上。最好在膝上放一個枕頭抬高寶寶,這樣還可承受重量。

常做伸展腰部、下蹲等動作鍛鍊腰部肌肉,每天定時做提肛收腹動作鍛鍊盆底肌肉,還可以做背部理療或按摩,放鬆肌肉.

預防腰痛要從新媽咪平日裡的行、動、坐、臥的小細節開始注意哦!新媽咪保護腰部可是一場持久戰,不良的站姿、坐姿、不良的生活習慣都會加重新媽咪的腰部負擔。所以新媽咪一定要改正壞習慣!

用這幾招預防、緩解腰痛

1

1、孕期控制體重

控制飲食,適當運動,將體重控制在正常範圍。

2

2、產後儘早開始活動

順產麻麻如果身體條件允許,24小時內早點開動,做做簡單的運動,如躺在床上握握拳、活動手腕,擴胸運動

都可以,選擇自己能接受的運動方式。

剖腹產麻麻產後頭幾天還是需要臥床休息,做些握握拳的簡單活動就好,晚點再做幅度大一點的運動。

3

3、調整用腰的姿勢

不正確的哺乳姿勢會給腰肌帶來額外的負擔,一個舒適的座椅可以有效調整姿勢。建議哺乳時選一個腰部有支撐的座椅,或者在腰部墊一個小枕頭,這些都可以給腰部很好的支持。我看過醫生後,就很注意用腰的姿勢,餵奶經常換姿勢,注意給腰部支撐,讓腰儘量舒服。平時要坐著工作也最好弄個舒服的腰墊,然後時不時起來活動下。現在,腰痛已經明顯好轉啦。

新麻麻還可以按照下圖學習下餵奶,經常換換姿勢。

頻繁的彎腰動作也會對腰肌帶來很大的影響。醫生跟我說,要在平時生活裡,儘量注重細節:

比如選擇一個合適的高度給寶寶換尿布;在日常搬舉東西時,記得多屈膝、少彎腰,儘量減少腰部的負擔。實在太重的東西,就別搬啦。

4

4、保持適度運動

新麻麻產後 6 周後,就可以逐漸開始做一些恢復鍛鍊防止腰痛。散步、游泳、瑜伽、普拉提等都是很好的運動方式。剛開始,建議每週鍛鍊2~3次,身體適應後再慢慢增加運動量。

如果覺得運動後腰還是疼,骨科醫生推薦了一個簡單的鍛鍊動作,重複 8~10 次,堅持 6~8 周。

1、平躺在墊上,膝關節彎曲,雙腳平放於地面;

2、腹式呼吸,先深吸一口氣;

3、隨著呼氣,感受腹肌微微收緊,讓尾骨朝向腹部,感覺整個骨盆在往胸口端起,但是骨盆始終不離開墊子。

5

5、注意補鈣

孕中晚期、哺乳期,新麻麻吃東西注意營養全面,特別注意蛋白質、脂肪、礦物質和維生素等攝入,多吃奶製品、蛋類、奶類、海產品等含鈣豐富的食物。

醫生建議,儘量從食物中攝取鈣質,實在不夠時再吃鈣片

6

6、注意保暖,熱敷理療

平時注意保暖,不要碰冷水。天冷時,要及時添加衣物,避免腰部受涼。如果覺得抱寶寶腰用力過久,不舒服了,可以做個簡單的熱敷,比如泡個熱水澡、用熱水袋敷一下,都可以短時間裡讓緊張的肌肉放鬆開來。

我愛泡澡,泡泡浴、聽個歌都好治癒


心連心好月嫂

  一般情況下,大部分女性在生產之後,無論是自然生產還是剖腹產,都會留下或多或少的後遺症,比如說腰疼,腳後跟疼等毛病,那我們針對生產之後給我們帶來的這些身體的後遺症。

  勞累過度

  由於懷孕生產,骨骼系統會發生變化,骨關節略寬鬆,肌肉韌帶拉長,彈性下降。女性的肌肉、韌帶張力與男性相比顯得相對較弱,加上有些媽媽平時身體素質較差,產後休息不當,過早地持久站立和端坐,致使妊娠時所鬆弛了的骶髂韌帶不能恢復,引起肌肉、韌帶、結締組織勞損而引發疼痛。

  誘發因素

  一般來說,產婦生產後子宮和盆腔組織狀態很難快速完全恢復至懷孕前階段。而且在此期間,接連骨盆的韌帶還處於比較鬆垮無力階段。倘若此時產婦再出現惡露無法順暢排出的情況,從而使血液淤積在盆腔中,便會導致產婦產後腰痛狀況。

  頻繁彎腰

  剛生產完的媽媽就需要照顧寶寶,比如需要彎腰給寶寶換尿布、洗澡等,經常彎腰導致的腰部痠痛長時間會引起血液淤積在盆腔,從而對身體造成危害。

  產後怎樣做才會不腰痛?

  1、有些媽媽坐月子期間沒有勞逸結合,長時間躺在床上不活動,這樣久了腰部肌肉沒有得到鍛鍊,更別說恢復功能了。如果媽媽們再盲目進補,特別是吃很多油膩的食物,容易讓自己變胖,特別是腰上長肉,負荷太重也會導致腰疼的。

  2、月子期間,如果家裡沒有人幫忙照顧她和小孩子,媽媽還要親自照顧小寶寶,比如洗澡、換尿不溼等等,這些情況都容易引起腰痛。


媽博士母嬰網

產後腰痛是一個在產婦中很普遍會遇到的問題,產後腰痛即產後出現腰痛,這個現象與產後子宮收縮復舊引起的反射痛有關。也是月子病的一種。

產後腰疼的原因有哪些呢?

1.懷孕使內分泌系統發生很大變化,為了分娩時能使胎兒順利娩出,連接骨盆的韌帶也變得鬆弛。分娩後腹部肌肉也變得較軟弱無力,子宮未能很快完全復位,引起腰痛。

2.產後較少活動,總是躺或坐在床上休養,加之體重增加,餵奶姿勢不對,增大了腰部肌肉的負荷,形成腰肌勞損而引發腰痛。

3.產後不慎受溼寒侵襲,致使經絡不通而導致運行不暢,引發腰痛。

產後怎樣做才會不腰痛?

1.調整哺乳姿勢

抱寶寶的時候,找一個舒服的姿勢,或坐或躺或站,把寶寶抱在胸前或是讓寶寶睡在自己身邊,可經常交換姿勢,以緩解疲勞。

2.多休息,適當運動

產後最初24小時內,新媽媽應臥床休息,然後可以在室內稍微活動,以促進惡露的排出,有利於子宮的儘快復原,也有利於產後大、小便通暢。隨著身體的恢復,可適量運動,做產後恢復體操,但要循序漸進。

3.避寒溼、宜保暖

應注意天氣的變化,要注意頭、背部的保暖,夏天避免電風扇直接吹風,避免過早接觸冷水。特別是在冬春寒溼季節,尤其需要做好腰部的保暖。儘量避免淋雨受寒,夜臥當風等。避免久臥潮溼之地,在寒溼季節,可適當使用電熱褥祛寒保暖。

產後媽媽坐月子的時候,要注意休息,不要久坐,要多注意多做一些按摩和健身操,幫助恢復腰部韌力。坐月子不是小事情大意不得。

我是 IF枕邊育兒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 育兒路上我們一起前行!


IF枕邊育兒

很多的產婦在分娩後會覺得腰疼腿疼,這是因為趾骨聯合分離、骶髂韌帶勞損或骶髂關節損傷所導致的。

產後腰疼的原因

產婦分娩過程中,開骨縫,骨盆各種韌帶都會受到損傷,如果分娩時產程過長,胎兒過大,產時用力不當,或者是因為產後虛汗多,毛孔張開,容易腰骶部受風寒等,血運不暢,再加上如果在產後過早勞動或負重受累,都會增加骶髂關節的損傷,引起關節周圍組織粘連,阻礙了骶髂關節的正常運動,或由於骨盆某關節有病變造成趾骨聯合分離錯位,從而產生了腰疼腿疼。

韌帶還未恢復,如果起坐過猛、過早做一些劇烈運動等,都容易發生趾骨聯合分離,產生疼痛。



怎樣預防產後腰疼

產後身體虛弱,氣血兩虧,關節肌肉得不到足夠的營養,也會肢體疼痛。所以應當注意休息和增加營養,哺乳媽媽不要過早就長久的站立和端坐,更不能劇烈運動或勞累,並注意不要讓身體各關節受寒涼。




青花欣悅

我就是產後腰疼不能受涼,現在後悔沒用了,貼膏藥艾灸燻蒸戴護腰都沒用。

產後月子一定一定一定要坐好,月子不要久坐久站久蹲,能不幹的就不幹,餵奶最好躺喂,注意腰部保暖,就是皮膚不要裸露在外。

我是月子裡坐著給娃餵奶一喂一兩個小時,再加上起夜嫌麻煩直接批件衣服沒有太注意留下的病根。

剛出月子那會,給娃蹲著洗屁股,蹲下去腰疼的就直不起來,要緩好一陣子才行。

現在站的時間稍微久一點就疼,一點涼受不了,夏天不能吹空調吹風扇,就是不能有風,哪怕陰雨天也要比以前多穿衣服,要穿長衣服蓋住腰,不然都會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