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樑家河精神 幹在實處 走在前列

中共延安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

1969年1月,年僅15歲的習近平來到延安的一個小山村——梁家河。在這裡,他度過了七年知青歲月,錘鍊了頑強意志品質,鑄就了為民造福初心。2015年2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回梁家河村看望鄉親們時,動情地說:“我人生第一步所學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這是有大學問的地方。”小山溝裡有“大學問”,“大學問”蘊含大精神。今天,我們探究和弘揚梁家河精神,對於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奮力譜寫新時代延安追趕超越新篇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

梁家河精神,就是習近平在梁家河插隊生活期間所展現出的胸懷境界、抱負擔當、意志品質,體現在他矢志不渝的信念、真摯為民的情懷、務實擔當的品格、帶頭實幹的作風等方面。

矢志不渝的信念。“人生的道路要靠自己來選擇,如何選擇一條正確的道路,關鍵是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否則,環境再好照樣會走錯路。”從北京到梁家河,生活條件天壤之別,但習近平最終經受住了考驗,他過了跳蚤關、飲食關、勞動關、思想關,真正融入了這個小山村。在梁家河的艱苦歲月裡,勞動強度很高,一天下來體力消耗大,身體十分疲憊,又經常餓肚子,但他從來沒有放棄讀書和思考,白天利用幹活間隙看書,晚上點著煤油燈看到深夜,博覽群書,一物不知,深以為恥,反覆研讀《共產黨宣言》《資本論》等馬列經典,表現出對知識的強烈渴求和對馬克思主義真理的不懈追求。由於父親蒙冤落難,別人做事從“零”開始,習近平卻要從“負數”開始,入團、入黨申請一次次得不到批准,但他仍以堅如磐石的信念,再一次次遞上去,先後寫了8次入團申請、10次入黨申請,終於被組織批准入團、入黨,後來還被推選為大隊黨支部書記。習近平總書記在英國訪問時,回憶起梁家河時說:“年輕的我,在當年陝北貧瘠的黃土地上,不斷思考著‘生存還是毀滅’的問題,最後我立下為祖國、為人民奉獻自己的信念。”這種矢志不渝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也是經受住各種考驗的精神支柱。

真摯為民的情懷。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當年,習近平與鄉親們打成一片、融為一體,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帶領鄉親們發展生產,群眾需要什麼,他就幹什麼,一心想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北京市支援延安地區一輛三輪摩托車,延安把它分配給延川縣。因為習近平表現優秀,縣上把三輪摩托車獎給他,但他覺得不實用,就設法換成了群眾更需要的手扶拖拉機、鋼磨等生產工具。他心裡裝著鄉親們,鄉親們也惦記著他。在銅川當工人的村民李印堂帶回一點大米,讓母親蒸了一碗白米飯端給習近平嚐嚐。1975年習近平離開梁家河上大學的時候,全村男女老少自發前來送行。離開梁家河後,他一直牽掛著鄉親們,多次幫助生活困難的鄉親,先後4次給鄉親們回信,兩次回村看望,每次回來自己花錢給每家每戶帶禮物。2015年春節回村看望鄉親們時,他說,“當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這裡。”“從那時起就下定決心,今後有條件有機會,要做一些為老百姓辦好事的工作。”這種真摯為民的情懷,充分體現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是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的真實寫照。

務實擔當的品格。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是我們共產黨人的重要思想方法。習近平在回憶梁家河歲月時說,陝北的七年,最大的收穫有兩點,其中之一就是讓他懂得了什麼叫實際,什麼叫實事求是,這是讓他獲益終生的東西。一次公社給村裡派發了一批救濟糧,到底把糧分給誰?他為了把一碗水端平,帶著支部成員挨家挨戶查看群眾家裡的糧囤,最終確定最缺糧的幾戶群眾為救濟戶,鄉親們心服口服。當年,看到村民買煤油、火柴等日用品要到10多里外的文安驛鎮來回跑,他就在村上辦起了代銷店;看到婦女們白天在山裡幹活,晚上還要在煤油燈下縫縫補補,他就辦起了縫紉社,既解放了婦女勞力,又解決了村裡人的日常需求;他還在村裡辦起了鐵業社,不僅滿足了村民的勞動生產需求,也增加了村民收入。當年,在陝北這個地方,因為缺少燃料,做飯、照明都是令人頭疼的事。看到四川等地辦沼氣的報道,他就決心在梁家河辦沼氣,克服重重困難,終於建成了全省第一口沼氣池,讓村民做飯、照明都用上了沼氣。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一個人要有一股氣,遇到任何事情都有挑戰的勇氣,什麼事都不信邪,就能處變不驚、知難而進。”這種務實擔當的品格,充分體現了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精神,彰顯了共產黨人直面問題的政治勇氣和解決問題的政治擔當。

帶頭實幹的作風。幸福生活都是幹出來的。他既一心為民辦事,又善於為民辦事,總是走在前、幹在先,苦活重活搶著幹,幹一件成一件。當年,看到村民在山上種莊稼,土地瘠薄、廣種薄收,一年到頭累死累活,卻打不下多少糧食,他就帶領鄉親們打壩淤地,帶頭跳進刺骨的冰水裡清理河底的冰碴和凍土,在他的帶動下,鄉親們幹勁沖天,打成了豐產高產的淤地壩。看到村民吃的是河水,他就帶領大家挖水井,第一個下到井裡掏泥土和石頭,打出了一口大口井,讓全村人吃上了乾淨衛生的井水。建沼氣池時,他帶領幾個青年到十幾裡外的村莊去挖沙子、背水泥……正如鄉親們說,習近平總書記當年在梁家河擔任村黨支部書記雖然只有短短兩年時間,卻幹成了他們幾十年都沒有幹成的事,使梁家河成為遠近聞名的好村子。這種帶頭實幹的作風,是共產黨人的鮮明特徵,充分體現了幹在實處、走在前列的精神風範。

(二)

梁家河精神,是我們黨的領袖成長過程中展現出來的優秀品質和精神風範,是對延安精神的傳承和弘揚,是黨和人民的寶貴財富,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越來越顯現出超越時空的恆久價值。

梁家河精神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生動詮釋。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從梁家河到中南海,從“讓鄉親們飽餐一頓肉,並且經常吃上肉”到“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從“為人民做實事”到“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標註的都是為民的底色,折射的都是共產黨人強烈的使命擔當和不變的價值追求。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弘揚梁家河精神,體悟習近平總書記初心情懷,就能更加深刻地讀懂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認清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使命,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贊成不贊成、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作為想問題、幹事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梁家河精神是忠誠核心、維護核心的情感基石。延安是一個神奇的地方,先後走出了毛澤東和習近平兩代領袖,形成了毛澤東思想,播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種子。一片黃土地,兩代領航人。不同的領袖,一樣的情懷;不同的時代,共同的使命,引領中華民族迎來了實現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無論是在梁家河插隊時主動融入群眾、“能團結人”,還是十八大以來團結帶領人民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習近平都始終與群眾打成一片,深深紮根於人民群眾之中。弘揚梁家河精神,體悟習近平總書記的成長經歷,就能更加真切地體會習近平總書記作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四個服從”,增強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的核心、軍隊統帥、人民領袖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梁家河精神是補鈣鑄魂、錘鍊黨性的鮮活教材。刀在石上磨,人在難中練。習近平總書記“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的歷練,為我們修身做人、用權律己、幹事創業樹立了標杆。正如總書記所說,“陝北高原給了我一個信念,也可以說是註定了我人生過後的軌跡。經過了陝北這一堂人生課堂,就註定了我今後要做什麼,它教了我做什麼。”“在插隊之前,如果我們有所知所獲,我總感覺到了插隊以後,是獲得了一個昇華和淨化。個人確實是一種脫胎換骨的感覺。”“15歲來到黃土地時,我迷惘、彷徨;22歲離開黃土地時,我已經有著堅定的人生目標,充滿自信。”弘揚梁家河精神,體悟習近平總書記的心路歷程,就能更加自覺地堅定信仰信念,加強黨性鍛鍊,補足精神之鈣,永葆共產黨人政治本色。

梁家河精神是創新創業、成長成才的勵志範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時代,選擇吃苦也就選擇了收獲,選擇奉獻也就選擇了高尚。梁家河是習近平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的地方,在梁家河的七年是他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期。正如總書記所說,“艱難困苦能夠磨鍊一個人的意志。七年上山下鄉的艱苦生活對我的鍛鍊很大,後來遇到什麼困難,就想起那個時候在那樣困難的條件下還可以幹事,現在幹嘛不幹?你再難都沒有難到那個程度。”弘揚梁家河精神,體悟習近平總書記的奮鬥精神、創新精神,就能更加牢固地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將個人奮鬥與祖國命運緊密相連,在創新創業中增長智慧才幹,在艱苦奮鬥中錘鍊意志品質,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實現人生價值。

(三)

作為梁家河精神的發源地,延安將堅持從梁家河精神中汲取營養和力量,幹在實處、走在前列,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不斷汲取信仰的力量,在忠誠核心維護核心上幹在實處、走在前列。紮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發揮梁家河教育基地作用,引導黨員幹部帶著深厚感情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切實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用這一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2l世紀的馬克思主義武裝頭腦,增強對這一偉大思想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情感認同,自覺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旗幟鮮明講政治,堅持把講政治體現在一言一行、一點一滴中,落實到推動發展、深化改革、改善民生、從嚴治黨等方方面面,做到黨中央提倡的堅決響應,黨中央決定的堅決照辦,黨中央禁止的堅決杜絕,以實際行動忠誠核心、擁戴核心、維護核心、緊跟核心。

不斷汲取為民的力量,在牢記宗旨一心為民上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緊扣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汙染防治攻堅戰,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特別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陝甘寧革命老區脫貧致富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把提高脫貧質量放在首位,聚焦再聚焦,精準再精準,確保今年高質量整體脫貧。緊緊抓住人民群眾最急最憂最怨的問題,將心比心,像關心自己子女上學和父母看病一樣發展教育醫療事業,像關心自己兄弟姐妹生活一樣抓好就業社保工作,紮實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築牢公平正義底板,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不斷汲取奮鬥的力量,在轉型發展追趕超越上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充分發揮能源、農產品、文化旅遊等特色資源優勢,做好“有中生新”“無中生有”兩篇轉型文章,實施好延安綜合能源基地發展規劃,深入推進以蘋果為主的特色農業產業後整理,加快發展文化旅遊產業,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充分發揮城鎮化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空間大的後發優勢,堅持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兩手抓,促進城鄉融合發展、一體發展;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不懈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加快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積極破解生態環境整體脆弱的明顯制約,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不斷汲取創新的力量,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上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堅持把改革創新作為延安實現追趕超越的關鍵一招,進一步解放思想,擺脫“溝道思維”慣性,堅決破除一切不合時宜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堅定改革定力,保持改革韌勁,深化機構改革、“放管服”改革、國企國資改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農村“三權分置”改革,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大力發展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激發社會活力、增添發展動力,真正使黨中央部署的每一項改革任務在延安落地落細落實。

不斷汲取革命的力量,在自我革命自我提高上幹在實處、走在前列。認真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發揚革命精神、鬥爭精神、犧牲精神,始終保持革命戰爭時期的那麼一股勁、那麼一股革命熱情、那麼一種把革命工作搞到底的拼命精神,著力提高八種本領,做到“五個過硬”,認真貫徹落實中央“三個區分開來”要求和省委鼓勵激勵、容錯糾錯、能上能下“三項機制”,旗幟鮮明為那些敢於擔當、踏實做事、不謀私利的幹部撐腰鼓勁,激發幹事創業的熱情動力。堅持以上率下,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實施細則精神,持續正風肅紀反腐,以永遠在路上的執著把全面從嚴治黨引向深入,給全黨、全國人民呈現一個富裕文明和諧美麗的新延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