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贊!痴情莊稼漢照顧瘋妻20年不離不棄,好村官助其全家遷新居


什麼是真愛?對於平正仡佬族鄉紅心村的潘克平來說,真愛就是四個字——無悔付出。20年前,潘克平的妻子馬傳芬患上精神分裂症,生活不能自理,家庭的重擔便全部落在他一個人身上。作為家裡的頂樑柱,他一邊辛苦掙錢養家,一邊照顧患病的妻子,二十年如一日,用自己的真情付出抒寫人間真愛。

1989年,潘克平與妻子馬傳芬結婚了,可天有不測風雲,婚後妻子突發間歇性精神分裂症。

妻子患病後,常會幻聽幻視,一年四季她每天都一個人孤獨的站在自家門口。

20年來,潘克平悉心照料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妻子,伺候年邁的父親,還將兩個兒女養育成人。

潘克平的老父親和他們祖孫三代的家。

爺孫三代五口人居住在低矮、潮溼、透風,不到20平米的簡易棚裡。

人到中年,今後的人生之路還很漫長,潘克平深知,他這一輩子,會走得不容易,甚至可以用“艱辛”來形容。

面對現實,潘克平堅毅地說:“作為丈夫,照顧妻子是我一輩子的責任。同時,我也要給孩子們樹立一個榜樣,讓他們長大後,對社會、對家庭有責任心!”。

妻子每噸吃飯,都需要潘克平親自喂著吃。

潘克平說,他現在最大的心願就是一家人能住上寬敞的新房,更希望妻子的病能慢慢恢復。而且,他早已做好了心理準備,要照顧妻子一輩子。

潘克平從地裡忙活回來。

孩子日漸長大,靠在鄉下乾點農活撐起這個困難的家庭,潘克平每天忙活回來,無論妻子做錯什麼事情,他都不會向妻子發脾氣。

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紅心村地處偏遠,村裡發展一直受到制約。像潘克平這樣的貧困家庭仍然存在。自2016年4月,遵義市環保局與村裡結成幫扶對子後,決定從解決村民基本生活條件入手。

當地扶貧幹部和社會各界的關注。各方出資出力,修建新房,改善他們的居住環境。

2018年2月14日,在多方的幫助下,潘克平搬新家的願望總算得以實現。這棟灰瓦白牆的新房子,是得益於精準扶貧的好政策建起來的,爺孫三代從此告別了漏風漏雨的破房子,極大的改善了居住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