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痴情庄稼汉照顾疯妻20年不离不弃,好村官助其全家迁新居


什么是真爱?对于平正仡佬族乡红心村的潘克平来说,真爱就是四个字——无悔付出。20年前,潘克平的妻子马传芬患上精神分裂症,生活不能自理,家庭的重担便全部落在他一个人身上。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他一边辛苦挣钱养家,一边照顾患病的妻子,二十年如一日,用自己的真情付出抒写人间真爱。

1989年,潘克平与妻子马传芬结婚了,可天有不测风云,婚后妻子突发间歇性精神分裂症。

妻子患病后,常会幻听幻视,一年四季她每天都一个人孤独的站在自家门口。

20年来,潘克平悉心照料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妻子,伺候年迈的父亲,还将两个儿女养育成人。

潘克平的老父亲和他们祖孙三代的家。

爷孙三代五口人居住在低矮、潮湿、透风,不到20平米的简易棚里。

人到中年,今后的人生之路还很漫长,潘克平深知,他这一辈子,会走得不容易,甚至可以用“艰辛”来形容。

面对现实,潘克平坚毅地说:“作为丈夫,照顾妻子是我一辈子的责任。同时,我也要给孩子们树立一个榜样,让他们长大后,对社会、对家庭有责任心!”。

妻子每吨吃饭,都需要潘克平亲自喂着吃。

潘克平说,他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一家人能住上宽敞的新房,更希望妻子的病能慢慢恢复。而且,他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要照顾妻子一辈子。

潘克平从地里忙活回来。

孩子日渐长大,靠在乡下干点农活撑起这个困难的家庭,潘克平每天忙活回来,无论妻子做错什么事情,他都不会向妻子发脾气。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红心村地处偏远,村里发展一直受到制约。像潘克平这样的贫困家庭仍然存在。自2016年4月,遵义市环保局与村里结成帮扶对子后,决定从解决村民基本生活条件入手。

当地扶贫干部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各方出资出力,修建新房,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

2018年2月14日,在多方的帮助下,潘克平搬新家的愿望总算得以实现。这栋灰瓦白墙的新房子,是得益于精准扶贫的好政策建起来的,爷孙三代从此告别了漏风漏雨的破房子,极大的改善了居住环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