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成立7個農業科技創新團隊 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

濱州日訊 近日,濱州市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團隊成立大會召開,我市首批包括小麥、玉米、棉花、蔬菜、食用菌、雜糧、中草藥在內在7個現代農業科技創新團隊正式成立。

市農業局黨委書記、局長張成江介紹,近年來,我市在科技進步的推動下,主要農作物良種基本實現全覆蓋,糧食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已達到95%以上,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升。但目前,全市農業科技貢獻率僅為62%,低於全省1.5個百分點,農業科技人才不足,科技資源分散,科技含量不高,成果轉化率低,影響了全市農業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阻礙了農民增收和“三農”事業發展。我市成立農業科技創新團隊,旨在整合全市農業科技資源,補齊農業科技含量低的短板,大力推進農業轉型升級,為實現農業現代化提供科技支撐。

七個農業科技創新團隊,將主動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提高農業科技創新能力為核心,以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與推廣應用為重點,突出多領域、跨學科聯合協作;以推動解決節本增效、質量安全、生態環境等問題為重點,探索建立一批可複製、可推廣、高效運行的科技支撐模式,切實提升產業競爭力、產品競爭力、主體競爭力和科技驅動力;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核心,以知識、技術、數據等新生產要素為支撐,推動農業發展主要滿足“量”的需求向重視滿足“質”的需求轉變,由依賴資源消耗向追求綠色生態轉變,由依靠舊動能向依靠新動能加快轉變。

2018年,各創新團隊將圍繞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大力推進農業轉型升級,聚焦協同創新、推動產業發展、服務生產實際、發揮“智庫”作用和信息化建設五項重點工作。各創新團隊將圍繞產業發展急需解決的重大關鍵問題,依據技術需求吸納各行業專家,建立多專業、多學科縱橫聯合、協同創新的新機制,力爭每個團隊都引進1-2名知名專家,重點產業可以掛牌設立“院士工作站”。圍繞“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努力在產業鏈條的每個環節上制定一套管用、適用、好用的技術規程,在每個產業上都形成一套完整、成熟的技術體系,全面提升農業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從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需求出發,建立“產學研”聯動機制,實現農業全環節升級、全鏈條升值;重點在節水、節藥、節肥,以及農業生態環保、循環農業、面源汙染治理等技術領域,研發具有突破性的農業科研成果。加強“創新團隊+基層農技推廣體系(農技推廣聯盟)+新型經營主體”的探索,根據產業的不同,形成各具特色的經驗模式;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科技文化下鄉有機結合,針對每個產業編撰一批適宜使用的技術手冊發放到農民手中。密切關注產業動向,從生產、管理、加工、消費、流通等多個環節研究和謀劃,系統解決好產能與市場需求錯位、舊動能轉化不快、農民增收緩慢等問題。積極探索“互聯網+創新團隊”的技術服務路徑,積極開展在線課堂、在線問答等服務,爭取每個團隊製作和推廣普及2-3個重點推廣的技術模式、技術規程、技術標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