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钟暮鼓,行走灵山

晨钟暮鼓,行走灵山

第一次去灵山,是三四年前跟江阴中旅的千人祈福团,当时我作为随团摄影,与20辆大巴车、一千余人浩浩荡荡驶往灵山。人们或虔诚,或热望,祈福法会上,争相把饰物送到法师桌前,请求开光。想来算是热热闹闹的一次旅行。

晨钟暮鼓,行走灵山

这段时间,大约每个月都会去一趟。一则离江阴近,再则办了年卡。更重要的,是值得。因为每一次行走灵山,都会有不同的感受。青山绿水,佛音禅韵。在灵山,每一次行走在菩提大道上,沉浸在悠扬的禅乐中,都有抛开生命浮华,只问清静本真的宁静。

晨钟暮鼓,行走灵山

晨钟暮鼓,行走灵山

灵山的历史,据说可追溯到1000多年前的唐代。相传玄奘西天取经归来,游历来到小灵山,见“层峦丛翠”,景色非凡,大为赞赏,曰“无殊西竺国灵鹫之胜也”。于是就为此山取名小灵山。

晨钟暮鼓,行走灵山

法相庄严的灵山大佛高88米,右手示“施无畏印”,代表祛除痛苦;左手为“与愿印”,代表给予快乐。如法如律的佛像显现着佛陀的慈悲,让人肃然起敬。无论你从哪个方向仰望,他的眼神始终慈悲的看着你。

晨钟暮鼓,行走灵山

浴火重生的梵宫,是我每次必去的。雕梁画栋、巧夺天工、神圣庄严、博大精深、美轮美奂……不知道有多少溢美之词可以形容梵宫。金碧辉煌的宫殿震撼着每一个仰望的众生。据说这座无与伦比的宫殿投资16亿,但很多艺术品更多是出于捐赠与创作者的虔诚。

晨钟暮鼓,行走灵山

“华藏世界”金佛琉璃墙,玉宇澄清,可谓登峰造极。而在变换颜色的圣坛大穹顶下,观看一场《吉祥颂》,亦是对心灵的一次洗礼。

晨钟暮鼓,行走灵山

“九龙灌浴”讲述了释迦牟尼佛出生的故事,是视觉盛宴更是听觉盛宴。当《佛之诞》音乐声起,各个水柱随着音乐的起伏喷涌出水。莲花瓣慢慢打开,太子佛从莲花中缓缓升起。这时,九龙口中一齐喷射出数十米高的水柱,为太子佛像沐浴。

晨钟暮鼓,行走灵山

每次来到降魔成道浮雕前,女儿都会追着我问上面的故事。我也不厌其烦的为她讲述:相传释迦牟尼在长达六年苦行后,在菩提树下打坐,并发誓“若不能洞悉宇宙万物的道理,永远不离开此座”。经过七日七夜的甚深禅定,终于克服了金钱、权力、女色、恐惧、诽谤等等障碍,大彻大悟,成为真正的觉者。


晨钟暮鼓,行走灵山

晨钟暮鼓,行走灵山

晨钟暮鼓,行走灵山

每一天都有无数人行走灵山。有走走逛逛的游览,有祈福消灾的请求,更有一步一叩的虔诚。无论如何,当我们沐浴在佛陀祥和的目光中,当我们匍匐在佛陀的脚下,在悠扬的禅乐中,在一碗简单的素面里,或许能够顿悟生命的空灵……

晨钟暮鼓,行走灵山

晨钟暮鼓,行走灵山

往期推荐:


最后推荐几件物品,愿我们能够偷得浮生半日闲,行禅打坐修身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