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鐘暮鼓,行走靈山

晨鐘暮鼓,行走靈山

第一次去靈山,是三四年前跟江陰中旅的千人祈福團,當時我作為隨團攝影,與20輛大巴車、一千餘人浩浩蕩蕩駛往靈山。人們或虔誠,或熱望,祈福法會上,爭相把飾物送到法師桌前,請求開光。想來算是熱熱鬧鬧的一次旅行。

晨鐘暮鼓,行走靈山

這段時間,大約每個月都會去一趟。一則離江陰近,再則辦了年卡。更重要的,是值得。因為每一次行走靈山,都會有不同的感受。青山綠水,佛音禪韻。在靈山,每一次行走在菩提大道上,沉浸在悠揚的禪樂中,都有拋開生命浮華,只問清靜本真的寧靜。

晨鐘暮鼓,行走靈山

晨鐘暮鼓,行走靈山

靈山的歷史,據說可追溯到1000多年前的唐代。相傳玄奘西天取經歸來,遊歷來到小靈山,見“層巒叢翠”,景色非凡,大為讚賞,曰“無殊西竺國靈鷲之勝也”。於是就為此山取名小靈山。

晨鐘暮鼓,行走靈山

法相莊嚴的靈山大佛高88米,右手示“施無畏印”,代表祛除痛苦;左手為“與願印”,代表給予快樂。如法如律的佛像顯現著佛陀的慈悲,讓人肅然起敬。無論你從哪個方向仰望,他的眼神始終慈悲的看著你。

晨鐘暮鼓,行走靈山

浴火重生的梵宮,是我每次必去的。雕樑畫棟、巧奪天工、神聖莊嚴、博大精深、美輪美奐……不知道有多少溢美之詞可以形容梵宮。金碧輝煌的宮殿震撼著每一個仰望的眾生。據說這座無與倫比的宮殿投資16億,但很多藝術品更多是出於捐贈與創作者的虔誠。

晨鐘暮鼓,行走靈山

“華藏世界”金佛琉璃牆,玉宇澄清,可謂登峰造極。而在變換顏色的聖壇大穹頂下,觀看一場《吉祥頌》,亦是對心靈的一次洗禮。

晨鐘暮鼓,行走靈山

“九龍灌浴”講述了釋迦牟尼佛出生的故事,是視覺盛宴更是聽覺盛宴。當《佛之誕》音樂聲起,各個水柱隨著音樂的起伏噴湧出水。蓮花瓣慢慢打開,太子佛從蓮花中緩緩升起。這時,九龍口中一齊噴射出數十米高的水柱,為太子佛像沐浴。

晨鐘暮鼓,行走靈山

每次來到降魔成道浮雕前,女兒都會追著我問上面的故事。我也不厭其煩的為她講述:相傳釋迦牟尼在長達六年苦行後,在菩提樹下打坐,併發誓“若不能洞悉宇宙萬物的道理,永遠不離開此座”。經過七日七夜的甚深禪定,終於克服了金錢、權力、女色、恐懼、誹謗等等障礙,大徹大悟,成為真正的覺者。


晨鐘暮鼓,行走靈山

晨鐘暮鼓,行走靈山

晨鐘暮鼓,行走靈山

每一天都有無數人行走靈山。有走走逛逛的遊覽,有祈福消災的請求,更有一步一叩的虔誠。無論如何,當我們沐浴在佛陀祥和的目光中,當我們匍匐在佛陀的腳下,在悠揚的禪樂中,在一碗簡單的素面裡,或許能夠頓悟生命的空靈……

晨鐘暮鼓,行走靈山

晨鐘暮鼓,行走靈山

往期推薦:


最後推薦幾件物品,願我們能夠偷得浮生半日閒,行禪打坐修身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