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很火的哈佛女孩劉亦婷現在怎麼樣了?

愛讀書的媽媽轅鳶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如果沒記錯的,劉亦婷真相早就被揭露過了。

成都外國語學校的劉亦婷,被哈佛大學錄取,並獲得全額獎學金。

她的父母以教育成功為驕傲,寫了一本書,推崇所謂的素質教育。

書中寫:多大要學會爬、多大要學會走路、多大要會說話、多大要會幾位數的算術……

對女兒推行的“素質教育”,其中的手捏冰塊鍛鍊意志力、以小時為單位規劃每日學習、時刻不忘灌輸“學習是頭等大事”等細節至今還讓許多人記憶猶新。

這本書的影響力非常大,引起了至少10年所謂素質教育的風潮。

同時,書的銷售量高達幾百萬冊,為劉的父母獲得巨大的經濟利益。

但沒有幾年,真相被人揭穿。

劉亦婷本身在學習成績、競賽和藝術特長等方面並非十分突出,在申請哈佛時也沒有SAT成績,託福成績僅僅是剛好達到錄取標準線。

她能夠進入哈佛,根本不是依靠什麼素質教育的豐碩成果,而是是因為得到了重磅推薦人的信任。

在這個人的大力扶持下,劉亦婷最終才得以入讀哈佛。

劉亦婷的這位重磅推薦人,名叫拉瑞,是一位致力於中美文化交流的政府議員。劉亦婷曾參加過一個赴美夏令營,有幸住在了拉瑞家中。拉瑞對劉亦婷的言行舉止非常欣賞,並主動提出可以做她申請美國學校時的推薦人。

由於拉瑞是美國政府的議員,他的親筆推薦信分量可想而知,哈佛校方自然要重點考慮,這就極大提高了劉亦婷被成功錄取的幾率。

用中國人的話直白來說,劉亦婷是走了後門。


同時,劉亦婷的出名,和商業運作也有密切的關係。

劉亦婷申請哈佛那一年,所在的成都外國語學校被德瑞教育集團收購了大量股份,從公立高中轉向了私立學校。德瑞集團為了打響品牌,需要在短時間內樹立學霸典型,有意向衝擊哈佛的劉亦婷自然受到他們的青睞。據報道,德瑞方面投入了大量資源,全力支持劉亦婷申請哈佛,在外界和家人的齊心努力下,劉亦婷最終才得以圓夢哈佛。

同時,集團也支持劉亦婷的父母出書,進行宣傳。


此事以後,成都外國語學校名聲大嘈,劉亦婷的父母也因為這本書賺得盆滿缽滿。


以上的是是非非早已經有了定論,無需多說。

有意思的是,事實證明當年劉亦婷本人的很多話,也是不靠譜的。

《哈佛女孩劉亦婷》中曾經提及,劉亦婷對祖國當時的貧窮落後痛心不已,並表示願意“將一生都奉獻給祖國的經濟建設”;在寫給哈佛的個人陳述中,劉亦婷也表示自己很關心中國的窮人,希望學成歸國後可以儘自己最大努力改變他們的生活。


事實上,劉亦婷畢業以後,一直留在美國。她的事業平平,能力不突出,還嫁給了美國白人,一說目前其實是全職太太。


薩沙經常說,做人無論能力高低,做什麼工作,誠信是立根之本。

如果連基本的誠信都不講,為了一些利益而胡說八道,誤導他人,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就只能用四個字來形容:卑鄙無恥!


薩沙

哈佛女孩劉亦婷現在依然十分出色優秀,現在紐約華爾街工作,自已創辦了 Coalescence Partners 公司,在紐約時見過多次。


巴曙松

劉亦婷近況:

成外高中->哈佛大學應用數學與經濟專業學士->波士頓諮詢->摩根士丹利香港->北

京中國國際資本->百事可樂全球公司戰略和發展組->Vision Capital大中華區副總裁->嫁

做商人婦


月亮TA爹爹

美國哈佛於1999 年,以全額獎學金特招錄取了18歲的中國女孩劉亦婷,這一消息在當時轟動全國。2000年,《哈佛女孩劉亦婷》一書面市,創下近200萬冊銷售記錄。




轉瞬之間,十七年過去,曾被無數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奉為教育寶典的《哈佛女孩劉亦婷》,與被看成是家庭早期素質教育成功典型的劉亦婷,一起淡出了我們的視野。



一個時代過去了,可哈佛女孩劉亦婷開啟的留學潮卻一浪高過一浪。她這些年過得怎麼樣? 她現在又在做什麼呢?

2017年10月,在美國波士頓舉辦的中美投資峰會上,劉亦婷以投資人身份參加了峰會。回想當年,劉亦婷曾一度在母校建立了獎勵基金,資助孩子求學,可是最終還是嫁給了一個美國白人,拿了美國綠卡,過起了相夫教子的生活。劉亦婷曾說要學成回國建設家園,而現狀與之大相徑庭,不僅嫁了美國人,還在美國結婚生子,真是極大的諷刺。



哈佛女孩劉亦婷給美國人宣傳自己愛國,幫助有需要的人,留在美國之後,再為中國有錢人服務,把中國大量資本引入美國。傳說她對中國人不怎麼友好的,見到美國人反而熱情的很。哈佛女孩劉亦婷現狀曝光以後,引起了很多人的深思。



人生有許多選擇,哈佛女孩劉亦婷只是當年成為了勵志的典型,或許如今的舉動人們很難接受。其實,今天的劉亦婷我們沒有必要去指責,不過就是當年的一段神話落幕而已。


俺油菜

我第一次記住“哈佛女孩”這樣一個固定詞語,是因為母親在我10歲生日時送我一本《哈佛女孩劉亦婷》的書。如今這本書還在我的書櫃,上面媽媽精心包裝的外殼還在。



該書作者――劉亦婷父母講述的教育方法,被母親視為教育聖經。

之後,母親虔誠地用書裡的方法來訓練我。例如:速算撲克牌,開發數學能力;利用棋類,開發邏輯思維能力;左手指右手抄,減少錯誤等等。



現在想起來,那些方法其實挺好,也挺管用的,只是我愚鈍,沒有領會太多。

記得當年,劉亦婷是所有老師都要求我們努力的榜樣,為此當時幾乎人手一本《哈佛女孩劉亦婷》。

她高中的時候申請國外的大學,那時候又要備戰高考,又要去申請國外的大學,於是每天晚上下了晚自習,打的回家,夜裡寫申請,早上五六點的時候再起來,打的回學校……



最終劉亦婷陸續收到哥倫比亞大學,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的通知書……不過她一直都沒有接受,一直在等哈佛,後來終於等來了。

劉亦婷已經於03年夏天從哈佛本科畢業,被波士頓諮詢公司錄用,那是一家非常著名的國際諮詢公司,它在中國也有很多的業務。

如今,劉亦婷嫁給了一個美國白人,在一個基金做副總裁,代理大中華區,拿了美國綠卡,沒有考上哈佛商學院,也沒有回國的跡象。

劉亦婷曾說要學成回國建設家園,而現狀與之大相徑庭。我並不是想要貶低曾經是我偶像的才女劉亦婷,可是,這樣的言語與行動上的矛盾還是給了我們一些虛偽的印象。


胸懷若林5

在做投資呀~


其實大家都知道,他去了哈佛畢業遊後去了BCG(Boston Consulting Group)做諮詢顧問,BCG是個什麼樣的公司呢?大家聽過麥肯錫吧,學過管理的還記得波士頓矩陣把,對,就是那個跟麥肯錫齊名的發明了波士頓矩陣的公司BCG,能進這個公司在哈佛應該也不多,對於頂級藤校來說,也是打破頭要進這個學校的,所以大學畢業後的劉亦婷,還是很猛滴~


再然後她去了一家對沖基金,再然後就開了Vision Capital做投資,那聽說現在在硅谷搞了一個投早期項目的基金,也就是做VC啦。


其實在投資圈,劉亦婷還是偶爾會出現,所以說說她默默無聞是不應該的。只是相比於那個哈佛在國內很少見很稀缺的年代的哈佛女孩來講,接下來,她再也沒有有過相同的關注度而已~


以上~


----------給留學的家長孩子們----------------

藤老師畢業於美國常青藤大學康奈爾大學,目前主業從事投資行業~關注藤老師說留學,瞭解高中本科留學的一點一滴和真實生活~


藤老師說留學


看到一個關於劉亦婷1999年被哈佛錄取的原因的評論,裡面說是因為當年她參加了美國的一檔電視訪談節目,在節目的末尾,她對主持人說了這樣一段話:

“我不準備到美國上大學,因為我認為一個人應該先學好自己國家的文化,然後再去學習其他國家的文化……我計劃將來搞經濟工作。不過,我想做經濟工作並不是因為自己想掙很多錢,而是因為我的祖國還有很多人需要幫助,不如說,在貧困地區還有很多孩子因為沒有錢而不能上學,我希望將來自己能有能力幫助他們。”

這段話瞬間秒殺了一名在美國名校頗有人脈的知名大律師,也秒殺了好多美國觀眾,美國人覺得,這個年齡的美國孩子只知道eat Icecream,劉亦婷竟然能想到幫助她的國家和人民,這樣的年輕人實在太優秀了。憑藉律師的推薦,這位沒有參加過SAT考試的中國學生順利進入了培養過7位美國總統,40多位諾貝爾獲得者的哈佛。

後來,她順利完成了學業;再後來,她進入了美國的諮詢公司;再後來她嫁給了美國男人。

如果這這個評論是真實的話,我們必須要重新思考這個被樹立的素質教育的標杆。考上哈佛並不是經過教育選拔出來的,而是依靠別人的推薦。且不說這樣的幾率太渺茫,估計這也不是素質教育的真正目的吧。況且,最終她也並沒有回國報效國家,而是留在了美國結婚生子。再看看劉亦婷當年的那番幫助國家和人民的言論,恐怕現在已經在啪啪打臉了吧。

況且畢竟人各有志,不是每個人都想要去改變世界,拯救人類。作為普通人的我們,或許只想將來能夠找一份好的工作,然後和心愛的人相伴一生。我們所追求的僅僅是一份小幸福,不需要多麼偉大,也不需要多麼高尚。只要能夠真實的活著,不枉此生就好。


娟說育兒

多年前,朋友推薦給我看了她買的《哈佛女孩劉亦婷》一書。看完後覺得父母的用心教育真好,他們既讓孩子努力學習,又讓孩子參加適當的家務勞動,難得。



看到"十八年前很火的哈佛女孩劉亦婷現在怎麼樣了"這個話題,才發現事情已經過去了十八年,有書君也像許多人一樣想知道她現在怎麼樣了,更覺得應該給予她客觀地評價。


1、劉亦婷的基本情況


劉亦婷小時候父母離婚,她跟著母親來到新家庭。母親在女兒的教育上比較注重孩子心理的成長。


於1999年,18歲的劉亦婷被哈佛大學以全額獎學金特招錄取,8月1日赴美國留學,2003年6月從哈佛大學本科畢業,她學應用數學與經濟專業。



有書君看過的《哈佛女孩劉亦婷》是她的母親和繼父寫的,據說2000年創下近200萬冊銷售記錄。一個普通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有這樣的出國機會,有多少人家想要學習可見一斑。


她的事蹟激勵了無數的人,她成為了勵志故事的重要人物。因為她的成功,讓許多人有模可依,有樣可學,掀起了一股留學美國的熱潮。


但她出國到去年為止,沒有給媒體更多的機會報道她的事情,許多人的評價靠猜測。


她曾經在電視節目中說過:"我不準備到美國上大學,因為我認為一個人應該先學好自己國家的文化,然後再去學習其他國家的文化……我計劃將來搞經濟工作。


不過,我想做經濟工作並不是因為自己想掙很多錢,而是因為我的祖國還有很多人需要幫助,不如說,在貧困地區還有很多孩子因為沒有錢而不能上學,我希望將來自己能有能力幫助他們。"


這段話既是她獲得錄取機會的原因之一,也激勵過別人,更是讓別人詬病的原因。


2、劉亦婷的現狀



畢業後的劉亦婷沒有回國"報效祖國",卻在自己的母校成都外國語學校設了"劉亦婷課外活動獎",專門激勵在學校課外活動上優異的校友。


後來她嫁給了學心理學本科時的同學Scott Sambur。他的工作是在一家律所專門做離婚官司,網絡上可以查到資料。


劉亦婷第一份工作在波士頓做諮詢,後來去了百事,再後來在一家對沖基金工作。


然後申請哈佛商學院被拒後就自己開了一家叫睿識資本的公司。後來跟人合夥又開了一家叫慧恩資本的公司。這家公司給中國資本提供在美投資途徑。


2017年,10月,在美國波士頓,由燎原舉辦的中美投資峰會上,劉亦婷以投資人身份參加了峰會。


她以投資機構合夥人的身份公開出現在投資峰會的現場,作為當年神話一樣存在的人物,引發了波士頓地區留學生們的廣泛關注,國人也重又提起了關於她的話題。


直到目前為止,正常渠道到美國留學並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更別說哈佛,但我國還是有不少優秀青年去了。


3、如何客觀評價劉亦婷


有人說她"言而無信",有人說她能去美國留學是利用了渠道漏洞,有人說她的母親……


有書君只想說:"可憐天下父母心"。也想說"體諒年輕人的心"。不要太在意別人過得怎麼樣,多在意自己要怎麼做過好些吧。


如何評價她呢?


(1)一個人在電視節目上時,情緒會處於興奮狀態下,比較容易被當時的情景所感染,會說傾向於表決心之類的話。


是滿足人們願望也好,是自己當時情景下的心願也好,歷經18年,有人擔心是不是時過境遷了?現在沒有做的事不代表將來不做,或是換一種方式做,不要急於下結論。


(2)隨著年紀漸長,也許自己對自己的需求更加了解了。


經歷了一些事情,想法也成熟起來,加上環境變了,調整過去的願望也不為過。


比如,"愛上一個人,愛上一座城";比如成熟穩重的選擇會更適合當下的生活狀態;再比如,已經找到更適合自己發展需要的地方,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


(3)不必要求別人"說到做到"


說她言而無信的人也可以自問一下:如果是我,一定能做到自己說過的話嗎?如果要逼著別人做到,會不會又是一種"道德綁架"呢?


為了曾經年輕時的一個說法,真的有必要去說到做嗎?有了愛人、有了孩子以後,已不只是一個人的事情了。


去留學沒回國的人有很多,無論是誰,都有選擇自己在哪裡生活的權利,如果她還有選擇權的話(沒有籤合同等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否則別人以她為榜樣沒有錯,她畢業了沒有回國也沒有錯。


母親是最希望自己女兒幸福的人。女孩子能夠過上有自己事業,或者過上相夫教子的幸福生活,都好!別人沒有必要干涉。你認為呢?



有書共讀

想當年劉亦婷這人名聲很大,後來好像銷聲匿跡了。現在看了這問答,我好奇查閱網上相關資料,發現有很

多負面評論,同時又認知了劉亦婷現狀情況。

她嫁了本科同學Scott Sambur,她老公本科是心理學,畢業後在哈佛讀了JD,現在是Seward & Kissel LLP,一家律所family law的partner,family law是專門給有錢人打離婚官司的,linkedin上可以搜到這個人。

劉亦婷第一份工作在波士頓諮詢,後來去了百事,再後來在一家對沖基金工作。然後申請哈佛商學院被拒後就自己開了一家公司,睿識資本,英文是vision capital。後來沒開下去。現在跟人合夥又開了一家start-up,叫慧恩資本。這家公司說好聽的是給中國資本提供在美投資途徑,像房地產之類。說不好聽就是給中國有錢人洗錢的皮包公司。中國人不是有錢了嗎,對美國市場不瞭解,孩子上學需要買房子啊之類就找這類公司給他們做投資。

劉亦婷給美國人宣傳自己愛國,幫助有需要的人,拿到哈佛錄取。留在美國之後,再為中國有錢人服務,把中國大量資本引入美國。反正她這三十多年的人生,宣傳為窮人服務,賺有錢人的錢。傳說她對中國人不怎麼友好的,見到美國人熱情的很。

說她沒做過一件真正幫助別人的事,什麼都是在為自己的利益服務。

傳說畢竟是傳說,我可不願做跟風黑,人云亦云去從眾,劉亦婷當年國內奉為學習揩模精英,這不假,應該是我們學習好榜樣,至於她後來的工作和生活,屬於各人各的活法,既不違法又沒犯罪,不應該受到刻責非議。


朦朧詩歌

我看很多人都說劉亦婷現在過的很一般,可事實上劉亦婷過的比她大多數哈佛校友好得多。她的年收入是哈佛畢業生平均年收入的2.5倍。


我們先看劉亦婷在哈佛畢業後的履歷:她先後在波士頓諮詢、百事可樂公司任職,我查了一下劉亦婷任職情況,可以說她在這兩家大公司都做到了經理/副總監這個級別。


百事可樂大家都知道了,我就不科普了。


我就簡單介紹介紹波士頓諮詢(BCG),BCG對於在北美留學的中國留學生來說是最好的去處之一。


但是BCG對學歷要求很嚴,我身邊在北美留學/工作/陪讀的朋友,有社區大學畢業進谷歌的,但是真沒有社區大學畢業能進BCG的。


如果不是常春藤聯盟畢業,很難進。



而BCG在國內一般只招北清復交的應屆生。


劉亦婷在BCG雖然不能說混的特別出類拔萃,但是也沒有給她畢業的哈佛丟臉。


是,她確實報考哈佛商學院被拒,但是她在BCG、在百事的任職經歷可造不了假。


她目前在一傢俬募基金做合夥人,我稍微側面打聽了一下北美小型私募基金合夥人平均年收入,保守估計劉亦婷年收入應該在20萬美元左右。


千萬不要以為年收入20萬美元很容易。



根據美國統計機構調查統計,哈佛大學畢業生畢業十年後的平均年收入是87200美元。


而劉亦婷目前年收入至少是這個標準的2倍。劉亦婷作為一個外國人,一個華人,目前收入2倍於哈佛大學畢業生平均收入。這叫混的一般?


另外,我在一些留學生論壇查了一下,有好事者統計了北大清華畢業生在北美工作的年薪情況,還是很厲害的,無論是北大還是清華的,在北美的平均年薪都超過10萬美元,不過,也就是十萬出頭的樣子。


也就是說劉亦婷目前年收入也超過北大/清華留學生在北美的平均年薪差不多兩倍。


所以,從收入上說,劉亦婷應該說沒有辜負“哈佛中國女孩”這個稱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