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歲寶寶怎麼吃才能營養均衡?

十八線mama

1歲以後寶寶營養均衡的5大關鍵點,你必須要了解

1歲,就像一個神秘的分水嶺。1歲以後,會走路了,會說話了,可以吃鹽了,可以吃家庭餐了。這時,很多媽媽卻突然不知道該怎麼給寶寶做飯了,1歲之前還可以衝個米粉、煮點青菜就輕鬆搞定一頓飯,現在要向家庭飲食轉變,怎麼才能保證寶寶營養均衡呢?

保證6類營養物質的攝入

要做到營養均衡,就要充分攝入各種營養物質,如肉類(牛羊肉、家禽肉、魚肉等)、蛋類、奶類(酸奶、奶酪、牛奶等)、水果、蔬菜、穀物類(麵包、饅頭、麵條等),儘量每餐都要保證這6類營養物質的攝入。如果每餐都這麼多種類有點難度,那可以放寬到一日三餐。

做法跟成人飲食一樣,考慮到每個寶寶的咀嚼能力不一樣,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把飯菜做得稍微軟點或硬點。但要注意的一點是,寶寶吃的要少鹽、少調料,可以等飯菜好了之後,先把寶寶的那份盛出來,然後再放各種調味料。

每天攝入奶量控制在500ml以內

很多爸媽覺得奶是個好食物,就拼命給寶寶喝奶。由於奶製品飽腹感太強,過多攝入奶製品,就會限制其他食物的攝入,影響營養的全面均衡。

寶寶1歲以後,飲食逐漸向一日三餐轉變,之前的“輔食”變成正餐,成為主要的營養來源。此時,奶類只是寶寶均衡飲食的一部分,只提供一部分營養,每天攝入的奶量應控制在500ml以內。

母乳餵養的可以繼續。如果寶寶1歲以前喝配方奶,1歲後,每日三餐營養均衡,那可以選擇喝牛奶,選擇經過巴氏消毒的全脂牛奶即可。如果寶寶特別不愛吃飯,那可以繼續配方奶餵養。

另外,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給寶寶吃點奶酪。

準備多樣化的食物

每餐準備的食物要多種多樣,一來可以保證營養均衡,二來寶寶容易找到自己喜歡吃的。1歲以後,寶寶有了自我意識,對食物也有了明確的喜好,喜歡吃的就會吃好多,不喜歡吃的就不吃。如果每餐的食物都很單調,寶寶不愛吃,媽媽又會焦慮、生氣,更影響寶寶的進食體驗。

規律就餐

每天保證三餐兩點。儘量固定就餐地點和時間,點心時間也要儘量固定。每次吃飯時間控制在20~30分鐘,超過時間就停止餵食。飯前和飯後一個小時不喂寶寶任何食物,讓寶寶明白吃飯的時間才能吃飯。

平常心對待寶寶的吃飯問題

天生是“小吃貨”的寶寶很少,大多數寶寶都是“貓一天狗一天”。寶寶不愛吃飯了,不想吃飯了,就停止餵食,不要強迫寶寶吃。寶寶生長髮育是長期的,不是一頓飯就會影響到的。一定要平常心對待。堅持準備多樣化的食物,給寶寶快樂的就餐體驗,總有一天,寶寶會愛上吃飯,也會營養均衡的。

關注芝麻育兒專注於0-8歲孩子家庭在健康、養育、教育方面的需要。芝麻大的孕育問題,關注我們就有答案!

芝麻育兒

初為人母,總會對她的各項事務面面俱到,總擔心一不小心就錯過了她的各種美好。對於週歲的寶寶,奶粉已不再是她的主食。為了讓吃貨營養全面,健康的成長,開始各種操心她的輔食,又擔心吃多了吃撐了,擔心便秘,腹瀉等等一系列的問題。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也慢慢的學會了很多,從那十指不沾陽春水,到現在寶寶的簡單輔食信手拈來,一路的成長,感謝小吃貨的配合。


看過聽過很多人的經驗,小吃貨的輔食葷素搭配,以素為主,葷食為輔。寶貝是名副其實的小吃貨,見不得別人吃東西,但是我們並不是他喜歡吃什麼,就一個勁的讓他吃什麼,她的輔食,反饋式餵養。從少量循序漸進,慢慢進行。


最近感冒咳嗽,因為白蘿蔔有清肺的功能,山藥有補脾胃的作用,特意晚上去超市買好白蘿蔔和山藥,大清早的早起給寶寶準備大米山藥白蘿蔔粥,小火慢燉半個小時。粥有股淡淡的蘿蔔味,不黏稠,山藥嚼起來黏黏的,山藥特意選了鐵棍山藥,據說這個補脾最好。哈哈,雖然看起來沒有那沒有食慾,但是感謝寶貝的配合,吃了一小碗。

當然,小吃貨並不只是吃粥,都怪我手拙,只能做一些簡單的粥和麵條。當然寶貝的飯食少不了當季蔬菜。方瓜,具有健脾暖胃的功效。晚上會給寶貝來一碗方瓜米粉,把方瓜蒸熟,搗爛加在米粉裡,除了有米粉中淡淡的米香,方瓜的甜味也不會很濃。寶寶太小,不能過早的添加糖分,只能依靠實物中的糖,當然這也已經足夠她攝取的量了。第一次做這麼成功的輔食,看著就食慾爆滿。

夏天,我會用黃瓜和西紅柿給寶寶做麵條,再加點核桃油,看著也不錯,色香味俱全。


寶寶鼻樑有青筋,中醫上說,鼻樑有青筋,說明孩子脾胃弱。為了寶貝健康的體魄,當然也會想方設法給寶寶補脾胃,小麵湯當屬第一首選。小麵湯以小麥磨成的白麵粉製成。材質簡單,只需要白麵和溫水,卻於平凡中有真滋味。半小時順時針或者逆時針攪拌,然後醒面。全程花費差不多倆小時做的麵湯,經過多次的試做,已經技術越來越嫻熟,越來越成功,寶貝也越來越配合的吃光光,滿滿的成就感。小麵湯做法雖然很簡單,卻要求全程靜下心,花時間為用心做。一碗普通的小麵湯,做的過程中卻是滿滿的愛,對於寶寶的脾胃作用卻是比吃更多的保健營養品來的更顯著。


人生不管做什麼都沒有捷徑,尤其是養育一個孩子,只有在這樣平凡的日常中,用心、用愛、用時間、用正確的方法,一點點陪伴孩子成長,日積月累之後會發現自己的付出有了滿滿的收穫,哪怕是孩子的光盤行動,哪怕是孩子飯後的一個飽嗝,都會讓自己倍感喜悅。

Hi,我是孩子王首席育兒顧問,持有國家高級育嬰資格證,在孩子王有近5000名和我一樣的育兒顧問為寶媽們提供嬰兒撫觸、產婦催乳、寶寶理髮、營養指導、母嬰護理、成長培育等服務,讓當媽媽變得更簡單!


孩子王育兒顧問

Hello親愛的寶爸寶媽,蜜桃姐姐來咯!

對於家有嬰寶寶的家長,怎樣才能吃夠孩子成長所需的營養呢?

均衡飲食很重要

1歲以前的寶寶仍以母乳或配方奶為主,輔以少量的副食品(如:軟爛的蔬菜、水果泥);而1歲以後的寶寶,可開始嘗試成人吃的食物,此時除了考慮寶寶的熱量攝取,過猶不及都不好;在營養素的選擇上更應注重‍“均衡營養”,以及選擇清淡口味的食物,以免讓孩子從小就養成重口味。

寶寶處在成長髮育快速的階段,特別需要補充維生素B群(如:牛奶、蛋、全穀類等),尤其是現在的小朋友全穀類多半攝取不足,導致普遍缺乏維生素B1、B2;另外,由於許多小孩會偏食,不喜歡吃蔬菜的結果,造成缺乏葉酸(其主要存在綠色蔬菜中),而攝取健康的油脂(如:核果、麻油、橄欖油、魚油),而非油炸類的壞油脂,也是成長髮育所不可或缺的營養素。

建議家長可參考 “寶寶每日飲食建議攝取量”,有各類營養素每日建議的攝取量,如下表。

(注/1碗飯=200 克,1 杯牛奶=240克,1湯匙油脂=15克)


蜜桃姐姐

1歲寶寶基本可以吃大人吃的食物了,只是要注意在烹飪的過程中減少放入的調料,尤其是鹽和醬油。1歲的寶寶飲食應該有規律了,像成人一樣的一日三餐,上下午外加兩次點心。一日三餐需要攝入與大人相同的營養,即:

主食:穀物、米、麵條

肉類:紅肉、家禽肉、魚肉、蛋類

奶類:牛奶、酸奶、奶酪

新鮮水果或者蔬菜

怎樣判斷寶寶營養不良

人們通常把消瘦、發育遲緩乃至貧血、缺鈣等營養缺乏性疾病作為判斷寶寶營養不良的指標。這一方法法雖然可靠,但病情發展到這一步,寶寶的健康已經遭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害,只能“亡羊補牢”,這顯然不是上策。

其實,寶寶營養狀況滑坡,往往在疾病出現之前,就已有種種信號出現了。父母若能及時發現這些信號,並採取相應措施,就可將營養不良扼制在“萌芽”狀態。專家的最新研究表明,以下信號特別值得父母們留心:

情緒變化

美國兒科醫生的大量調查研究資料顯示,當寶寶情緒不佳、發生異常變化時,應考慮體內某些營養素缺乏。

1、寶寶鬱鬱寡歡、反應遲鈍、表情麻木提示體內缺乏蛋白質與鐵質,應多給寶寶吃一點水產品、肉類、奶製品、畜禽血、蛋黃等高鐵、高蛋白質的食品。

2、寶寶憂心忡忡、驚恐不安、失眠健忘,表明體內B族維生素不足,此時補充一些豆類、動物肝、核桃仁、土豆等B族維生素豐富的食品大有益處。

3、寶寶情緒多變,愛發脾氣則與吃甜食過多有關,醫學上稱為“嗜糖性精神煩躁症”。除了減少甜食外,多安排點富含B族維生素的食物也是必要的。

寶寶固執、膽小怕事,多因維生素A、B、C及鈣質攝取不足所致,所以應多吃一些動物肝、魚、蝦、奶類、蔬菜、水果等食物。

行為反常

營養不良也可引起寶寶行為反常,大體上可歸納為以下幾種:

不愛交往、行為孤僻、動作笨拙,多為體內維生素C缺乏的結果。在食物中添加富含此類維生素的食物,如蕃茄、桔子、蘋果、白菜與萵苣等為最佳食療食物。這些食物所含豐富的酸類和維生素,可增強神經的信息傳遞功能,緩解或消除上述症狀。

1、行為與年齡不相稱,較同齡寶寶幼稚可笑,表明體內氨基酸不足,增加高蛋白食品如瘦肉、豆類、奶、蛋等勢在必行。

2、夜間磨牙、手腳抽動、易驚醒,常是缺乏鈣質的信號,應及時增加綠色蔬菜、奶製品、魚肉鬆、蝦皮等。

3、喜歡吃紙屑、泥土等異物,稱為“異食癖”。多與缺乏鐵、鋅、錳等微量元素有關。海帶、木耳、蘑菇等含鋅較多,禽肉及海產品中鋅、錳含量高,應是此類寶寶理想的“盤中餐”。

過度肥胖

以往常將肥胖籠統地視為營養過剩。最新研究表明,營養過剩僅是部分“胖墩兒”發福的原因。另外一部分胖寶寶則是起因於營養不良。具體說來就是因挑食、偏食等不良飲食習慣,造成某些“微量營養素”攝入不足所致。“微量營養素”不足導致體內的脂肪不能正常代謝為熱量散失,只得積存於腹部與皮下,寶寶自然就會體重超標。


用戶3315573925

一歲的寶寶奶量減少,需要添加其他輔食才能使寶寶營養均衡。實際上寶寶這個時候可以和大人吃得東西差不多了,但要注意的是儘量給寶寶吃易消化的食物,畢竟孩子小胃腸道還是需要適應的過程。

我家寶寶一般早上給他熬點五穀雜糧粥,再加一個雞蛋就可以了。小中午的時候,會給她們吃點酸奶、水果之類的。如蘋果、葡萄、火龍果、橙子等等。一般選擇水果儘量選擇當季水果給孩子吃。


中午可以給他吃點麵條、菜肉飯、餃子、餛飩之類的。一般會給餃子餡里加點肉末、綠葉蔬菜。偶爾也會燒點魚湯、排骨湯,給孩子直接喝或者煮麵條用。魚肉比較嫩,可以給孩子吃,不過要當心魚刺。下午時間長,可以給點奶酪、麵包給孩子吃。

晚餐的話,基本就和我們吃的差不多了。米飯夾點菜,像胡蘿蔔、小青菜、肉圓、豆製品等等寶寶都能吃的。

晚上睡覺前喝點配方奶,我們家胃口小,一般的話120ml就差不多了。這樣給孩子的安排飲食,應該可以算是營養均衡了。


美羊羊嘛嘛

當然是什麼都是才能營養均衡了,可是一歲的寶寶沒有牙,怎麼好什麼都吃呢,那就要看媽媽的了。看媽媽會不會做輔食,我們這邊有個孩子一歲憑血,所以一定要什麼都吃,不要讓寶寶挑食,早晨一個雞蛋,和一杯奶粉,或者一碗稀飯和一個雞蛋,過一會吃點水果,香蕉,或者蘋果,反正他能咬碎的,中午可以用排骨湯煮稀飯,裡面放點胡蘿蔔,或者西藍花,什麼的,,可以放點醬油,不要放味精,不要放鹽,下午三點可以喂寶寶吃點麵條,麵條裡面放些西紅柿,當點素菜,晚上,吃點稀飯,或奶粉,每天變著花樣,這樣寶寶就能營養均衡,不要閒麻煩而不做


天佑11111111111

針對1歲寶寶的飲食安排這個問題,一定要得到重視,1歲之後的寶寶將陸續長出十幾顆牙齒,主要食物也逐漸從以奶類為主轉向以混合食物為主,而此時寶寶的消化系統尚未成熟,因此還不能給寶寶吃大人的食物,要根據寶寶的生理特點和營養需求,為他製作可口的食物,保證獲得均衡營養。寶寶的胃容量有限,宜少吃多餐。1歲半以前可以給寶寶三餐以外加兩次點心,點心時間可在下午和夜間;1歲半以後減為三餐一點,點心時間可在下午。但是加點心時要注意一是點心要適量,不能過多,二是時間不能距正餐太近,以免影響正餐食慾,更不能隨意給寶寶零食,否則時間長了會造成營養失衡。還要多吃蔬菜、水果,特別是橙綠色蔬菜,如:西紅柿、胡蘿蔔、油菜等。可以把這些蔬菜加工成細碎軟爛的菜沫炒熟調味,給寶寶拌在飯裡餵食。要注意水果也應該給寶寶吃,但是水果不能代替蔬菜,每天應吃蔬菜、水果共150-250克。適量攝入動植物蛋白。在肉類、魚類、豆類和蛋類中含有大量優質蛋白,可以用這些食物飩湯,或用肉末、魚丸。


QQ空間用戶141234871

您好,一歲寶寶的飲食可以參考7-24月齡嬰幼兒餵養指南。

其中推薦一歲以後可以逐漸嘗試淡口味的家庭膳食,可少量添加油和鹽,進食的規律和家人一致。

比如我們家翕寶現在也是一歲多,從她一歲以後,我們每日三餐什麼時候吃,她就什麼時候吃,但對於不易消化的食物還是單獨給她做的。現在她快一歲半了,大牙開始長出來了,於是開始和我們一起吃飯菜,並未單獨給她做了。只是我們做的時候會盡量控制好鹽和油的用量,儘量清淡。

然後一日三餐兩點或三點無外乎和成人一樣,主要是幾大類食物,主食、蔬菜、肉類、水果、乳類;每天的主食一般建議給到75-100g的生重米飯、肉類50g左右上下,蔬菜100-150g,水果作為加餐50-100g的樣子,然後就是配方奶類,每天喝到500ml以上為宜。然後就是儘量少吃包裝小吃,如果能做到這些就很不錯了,既營養均衡,同時孩子的身體和飲食習慣都不會差。

剩下的就是寶寶媽媽去琢磨怎麼把有限的調料做成寶寶愛吃的菜餚了,建議最好兼顧家庭膳食一起,讓寶寶不要覺得自己是在單獨吃飯,而是在和大家一起吃飯。

我是一位營養師媽媽,謝謝您的閱讀,如果喜歡請點贊,歡迎評論和關注“芃翕媽媽說問題”,我會繼續分享有營養的育兒知識,希望能和各位關注育兒的奶爸奶媽一起快樂成長!

芃翕媽媽說問題

1.糧穀類及薯類食品 進入幼兒期後,糧穀類應逐漸成為小兒的主食。在選擇這類食品時應以大米、面製品為主,同時加入適量的雜糧和薯類。在食物的加工上,應粗細合理,一般以標準米、面為宜。
2.乳類食品 奶類含優質蛋白、鈣、維生素B2、維生素A賴氨酸等營養素,但同時鐵、維生素C含量很低,脂肪以飽和脂肪為主,需要注意適量供給。過量的奶類也會影響幼兒對穀類和其他食物的攝入 ,不利於飲食習慣的培養。
3.魚、肉、禽、蛋及豆類食品 這類食品不僅為幼兒提供豐富的蛋白質,同時也是維生素A、維生素D及B族維生素和大多數微量元素的主要來源。
4.蔬菜水果類 這類食物是維生素C、β-胡蘿蔔素的唯一來源,也是維生素B2、無機鹽(鈣、鉀、鈉、鎂等)和膳食纖維的重要來源。蔬菜水果不僅可提供營養素,而且具有良好的感官性狀,可促進小兒食慾,

防止便秘


5.油、糖、鹽等調味品及零食 這類食品對於提供必需脂肪酸、調節口感等具有一定的作用,但過多對身體有害無益,應少吃。

大風車書屋繪本分享

第一,一歲的寶寶可以吃主食了,但是也不要減少它的奶製品的攝入量,最好還要保持母乳餵養,每天500到600毫升的奶量。

第二,要保持寶寶食用足夠的碳水化合物,例如各種主食,麵食,米飯麵條餃子等等,可以根據寶寶出牙的情況來安排飲食。

第三,蔬菜水果類的攝入,尤其是蔬菜,例如薯類,菌類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非常適合給小寶寶使用,來避免便秘。水果中醫認為比較寒涼,可能不太適合小寶寶,另外有些水果,例如西瓜,葡萄,含有大量的果糖,也不要給寶寶過多的食用。

第四肉類,肉類中含有豐富的鈣鐵鋅等微量元素和蛋白質,並且易於吸收。每週可以保證寶寶吃一次魚蝦和紅肉類,注意不要吃的過多造成便秘並且要觀察寶寶是否有過敏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