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全球最多區塊鏈專利,螞蟻金服卻不發幣,網友贊:良心馬雲

螞蟻金服副總裁、技術實驗室負責人蔣國飛2月9日在FT中文網VIEW FROM THE TOP沙龍上談起了最近區塊鏈的熱度如此感慨,同時,他還分享了過去兩年多對區塊鏈的探索與思考。

擁有全球最多區塊鏈專利,螞蟻金服卻不發幣,網友贊:良心馬雲

蔣國飛認為,ICO確實是利用了區塊鏈技術來實現發幣的激勵機制,但去中心的融資實際上去掉的是對融資主體的責任約束,缺乏約束的融資帶來的不是技術創新,而是放大了人性中的貪婪。

“諷刺的是,區塊鏈的技術魅力在於建立信任,而ICO亂象卻在摧毀信任。”

“螞蟻金服申請的區塊鏈專利數量全球第一,但沒有一件和ICO有關。” 蔣國飛認為,區塊鏈將是比AI影響更為廣泛的技術。因為區塊鏈可以說是解決信任和高效協同最理想的技術方案,這是未來數字世界的基石。“但區塊鏈不是妖也不是神,它的‘不能’和‘能’同樣明顯。”

技術上的“不能“,包括分佈式賬本中的隱私保護問題,多鏈平臺間的互通問題,在百級到千級節點廣域網部署中的性能問題等等。

還比如,效率問題。蔣國飛舉例,光是做一筆比特幣交易所消耗的電能在高峰時就高達20多美元,平常也得3美元,而買杯咖啡5美元的話,有時候都夠不上所消耗電能的價值,你想想,40萬臺機器要達成共識,會消耗很多電能。

更大的挑戰則在技術之外,即讓多方達成共識在現實中各種遇阻,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應用場景最終都妥協成為只有一家參與方的私有鏈。

“但這些問題一旦突破,會釋放出巨大的力量。”蔣國飛說,螞蟻金服兩年多前組建區塊鏈團隊,就是相信這個未來,併為這個未來做技術儲備。

對於2018年區塊鏈的走勢,蔣國飛預測說,它將從概念大量走向商業應用,就像“回到人間”,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在金融服務和供應鏈管理等場景中,一些區塊鏈應用會從概念性證明階段(PoC)落地到實際商用系統。越來越多的傳統行業會思考已有商業模式,擁抱嘗試區塊鏈技術。

其次,共識機制和網絡決策等核心技術發展會持續改善區塊鏈系統的性能和規模。在比特幣和以太坊後,會出現第三代區塊鏈技術架構。

第三,零知識證明等方面的進展會改進區塊鏈系統上的安全和隱私模型,進一步解決互信和隱私的矛盾。

最後,在多個平臺共存的情況下,跨平臺多鏈互聯,實現跨鏈價值轉移和數據交換會成為區塊鏈技術的一個重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