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注下一個萬億市場:區塊鏈領域將誕生金融的新物種

大明王朝的萬曆十五年,四海昇平,氣候正常,全年並無大事可敘述,表面上看平淡無奇,而在地球遠隔重洋的另一邊,正處在西班牙“無敵艦隊”即將討伐英國的前一年,資本主義正在萌芽,龐大帝國的命運演變在這一年悄然埋下伏筆。

2017年這一年,多多少少和歷史有點相似,因為從這一年開始,區塊鏈行業開始暗流湧動,而大多數人還在睡夢中,並未意識到一種劃時代技術正在呼嘯而來。

押注下一個萬億市場:區塊鏈領域將誕生金融的新物種

與此同時,中國的金融科技巨頭中出現了一批上市公司,標誌著一個新生行業完成了成年禮,到了2018年,巨頭們恰好走到了分岔路口,就像萬曆十五年成為大明帝國的分水嶺一樣,2018年,在金融科技領域,營銷導向和技術導向的分野,正在變得越來越清晰。

有的玩起了譁眾取寵的市場營銷活動,只為博眼球、吸流量,有的則痴迷於科技,不追求短期回報,押注下一個世紀的關鍵技術,比如拍拍貸,最近其宣佈,將重金投入區塊鏈、人工智能的研究。

拍拍貸創始人CEO張俊對財經功守道表示,在未來3年內為智慧金融研究院注入10億元資金,成立人工智能、區塊鏈、金融雲、大數據等四大研究中心。這是迄今為止國內首家以10億規模的資金量級投入科技研發的企業。

拍拍貸從誕生初期就是一家重視技術的企業,其創始人清一色皆為上海交大的理工技術男,並不以造勢營銷見長,過去,也正是憑藉其技術壁壘,才做到了服務傳統機構因成本問題所無法服務的群體。

為什麼拍拍貸要押注區塊鏈等新技術?這要從區塊鏈技術的巨大前景說起,作為一種去中心化的、共享和加密的分佈式賬本技術,區塊鏈有著三個顯著特點:去中心化、可追溯、不可篡改,因此,區塊鏈技術具有交易自主化、節約監管成本、絕佳保密性和安全性的優點,它的誕生甚至被認為是第四次工業革命。

如果說蒸汽機釋放了生產力,電力解決了人們基本的生活需求,互聯網徹底改變了信息傳遞的方式,那麼區塊鏈作為一個分佈式公共賬本,解決的是不同分散主體間網上共識的建立,這將改造人類社會的信任傳遞方式。

達沃斯論壇創始人克勞斯·施瓦布認為,預計到2025年之前,全球GDP總量的10%將利用區塊鏈技術儲存。而加拿大皇家銀行(RBC)一位研究分析師認為,加密貨幣、區塊鏈技術和去中心化很有可能成為一個價值10萬億美元的生態系統。

佈局區塊鏈,是十萬億級的市場,也是下一個一百年事關企業興衰的生死攸關問題。前不久,銀監會原主席劉明康說,區塊鏈帶來了巨大的顛覆性可能,尤其對於金融行業。

但目前,區塊鏈在中國金融領域裡的應用,都還處於淺層次,還沒有見到很多優質落地的案例應用。這既說明區塊鏈技術急需大量的投入,同時,也意味著,在2018年,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線上,機會對每一個玩家都一視同仁。業界普遍認為,2018年被成為區塊鏈技術的元年。

越早行動,越有可能佔據先機,2015年,浙商魯冠球的萬向集團50萬美元投資以太坊,換得41.6萬個ETH。按照ETH的約1000美元單價(2017年1月18日19:00)計算,萬向這筆投資的回報率超過800倍,而且不過短短3年時間。

但除了盈利,區塊鏈技術更能夠實現人類很多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儘管行業誕生的初期,通常伴隨著爭議,也出現了一些泡沫,但技術本身是中性的,用到恰當的地方,就是合理正當的。

技術會帶來商業邏輯的進化,互聯網時代的商業邏輯是:互聯網公司提供免費服務吸引用戶,再將用戶流量轉化為廣告資源販賣。雖然每個用戶都貢獻了一份力量,但是所有收益用戶不會拿到一分。這樣的商業邏輯,塑造了一批流量巨頭,聚集了超出他們實際貢獻的財富,並不利於中小微企業和普通民眾的資源積累。

同樣,一個人的信用也可以被記錄和量化,甚至每個人都可發行代表自己信用的token。信用好的人理應以得到更多的支持,他的個人token理應更值錢。

這樣一來,商業的邏輯和資源分配的方式將被重構。

之所以能實現這種可能,是因為區塊鏈的本意就是用去中心化的密碼學技術來重新建立人類社會的信任體制。

過去,人類社會的信任機制,要麼依賴人際關係口耳相傳推薦,要麼依賴中心化的權威,這樣的機制,要麼效率低下,要麼覆蓋面不廣。

當不存在一箇中心化的或占主導地位的機構的時候,很難在合作機構之間建立信任關係,只能設立一個可信的中間機構來主導業務協作。比如銀行間資金清算必須通過一箇中間機構如銀聯來進行。中間機構的存在,使得流程複雜化,也提高了運營成本。這也是舊時代的技術背景下不得已的選擇。

傳統信任機制過於昂貴,不夠親民,這也是為何迄今,中國大部分國民由於缺乏數據,未能建立徵信機制,從而並未得到恰當的金融服務。

因此,一些fintech企業用科技的方法挖掘數據,從而幫助國民建立信任機制,但這個過程其實也消耗了fintech企業大量的成本,延緩了金融資源的下沉,而區塊鏈有機會加速全社會信任機制的建立,從這個角度看,和拍拍貸、51信用卡等fintech企業過去的努力是一脈相承的。

除了建立C端用戶的信用機制,對金融機構本身而言,區塊鏈的作用還有助於保證系統安全,原來在數據放在一箇中心化的金融機構服務器上,如果中心服務器崩潰就會產生風險,但區塊鏈有技術機制可以保證,參與方人手有一本賬本,只要加入這個鏈條,就可以從各個節點去同步一本一模一樣的賬本,且無法篡改。從而保證了系統運行的安全性。

正如上面所分析的,對用戶而言,區塊鏈技術意味著更加低成本的金融資源更加觸手可得,而對於金融機構來說,區塊鏈技術優化了一些環節的效率,這種優化本身就將改寫金融行業的格局。

在萬物互聯時代,競爭其實是不公平的,一些機構位居壟斷位置,主導著高維打低維的戰爭,橫掃行業,比如,在一些國家,因馬太效應而得勢的移動支付巨頭,獲得了太多用戶資源,但在去中心化時代下,這些巨頭極有可能被這個新技術所解構,金融領域將會提前洗牌。

不僅如此,相較區塊鏈在信任機制、系統安全等領域所處於的初步探索階段,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在金融行業已然有了更為廣泛和成熟的應用。以拍拍貸為例,其“魔鏡”大數據風控系統已累積超過千億條數據、上千個維度,還推出了基於自然語言處理的智能客服系統,並於去年9月實現了借款100%自動化審核。拍拍貸此次提出“智慧金融”理念,更是希望實現金融產品、獲客、服務及風控的全面升級,從而普惠到中國數億遊離在傳統金融服務體系之外的人群。科技為金融帶來的改變,由此可以見微知著。

未來已來,在昏睡中被動捲入,也許就像大明帝國一樣,被掃入歷史的昏黃角落,而積極擁抱新技術,即使是一次大冒險,終究也是值得的,且不說商業回報,整個社會都將因此獲益良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