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說」數據中心優化和管理技術迎來新風口

在經過長時間的謹慎對待和懷疑之後,越來越多的運營商正在部署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管理(DCIM)軟件,這種軟件不僅幫助他們監控數據中心的關鍵基礎設施的運行狀態,還有助於優化數據中心運營。

而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將DCIM的應用進一步推進。他們正在使用一種新型的數據中心管理軟件,將DCIM的功能推向基礎設施管理界限之外,從而實現端到端的效率、靈活性和競爭力。這個新的軟件類別稱之為數據中心服務優化(DCSO)。

超越DCIM

DCIM軟件可被視為一種數據中心運營的現代化管理工具。儘管許多DCIM產品已經上市十多年,但其採用率仍然很低。據調研機構451 Research的估計,電力容量3MW及以上的中型數據中心中,只有不超過15%的數據中心部署了DCIM軟件。許多數據中心運營商都拒絕部署DCIM,其部分原因在於DCIM通常需要進行操作更改,從而使軟件成本遠遠超出其購買價格。

但是,那些擁有DCIM的數據中心將是業界運營最好、效率最高的設施之一。 DCIM平臺包括監控、資產、變更和容量管理,可以獲取有關電源、散熱、空間和連接性的數據。運營商使用DCIM軟件來理解並且預測數據中心設施在其整個生命週期中的表現,這為IT服務增長實現了準確的成本計算和關鍵基礎設施規劃。

雖然其應用目前還處於早期階段,但DCIM的數據和功能正越來越多地用於電力、冷卻和空間等物理基礎設施層面。人們開始看到新的數據中心服務優化(DCSO)產品使用DCIM及其基礎數據來實現新的優化、服務和業務導向功能。數據中心服務優化(DCSO)產品擴展了DCIM的功能,以管理數據中心內以及地理上分散的設施中的物理資產和虛擬資產。

DCSO將運營數據應用於IT決策

通過結合一系列DCSO和其他工具和子系統,數據中心管理人員正在實現更大的基礎設施和IT監控、管理和控制。這些集成工具越來越多地被用於清晰、準確、實時地提供IT服務交付的端到端視圖。在某些情況下,DCSO和其他軟件的有效使用可以降低風險,避開工作負載的故障點,並減少對峰值電力供應的需求。這樣,數據中心硬件和基礎設施以及人力資本成本可能會降低。

如今的DCSO產品正在將DCIM數據與IT系統管理(ITSM)和虛擬管理(VM)管理系統進行結合和分析。其目標是更緊密地將IT服務需求與物理數據中心資源(電力、製冷、服務器、空間)的供應相匹配,以降低效率低下的問題。這種類型的DCSO方法相對較新,已被一些具有前瞻性的IT管理人員所採用。

對於監控來說,可以將機房的可用電力和冷卻設備的數據(來自DCIM資產管理)與關於機房內服務器的利用率和活動(來自ITSM)的數據關聯起來。例如,數據中心管理人員可以使用組合數據知道可以分配IT服務的機架,而不會影響其他服務的電源、冷卻或IT資源。

通過鏈接DCIM、ITSM和業務系統,DCSO還可以提高成本透明度。例如,可以精確地評估特定服務或應用程序在相當細緻的級別上的成本,例如將數據中心成本分攤到雲計算服務費用中,並將電力賬單進行彙總。這對於雲計算提供商確保他們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瞭解他們的成本尤為重要。IT服務的端到端成本對於私有運營或本地企業數據中心來說非常重要,以支持關於服務是否應外包的決策。在通常情況下,其成本會受到隱私、數據治理和其他因素的影響。

此外,還可以考慮採用其他業務級別的標準,例如服務是否需要低延遲網絡,所需的基礎設施可靠性程度,是否可以接受使用電源管理來減慢應用程序,以及是否存在敏感度存儲數據的位置等(按區域、機架或甚至共享服務器劃分)。

軟件驅動的數據中心

連接DCIM和IT管理系統的最終目標是將供應自動化從IT擴展到基礎設施層。例如,這意味著IT管理人員將能夠以最佳且至少半自動化的方式部署應用程序、服務或工作負載。考慮到能源使用、冷卻的提供以及資源的可用性,例如機架級別的電源(包括電源冗餘)。DCSO方法可以將關鍵任務工作負載動態移動到服務器,甚至是具有最高電源和製冷可靠性的其他數據中心,例如將非優先級工作移動到別處運行。

最終,預計一些DCSO平臺將包括與電力公司和微電網系統的集成,以實現交流電源的管理。數據中心管理人員可以利用數據中心內外的輸電、配電、成本、供應和使用信息。

總而言之,DCSO支持表徵軟件驅動數據中心的自動化流程類型。如果企業沒有自己運營數據中心,那麼就沒有必要將其應用程序分佈在多個數據中心(內部或外部),如果沒有打算運行私有云,就會不會推行DCIM,當然也不必採用DCSO。而對於其他公司來說,仔細研究這項技術及其可能的演進路徑將是非常值得的。在接下來的幾年中,DCIM的經銷商協議將變成更深層次的集成合作夥伴關係,並期望在IT管理領域與其合作的供應商開始為企業提供更廣泛的解決方案。

圈圈說

數據中心是數據的傳輸、計算和存儲的中心,集中了各種軟硬件資源和關鍵業務系統,面臨異構環境問題、業務融合問題、管理規範等非常複雜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