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清家底推動 產權制度改革

作為我省的鄉村振興綜合改革試點市,惠州正在大力推進相關改革。日前,惠州召開了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和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推進會。

“開展清產核資,摸清集體家底,明確農村集體有哪些資產,並以股份或份額的形式量化到集體成員,是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對維護好農民財產權益、加強和規範集體資產財務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惠州市農業局局長葉啟靈表示。

以改革將農業農村蘊含的潛能和活力激發出來,正是該市從清產核資入手推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目標。

通過產權制度改革進一步健全完善集體經濟組織建設

據介紹,惠州全市11182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共有資源性資產3982萬畝,經營性資產99.06億元,還有一大批公益性的非經營性資產。這些資源和資產,是該市農村集體長期積累的財富,是農業農村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

據統計,近年來,惠州全市農村集體可分配收益保持在20億—23億元之間。不過,2017年農村經營統計顯示,全市還有部分沒有經營性收益的“空殼村”和經營收益較少的集體經濟薄弱村。由於村集體沒錢,村裡的許多事情辦不了、辦不好。

而通過產權制度改革,可以進一步健全完善集體經濟組織建設,保障其依法獨立進行經濟活動的自主權,發揮好在管理集體資產、開發集體資源、發展集體經濟、服務集體成員等方面的功能作用。“集體經濟發展壯大了,農村治理就有了重要的物質基礎,農村的許多事情辦起來就比較容易。”惠州市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

同時,這也是增加農村居民財產性收入的重要渠道——通過實施產權制度改革,盤活農村集體資產,發展壯大集體經濟,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可通過股份分紅來實現增加財產性收入。

實際上,今年惠州被省委、省政府確定為鄉村振興綜合改革試點市,產權制度改革是鄉村振興綜合改革試點的一項重要內容,而清產核資又是產權制度改革的重要基礎。

據惠州市農業局介紹,清產核資主要有清查核實資產、明確產權歸屬、健全管理制度、加快平臺建設四項工作。

其中,清查核實資產主要是全面開展農村集體資源性資產、經營性資產和非經營性資產清查,重點清查核實未承包到戶的資源性資產和集體統一經營的經營性資產以及現金、債權債務等;明確產權歸屬是要將集體資產確權到鄉鎮、村、組集體經濟組織成員集體;健全管理制度是要建立集體資產登記、保管、使用、處置等制度;加快平臺建設是要推進農村集體資產監督管理平臺建設,錄入、校驗、審核清產核資數據,逐級進行彙總上報。

葉啟靈表示,通過這些工作,全面清查核實集體各類資產,摸清集體家底,健全管理制度,防止資產流失,為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盤活農村集體資產,發展新型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奠定堅實基礎。

全市農村集體經濟組織1/3列入試點

“我們要把清產核資工作列入重要日程,作為今年農業農村工作的重點和難點來抓,堅決打贏這場硬仗。”惠州市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

今年3月中旬,惠州市農業局等11個部門就已經聯合發文,向縣(區)轉發了國家、省關於全面開展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的文件。

按該市要求,今年12月10日前,各縣(區)要將清產核資工作總結報告、經核實準確的資產數據和鎮、村、組三級集體經濟組織資產負債彙總表以及資源性資產清查登記彙總表等資料,以縣(區)人民政府的名義報送市農業部門。

對於這場事關農村農業發展的探索,惠州試點先行。

今年1月下旬,惠州召開了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會議,要求在全力推進博羅縣國家改革試點工作的同時,其他縣(區)選擇1—2個鎮開展改革試點工作,探索經驗,為全面鋪開改革做好準備。

而該市的其他縣區,也在行動當中——大亞灣區股份制改革走在前列,惠東縣、龍門縣及早謀劃改革試點,惠城區、惠陽區、仲愷區試點改革單位也已經選定。

目前,全市列入改革試點的單位達到3706個,佔全市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總數(11182個)的1/3。

惠州市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要進一步加大改革試點工作力度,積極探索,分類施策,有序推進。

該市要求,在此過程中,要守住改革底線,不能把集體經濟改弱了、改小了、改垮了,也不能把農民的財產權利改虛了、改少了、改沒了;要尊重農民意願,要把選擇權交給農民,讓農民參與,接受農民監督;要積極穩妥推進,不搞一刀切,先易後難、分類分步實施,做到公平、公正、公開,充分保障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