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創始人雄心勃勃要打造的全息影像生態系統還有多少坑要邁過?


Jim的第三次創業:Hydrogen One還是H4V?

為什麼說這是Jim的第三次創業?Hydrogen One難道不是RED數字攝影機的系列產品之一嗎?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Hydrogen One誕生於RED,但現在已超出了數字攝影機的範疇,其市場體量、技術方向、戰略打法和數字攝影機不盡相同。這背後有三個線索:

第一、Jim和Jarred分工明確,一個負責數字攝影機,一個負責Hydrogen One。

第二、Jarred透露數字攝影機業務已獨立核算,不在負擔其它產線成本,從而削減了大量成本,RED攝影機也得以大幅度降價。

RED創始人雄心勃勃要打造的全息影像生態系統還有多少坑要邁過?

第三、當然是論壇老手Jim親自出馬,把所有Hydrogen One的話題全部轉移到全新的論壇H4Vuser.net。從這個名字,我們也可以看出,Jim將不止做一個手機,而是要打造H4V全息影像的生態系統。

RED創始人雄心勃勃要打造的全息影像生態系統還有多少坑要邁過?


全息影像到底什麼效果?

大部分人對全息影像反應冷淡不足為奇。全息影像並不是什麼新概念,特工電影中的全息特效看的太多了。所謂全息(holography),簡單可理解為三維顯示物體和畫面,即展示一個物體全部視角的全部畫面,在傳統3D之上,手機通過攝像頭計算確定你眼球的位置,然後提供給你一個不同角度的畫面。全息的另一個技術難點在於實現裸眼觀看,但裸眼全息技術其實已經存在,只是有著各種技術問題未能全面鋪開。很多朋友還會說:全息?現在連3D都還沒有普及呢!

RED創始人雄心勃勃要打造的全息影像生態系統還有多少坑要邁過?

裸眼全息示意圖

RED創始人雄心勃勃要打造的全息影像生態系統還有多少坑要邁過?

號稱全球首款裸眼全息手機的Takee1

說裸眼全息不是新技術不無緣由,早在2014年,號稱全球首款裸眼全息手機的Takee1由深圳億思達旗下的鈦客科技發佈,Takee1已經實現了眼球追蹤、全息顯示及空中觸控三項關鍵技術,受到了各界的密切關注,短時間內全息之風即橫掃包括手機、投資、製造等多個行業。但是這股風沒吹多久就不見蹤影了,現在鈦客科技的官網都已無法訪問。

RED的全息影像到底什麼效果?RED的全息影像技術到底有什麼獨特之處? Jim是非常典型的完美主義者,他強烈要求所有人對Hydrogen One的全息影像第一感受必須來自親眼所見!除了讓你親眼看到全息效果之外,不許拍照!所以到目前為止全網完全搜不到任何Hydrogen One全息效果的照片和視頻,如此近乎偏執的追求,可能也是RED的基因之一吧。

RED創始人雄心勃勃要打造的全息影像生態系統還有多少坑要邁過?

為了防止拍照而設置的體驗區 圖片來自:Phil Holland

根據Jim的回覆,Hydrogen One採用的是全新的非柵格透鏡的全息顯示技術,有效的避免了傳統技術降低分辨率、無法切換回2D模式、無法多方向觀看的弊端。在RED發佈Hydrogen One之後,可能會出現改良版帶人眼追蹤的柵格透鏡式裸眼3D技術,但Jim相信這些技術都無法和RED採用的技術媲美。

RED創始人雄心勃勃要打造的全息影像生態系統還有多少坑要邁過?

RED創始人雄心勃勃要打造的全息影像生態系統還有多少坑要邁過?

RED創始人雄心勃勃要打造的全息影像生態系統還有多少坑要邁過?

HTC和任天堂都是裸眼3D顯示的“先驅”

RED採用的裸眼全息顯示技術來自一家叫做Leia的高科技材料公司,他們的核心技術就是基於納米材料的“DLB”顯示層,這個技術可以和大部分傳統顯示器件組合,實現裸眼全息顯示效果。

RED創始人雄心勃勃要打造的全息影像生態系統還有多少坑要邁過?

Lit by Leia

RED創始人雄心勃勃要打造的全息影像生態系統還有多少坑要邁過?

DLB技術示意圖


全息是一個生態系統:拍攝、傳輸、觀看、內容生產、內容消費

RED創始人雄心勃勃要打造的全息影像生態系統還有多少坑要邁過?

要建立全息生態系統,光有一個手機可萬萬不行。內容分享平臺投入很大,除了專業的由Leia或者RED搭建的全息影像分享平臺,臉書和油管據說也加入到這個系統中來。

除此以外,專業的全息影像拍攝設備也很關鍵。RED同期宣佈了和360VR相機廠商Lucid的合作,雙方利用各自在高分辨率成像和3D影像處理技術的優勢,聯合開發專業級的的3D/4V攝影機,該款攝影機還在研發階段甚至還沒來得及起名。

RED創始人雄心勃勃要打造的全息影像生態系統還有多少坑要邁過?

新攝影機採用雙CMOS結構,把拍攝到的8K視頻或者照片實時轉換成3D或者全息4V影像,通過連接Hydrogen One,可把手機當成3D/4V監視器,觀看實時的裸眼3D或者全息效果。

新攝影機據說第四季度可以上市,價格未定。有了專業的拍攝設備,全息影像生態系統進一步完善。接下來就要看如何鼓勵內容生產者的積極性和內容消費者的觀看動力了。


Jim能完成這個生態系統的搭建嗎?

如果沒有Jim 21億美金賣掉Oakley,創立RED並革命數字攝影機的成功案例以及截至18年他42億美金的身價(Forbes),我們和大部分早期看到RED攝影機的人一樣,很難相信他會成功打造全息影像系統。現在的Jim有錢、有閒,依然那麼固執,依然那麼勤懇的在論壇發文,能不成功嗎?就是失敗了又如何?他的名字早已超越了那些數字!

RED創始人雄心勃勃要打造的全息影像生態系統還有多少坑要邁過?

來自Forbes

RED相關閱讀:

  • RED調整產品策略,除了重大“簡化”和高達20%到50%的“降價”之外還有什麼信息?
  • 看RED如何從“麵包盒”開始挑戰傳統攝影機巨頭!
  • 暗夜之王的爭奪戰打響!RED GEMINI能否問鼎?
  • 舊聞更新:RED GEMINI雙子星傳感器居然量產啦,雙感光模式、16.5+檔寬容度、5K@96FPS!
  • RED新產品又雙叒叕推遲上市啦,這次是HYDROGEN智能手機!
  • 實錘:夏普和鴻海擬投資RED,聯合開發低價8K攝影機
  • RED發佈全球限量版Gemini攝影機! “暗夜之神”的桂冠最終花落誰家?
  • RED全畫幅8K“怪獸”正式上市,8K夢想世界離現實再進一步!
  • “星球最強”的MONSTRO實測,一張圖表帶你分清楚RED家族的層級
  • 關於RED剛剛發佈的MONSTRO,這款超級性能成像器背後有些細節耐人尋味!
RED創始人雄心勃勃要打造的全息影像生態系統還有多少坑要邁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