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年前红军经过泸州古蔺桂花场 与当地老百姓结下深情

在泸州市古蔺县桂花镇的高峰村、香楠坝,但凡是上了年纪的老人都知晓一些关于当年红军的故事。83年前,红军长征从古蔺县的桂花场经过,与当地老百姓结下了血浓于水的深情。

如今,见证了这支庞大队伍经过的亲历者已陆续离世,而发生在那时的故事,依然被桂花场的百姓所铭记。近日,古蔺县政协“红色文化调研组”一行,深入到桂花镇调研,发现了红军当年在桂花场战斗过的战壕、工事墙等遗址;发现了红军在桂花开仓分粮和驻地的遗址。

据泸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有关工作人员介绍,5月24日,市委党史研究室对古蔺县桂花乡内发现的红一军团驻地地址进行授牌,这些遗址成为泸州市党史教育基地。另外,对于发现的疑似红军战斗遗址则还需要进一步考证,具体是什么战役、什么时间发生和哪支部队战斗等都要进一步调查。

83年前红军经过泸州古蔺桂花场 与当地老百姓结下深情

红军驻地旧址

“轿子顶”上的作战工事 见证红军当年战斗

在桂花镇高峰村一组和六组的交界处,有个山坳,当地村民都称为南坳,这里是当年通往大寨到叙永的必经之路。据史料记载,1935年2月初(甲戌年腊月底),红一军团一师二师、红九军团从黄荆龙爪出发,途经桂花镇境内时,在南坳曾遭遇敌人的阻击。

作为当年的军事要塞,轿子顶上一带山高林密、人迹罕至,至今的战壕、堡垒工事、宿营基地的保存都还算完好。轿子顶上还留存着一条长40米、均宽1.1米、纵深3米的沟壑,内部是用石头砌成,面上为松土,隐蔽性很强,这应该就是当年作战留下的战壕。据当地村民回忆,前些年,有村民还在战壕里还发现了一枚炮弹壳。

轿子顶下方是悬崖,岩壁上有可以遮风挡雨的岩窟。过去,山上的匪徒就在这长约一公里的岩窟两端砌好石墙工事,岩窟下面砌成一个平台,可供山上驻守人员生活、歇息。

从轿子顶上俯瞰南坳、火烧寨、风神坳,山下的动静完全可以一览无余。从军事部署上来说,这个地方算得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红军部队要顺利通过火烧寨,就必须先拿下轿子顶和石寨。据当地老人回忆父辈讲的红军故事:红军先遣部队到达南坳后,随即与“轿子顶”上的敌军发生激烈战斗。由于敌军居高临下固守石寨,红军多次强攻冲杀,均因地形不利而未能得手,双方对峙长达两小时之久。红军遂采取一部绕道侧攻,一部正面佯攻,同时调用炮兵猛轰石寨,终于攻下火烧寨制高点,击溃和歼灭了盘守石寨的敌人。从而使红军大部队顺利通过火烧寨。

当地村民回忆红军故事

除了山上留下的战斗遗迹。在高峰村、香楠村三斗种、杨四坳、坪上等地,如今留下来的很多老屋都曾经是当年红军的驻地。这在当地很多上年纪的老人记忆中都能得到印证。

已经60多岁的刘松美老人还清楚地记得父亲给他讲过关于红军住他家的故事:甲戌年腊月,红军从黄荆那边过来,村里很多不明真相的百姓都感到害怕,跑到山上躲了起来。也有不怕事儿的村民留了下来,当时,红军对他们说:“我们是共产党的部队,你们不要跑。”

83年前红军经过泸州古蔺桂花场 与当地老百姓结下深情

当地红色文化爱好者徐挺介绍“轿子顶”上的作战工事

红军进了村里,并没有发生抢掠的现象,渐渐地村民才放心回家。当时有一支红军队伍就在刘松美家留宿,他们让主人家把米和菜都拿出来,还杀了他家圈里的一头猪。领头的红军表示,红军在百姓家里的吃喝都是要付钱的。事后,果然留下了二十多个大洋,足以付清他们在这里驻扎三天的花销。

在刘松美家的部队住下来之后,其余的红军队伍并没有停留。记得父亲说:红军队伍一直过了三天三夜才走完,当时的田坎、草地都踩出了大路。最后,住在家里的队伍才跟着离开.

曾太书是高峰村以前的老村长,他父亲也讲过红军过桂花的事迹:红军当年经过桂花确实吓着不少百姓,其中有户人家在跑出去躲的时候,连床上的孩子都没来得及抱走。红军路过他家门前,听到屋里有孩子的哭声,便走进屋里,看到孩子躺在床上挣扎着哭,很容易摔下床。红军战士拉过被子和枕头围成一圈,把孩子放到中间,以免他滚落。做完这些,红军战士才继续赶路。

后来,村里的百姓都明白,红军是好人,是和穷苦百姓站在一边的军队,大家就编了几句顺口溜:“贼抢圈子头(火烧寨)、红军是对头。南坳放几炮,吓得屎尿流。”形象地描述了红军过桂花场和敌人打仗时的情形。

军纪严明开仓放粮 红军故事代代传

85岁高龄的魏玉良老人清楚地记得母亲曾给他讲过:红军在甲戌年腊月二十九经过香楠坝,并驻扎下来。“当时,我家也有红军驻扎,每一间屋子都住满了战士。他们还在堂屋的墙上写下一句标语:“农民快快起来,打倒土豪分田地”。后来因为老房子年久失修,垮塌之后,标语就找不到了。”

“红军在香楠坝住了三天,他们给百姓要的粮食和蔬菜都是付了钱的。在这几天里,村民们都能看到红军的纪律非常严格。不但没有拿群众的一针一线,即便是喝茶都要付点钱。”魏玉良说,红军到来的第二天,他们把地主许海富家的粮仓打开,开始放粮。据说,当时地主家的粮仓里七八十石粮,红军在驻地碾了一部粮食分带走,大部份都分给了当地百姓。

关于红军长征路过桂花场的故事还有很多。骆恒川孝道免死、红军勇过倒马坎、圈子头的红军茶……代代相传的红军故事无不反映出红军和当地百姓的军民鱼水情深。

桂花镇香楠村支书徐永香近些年来还在附近的村子里收集了很多红军留下的遗物和用具:红军驻地使用过的鼎锅、从井冈山带过来的扁担、开仓放粮留下的木斗和木铲……他说,如果能把桂花镇打造成一个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将把这些珍贵的文物捐献给基地博物馆。

83年前红军经过泸州古蔺桂花场 与当地老百姓结下深情

“开仓放粮”等红军驻地旧址被授予为“泸州市党史教育基地”

古蔺县政协“红色文化调研组”专家认为,桂花镇发现红军战斗遗址和留下的遗物,弥补了泸州市对红军穿越黄荆原始森林的研究空白,尤其是目前都还保留完好的战壕遗址,在整个长征线路上都是罕见的。发现的炮弹壳、分粮用的斗具、红军挑担等,具有十分珍贵的文物价值。为了保护、挖掘、传承桂花镇的红色文化,专家建议由上级党史部门牵头,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对红军穿越黄荆原始森林这段历史进行深度挖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