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為何不能從美國獲得鋼鐵鋁材關稅豁免?

林梓源

日本要付出一定代價才能活的關稅豁免,但付出多少日本現在還在觀望和猶豫。

先是要上張美國鋼鋁進口的前10名,美國的進口鋼材的3/4來自8個左右的國家和地區,包括加拿大(16.7%)、巴西(13.2%)、韓國(9.7%) 、墨西哥(9.4%)、俄羅斯(8.1%)、土耳其(5.6%)、日本(4.9%)、德國(3.7%)、中國臺灣(3.2%)。雖然中國大陸的鋼鐵產量雖然佔了一半的世界產量,但是2016年以來,先後對我國進行反傾銷措施,我們對美國出口份額本身已經非常至少。


目前,美國已經臨時性豁免了歐盟部分國家、加拿大、墨西哥、巴西和韓國,可以說是絕大部分國家和市場都進行了豁免,主要進口國中剩下的印度、日本、臺灣、土耳其和俄羅斯,所佔份額約為27%,其中臺灣和日本這兩個忠犬可以說是躺槍嚴重。


實際上,也可以看出來,這份制裁法案中,絕大部分進口國都已經得到豁免,其實際對於美國經濟的發展和鋼鐵企業的保護真實效果,非常讓人懷疑。這份協議實際上並不是一份經濟保護協定,而是一份外交上的要挾恐嚇書!

比如說韓國,韓國佔美國進口份額的10%,規模約為28億美元,其之所以能夠得到美國豁免,並非韓美關係比日美關係要鐵,而是韓國在貿易談判中,幾乎全盤接受了美國的條件,對美國開放汽車市場。

  • 商定美國對韓國皮卡出口關稅的徵稅期限從2021年延長20年,至2041年;

  • 將美國車企每年向韓國出口的汽車配額由2.5萬輛增加到5萬輛;

  • 並適當放寬汽車安全、環境標準,認可符合美國汽車安全標準視為符合韓國安全標準等內容。

所以,特朗普真正目的並不是以這份協議給美國鋼鐵企業提供多少貿易保護,而是以此作為試水,逼迫對方同意特朗普的不平等貿易條約,付出相對應的代價。這也是為什麼儘管歐盟對美國鋼鐵出口所佔份額很少,但特朗普卻不給歐盟永久豁免權,因為這實際上只是一個信號彈,他真正想要的是修改美歐貿易,逼迫歐盟對美讓步,而歐盟之所以在這一小塊蛋糕上釋放強硬立場,跟我們之前跟特朗普的貿易戰一樣,前面讓步,後面的跟進措施才是致命的。

同樣,日本之所以沒能從美國獲得鋼鐵鋁材關稅豁免,也是如此。日本經濟狀況目前並不理想,個人認為日本最終也必將屈服於美國壓力,只不過要割多少肉方面,要看美歐交鋒結果,想盡量為自己多爭取點利益。


五嶽掩赤城


二戰以後的歲月裡,是“美主日從”這樣一個關係,並且日本二戰後的經濟也是由美國一手扶持的,當時主要目的還是重新武裝日本應對蘇聯的南下,倘若日本“赤手空拳”怎麼打仗?《美日安保條約》就規定了美國派兵保護日本、而日本出地、出一部分軍費、購置大量美製裝備……這一系列雙方各取所需的目的。

有了美國的安全保障,日本也就不在往軍事上進行大規模投入,而是大力的發展現代工業化,從戰後開始到“東京奧運會”這段時間,日本確實發奮努力成了“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同時:鋼鐵、汽車、電子類消費品…等這些基礎產業和新興產業,在世界上都是位居前列,而這些產業與美國基礎支柱工業高度重疊!從1970年代開始日本對美國一直保持“貿易順差”,雙方一直就有貿易戰,最開始就是“鋼鐵貿易戰”由於日本生產的鋼材質量高價格便宜,連“世貿大廈”(就是撞毀那個雙子塔)都是用的日本鋼材、然後就是“汽車大戰”……當時處於“冷戰高峰期”,美國對此也就“忍了”!
但是,這種“僕人”在“主人”身上撈取好處的事情,美國怎麼可能去忍受?所以,從1980年代就開始整治日本!也就是我們經常提及的《廣場協定》(1985年),逼迫日元升值!開始,日本還為此“沾沾自喜”,自己認為用不了多久就取代美國,這種不知量力的狂妄思維,造成了日本這種經濟以“貿易立國”的國家受到嚴重打擊!從1990年代中期開始日本經濟增長始終徘徊在2–3%之間,進入到00年代甚至出現了負增長!經濟規模比最高峰時期縮減了8%左右。


即便如此,日本目前每年與美國的貿易順差仍然在500億美元左右,這樣大的“虧”
,作為商人出身的特朗普來說絕對不能放過日本!他在80年代的一個電視論壇上就指責日本人“壞”……為了讓日本減少貿易順差,美國就利用自己強勢地位,逼迫日本開放市場……。

特朗普沒有赦免日本“鋼鋁關稅”、逼迫日本開放市場、大量購買美國商品……這本身就顯示出日本不是主權國家!貿易出現摩擦是很正常的現象,應當坐下來對等協商,但是以目前“美日關係”來看,美日之間不可能對等!這也是二戰以後日本將自己綁縛在美國戰車上付出的代價!為馬首是瞻怎麼可能不讓人家薅羊毛?


皇家橡樹1972

川普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對美貿易順差國家。

日本雖然是盟友,而且,日本的特種鋼美國生產不了。這也威脅不了特朗普。

WTO美國吃了虧,日本必須籤雙邊貿易協議,吐出來。

不籤,關稅加定了,簽了雙邊協議,可能會免。

特朗普看得懂日本,日本屁股一倔,特朗普就知道是什麼。賺日本錢,壓制日本。再給一句話,不是一顆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