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40年|老照片裡的民生記憶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這40年是我國經濟社會全面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顯著提高的40年,也是發展騰飛、取得輝煌成就的40年。這組照片曾刊發於人民畫報,為大家展現了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中國風貌。這是1988年,上海,電磁灶進入普通家庭。攝影 唐載清

1989年,北京,考場內的學生。 攝影 劉啟俊/人民畫報

1990年12月,上海的第一家股票交易所。

1991年,尊重科學,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已形成風氣。這是首都少先隊員向榮獲1991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的研究員孫敬良、張貴田、李相榮獻花。他們的獲獎項目是“長征四號A型運載火箭”。攝影 楊武敏/北京週報

1993年,中國大陸第一位拍賣師在“1993年北京國際工藝精品拍賣會”上高高地舉起拍賣槌,這一舉動向世界正式宣告了中國拍賣業的全面興起。

1994年,從飛機上鳥瞰世界第一斜拉橋——上海楊浦大橋。 攝影 吳文驥/人民畫報

1996年9月,在拉薩,日喀則等城鎮郊區,農民利用太陽能興建溫室,把內地的蔬菜引進到高原,給市場提供了大批鮮菜,這是藏民家成排的太陽能取暖設備。攝影 杜澤泉 鄒毅 張捷/人民畫報

1995年,“電腦熱”遍及全中國,這是正在機房實習的北京師範大學附中學生。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國祖國,港人生活依舊。這是香港購物中心購物的年輕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